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535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具体地说是用于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的自动输送,属于汽车内饰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底座、三轴汽缸、输送支撑梁、导轨座、导轨、滑块、输送梁卡座、面料输送梁、同步带、同步带轮、支撑轴、支撑轴承、旋转汽缸、转轴、面料支撑底板、前部汽缸支撑座、后部汽缸支撑座和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适应产品的范围广;提高了内饰件面料贴合的质量;自动化程度高,上下定位准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成本低,能耗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具体地说是用于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的自动输送,属于汽车内饰件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的自动输送一般采用液压剪刀叉升降输送机构或者跟随压机滑块一起升降的面料输送机构。跟随压机滑快一起升降的面料输送机构,其能源消耗较少,制作成本较低,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其需要用到悬臂机构,压机滑块升降导致输送机构上下惯性力很大,整个平台产生晃动不稳定;对于产品型面高度落差有限制(一般低于200_左右);铺料夹持大梁晃动易产生产品贴合皱折;面料门幅需要预留3(T40mm宽度,才能保证完成合格产品制作;材料附加生产成本高;且压机侧安装悬臂支架易变形脱落和上部悬臂机构容易碰到操作人员头部。液压剪刀叉升降输送机构则比较笨重,生产效率低,经常会发生支撑大梁被成型压机压伤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能够高效完成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的自动输送,动作连贯,生产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能源消耗低,成本较低,提高了内饰件面料贴合的质量。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主要包括底座、三轴汽缸、输送支撑梁、导轨座、导轨、滑块、输送梁卡座、面料输送梁、同步带、同步带轮、支撑轴、支撑轴承、旋转汽缸、转轴、面料支撑底板、前部汽缸支撑座、后部汽缸支撑座和驱动电机。所述底座上四个角分别安装一个三轴汽缸,底座前部的三轴汽缸上端连接前部汽缸支撑座,底座后部的三轴汽缸上端连接后部汽缸支撑座。所述前部汽缸支撑座和后部汽缸支撑座上端固定在输送支撑梁上。所述输送支撑梁上安装面料输送梁,面料输送梁上安装面料支撑底板。所述输送支撑梁后端安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连接支撑轴,支撑轴上通过支撑轴承连接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上套装同步带,同步带上设有导轨座,导轨座上连接导轨,导轨上安装滑块。所述滑块上端连接输送梁卡座,输送梁卡座滑动安装在面料输送梁上。所述导轨座后端安装旋转汽缸,旋转汽缸上连接转轴,转轴上设有多个面料夹子, 用于夹住面料。所述面料输送梁上还设有多个转轴铜套支撑,转轴位于多个转轴铜套支撑之中。所述面料输送梁前端下部设有托轮。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3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适应产品的范围广;提高了内饰件面料贴合的质量;自动化程度高,上下定位准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成本低,能耗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底座、2-三轴汽缸、3-输送支撑梁、4-导轨座、5-导轨、6-滑块、 7-输送梁卡座、8-面料输送梁、9-同步带、10-同步带轮、11-支撑轴、12-支撑轴承、13-旋转汽缸、14-转轴、15-面料夹子、16-转轴铜套支撑、17-面料支撑底板、18-前部汽缸支撑座、19-后部汽缸支撑座、20-驱动电机、21-托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底座I、三轴汽缸2、输送支撑梁3、导轨座4、导轨5、滑块6、输送梁卡座7、面料输送梁8、同步带9、同步带轮10、支撑轴11、支撑轴承12、 旋转汽缸13、转轴14、面料支撑底板17、前部汽缸支撑座18、后部汽缸支撑座19和驱动电机20。所述底座I上四个角分别安装一个三轴汽缸2,底座I前部的三轴汽缸2上端连接前部汽缸支撑座18,底座I后部的三轴汽缸2上端连接后部汽缸支撑座19。所述前部汽缸支撑座18和后部汽缸支撑座19上端固定在输送支撑梁3上。所述输送支撑梁3上安装面料输送梁8,面料输送梁8上安装面料支撑底板17。所述输送支撑梁3后端安装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上连接支撑轴11,支撑轴11 上通过支撑轴承12连接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上套装同步带9,同步带9上设有导轨座4,导轨座4上连接导轨5,导轨5上安装滑块6。所述滑块6上端连接输送梁卡座7,输送梁卡座 7滑动安装在面料输送梁8上。所述导轨座4后端安装旋转汽缸13,旋转汽缸13上连接转轴14,转轴14上设有多个面料夹子15,用于夹住面料。所述面料输送梁8上还设有多个转轴铜套16支撑,转轴 14位于多个转轴铜套16支撑之中,转轴铜套16支撑对转轴1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面料输送梁8前端下部设有托轮2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工作开始前,控制三轴汽缸2下降到位,然后将汽车内饰件面料铺入面料支撑底板17上。控制旋转气缸13转动,旋转气缸13带动转轴14转动,转轴上的面料夹子15自动压住面料。控制三轴气缸2上升到位,驱动电机20通过支撑轴带动同步带9转动,同步带9又带动滑块6移动,滑块6又与输送梁卡座7连接,所以带动面料输送梁8及其面料夹子15进入压机相应位置。压机滑块下降,实现汽车内饰件面料和基材贴合成型(基材手工放入)。旋转气缸13反向转动,面料夹子15松开面料,驱动电机20反向转动,拉回面料输送大梁8,到位后手工再铺入一张面料,并取出压机内成型好汽车内饰产品,进入下一循环动作。由于在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成型上采用该高效轻型节能面料自动输送工艺,确保汽车顶蓬内饰件面料贴合输送质量,自动化程度高,上下定位准确;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设备比较轻巧,并能降低产品制作成本、节约电能能源和提高制品质量。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底座(I)、三轴汽缸(2)、输送支撑梁(3)、导轨座(4)、导轨(5)、滑块(6)、输送梁卡座(7)、面料输送梁(8)、同步带(9)、同步带轮(10)、支撑轴(11)、支撑轴承(12)、旋转汽缸(13)、转轴(14)、面料支撑底板(17)、前部汽缸支撑座(18 )、后部汽缸支撑座(19 )和驱动电机(20 ),所述底座(I)上四个角分别安装一个三轴汽缸(2),底座(I)前部的三轴汽缸(2)上端连接前部汽缸支撑座(18),底座(I)后部的三轴汽缸(2 )上端连接后部汽缸支撑座(19 );所述前部汽缸支撑座(18 )和后部汽缸支撑座(19)上端固定在输送支撑梁(3)上,输送支撑梁(3)上安装面料输送梁(8),面料输送梁(8)上安装面料支撑底板(17);所述输送支撑梁(3)后端安装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上连接支撑轴(11),支撑轴(11)上通过支撑轴承(12)连接支撑轮,支撑轮上套装同步带(9),同步带(9)上设有导轨座(4),导轨座(4)上连接导轨(5),导轨(5)上安装滑块(6 );所述滑块(6 )上端连接输送梁卡座(7 ),输送梁卡座(7 )滑动安装在面料输送梁(8 )上;所述导轨座(4)后端安装旋转汽缸(13 ),旋转汽缸(13 )上连接转轴(14)。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转轴(14)上设有多个面料夹子(15)。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面料输送梁(8)上还设有多个转轴铜套(16)支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转轴(14)位于多个转轴铜套(16)支撑之中。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内饰件面料贴合自动输送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三轴汽缸(2)、输送支撑梁(3)、导轨座(4)、导轨(5)、滑块(6)、输送梁卡座(7)、面料输送梁(8)、同步带(9)、同步带轮(10)、支撑轴(11)、支撑轴承(12)、旋转汽缸(13)、转轴(14)、面料支撑底板(17)、前部汽缸支撑座(18)、后部汽缸支撑座(19)和驱动电机(20),所述底座(1)上四个角分别安装一个三轴汽缸(2),底座(1)前部的三轴汽缸(2)上端连接前部汽缸支撑座(18),底座(1)后部的三轴汽缸(2)上端连接后部汽缸支撑座(19);所述前部汽缸支撑座(18)和后部汽缸支撑座(19)上端固定在输送支撑梁(3)上,输送支撑梁(3)上安装面料输送梁(8),面料输送梁(8)上安装面料支撑底板(17);所述输送支撑梁(3)后端安装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上连接支撑轴(11),支撑轴(11)上通过支撑轴承(12)连接支撑轮,支撑轮上套装同步带(9),同步带(9)上设有导轨座(4),导轨座(4)上连接导轨(5),导轨(5)上安装滑块(6);所述滑块(6)上端连接输送梁卡座(7),输送梁卡座(7)滑动安装在面料输送梁(8)上;所述导轨座(4)后端安装旋转汽缸(13),旋转汽缸(13)上连接转轴(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杰龚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