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6134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楔机构,包括下模本体、下模驱动导板和斜楔滑块,下模驱动导板固定于下模本体表面,斜楔滑块具有与下模驱动导板相配合的导滑面,下模本体表面设有斜楔先行驱动导板,斜楔先行驱动导板固定于下模本体中间部位,斜楔滑块表面设有先行驱动滑板,先行驱动滑板固定于斜楔滑块中间部位,先行驱动滑板具有与斜楔先行驱动导板相配合的先行导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结构稳定、安装方便,可靠性高;减小了斜楔机构的进入角度,减少了斜楔机构的受力情况;降低了斜楔噪音,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模机构
本技术属于冲压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楔机构
技术介绍
斜楔机构是通过斜楔和滑块的配合使用,变垂直运动为水平运动或倾斜运动的机械机构。斜楔也称主动斛楔,工作中起施力体作用;滑块——工作斜楔,受力体;附属装置——反侧块、压板,导板(导轨)、防磨板、弹簧、螺钉等,起斜模附着、导向及力平衡作用的装置。大型斜楔在侧修、侧整时,如果角度较大,作用在导板上的的分力很大,通常会伴随大噪音,产生极大的噪音污染。传统的斜楔结构,斜楔的进入角度由工作部分的角度所决定,当工作角度较大时,斜楔的进入角度也随之增大。大角度,大面积的进入会导致斜楔的受力较大,严重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造成极大的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楔机构,调整了滑块进入角度,使斜楔进入角度较小,调整斜楔的受力情况,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斜楔机构,包括下模本体、下模驱动导板和斜楔滑块,所述下模驱动导板固定于下模本体表面,所述斜楔滑块具有与下模驱动导板相配合的导滑面,所述下模本体表面设有斜楔先行驱动导板,所述斜楔滑块表面设有先行驱动滑板,先行驱动滑板具有与斜楔先行驱动导板相配合的先行导滑面。进一步的,所述斜楔先行驱动导板固定于下模本体中间部位,所述先行驱动滑板固定于斜楔滑块中间部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结构稳定、安装方便,可靠性高;减小了斜楔机构的进入角度,减少了斜楔机构的受力情况;降低了斜楔噪音,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斜楔机构的使用状态之一参考图;图2是图I所述的斜楔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斜楔机构的使用状态之二参考图;图4是图3所述的斜楔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I、下模本体;2、下模驱动导板;3、斜楔滑块;4、导滑面;5、斜楔先行驱动导板;6、 先行驱动滑板;7、先行导滑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斜楔机构,包括下模本体I、下模驱动导板2和斜楔滑块3,下模驱动导板2固定于下模本体I表面,斜楔滑块3具有与下模驱动导板2相配合的导滑面4,下模本体I表面设有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 固定于下模本体I中间部位,斜楔滑块3表面设有先行驱动滑板6,先行驱动滑板6固定于斜楔滑块3中间部位,先行驱动滑板6具有与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相配合的先行导滑面7。如图1-2所示,在冲压过程中,上模连同斜楔滑块3 —同下行,斜楔滑块3的先行驱动滑板6的先行导滑面7与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接触,使斜楔滑块3附带工作部件沿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的角度方向运动。如图3-4所示,在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角度限制下,上模继续下行,当下模驱动导板2与斜楔滑块3的导滑面4接触时,此时接触角度为斜楔的工作角度,斜楔先行驱动导板 5与先行驱动滑板6的先行导滑面7分离。模具继续下行,导滑面4与下模驱动导板2作用,推动斜楔滑块3沿工作角度运行,最终完成斜楔工作内容。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先与先行驱动滑板6的先行导滑面7接触,驱动斜楔运动,此时斜楔滑块3处在小角度接触面,接触角度小,斜楔滑块3运动顺畅,分力及摩擦减小,摩擦力小噪声小;当运行到一定程度,下模驱动导板2与斜楔滑块3的导滑面4接触,此时,斜楔滑块3已完成部分运行行程,最终完成侧翻边工作内容,整体看角度设计,接触分成两个阶段,完成斜楔的静音工作。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并不能以此局限本技术,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得出的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斜楔机构,包括下模本体(I)、下模驱动导板(2)和斜楔滑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驱动导板(2)固定于下模本体(I)表面,所述斜楔滑块(3)具有与下模驱动导板(2)相配合的导滑面(4),所述下模本体(I)表面设有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所述斜楔滑块(3)表面设有先行驱动滑板(6),先行驱动滑板(6)具有与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相配合的先行导滑面(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固定于下模本体(I)的中间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行驱动滑板(6)固定于斜楔滑块(3)的中间部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斜楔机构,包括下模本体、下模驱动导板和斜楔滑块,下模驱动导板固定于下模本体表面,斜楔滑块具有与下模驱动导板相配合的导滑面,下模本体表面设有斜楔先行驱动导板,斜楔先行驱动导板固定于下模本体中间部位,斜楔滑块表面设有先行驱动滑板,先行驱动滑板固定于斜楔滑块中间部位,先行驱动滑板具有与斜楔先行驱动导板相配合的先行导滑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结构稳定、安装方便,可靠性高;减小了斜楔机构的进入角度,减少了斜楔机构的受力情况;降低了斜楔噪音,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1D37/10GK202803933SQ20122037699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专利技术者孙书郁, 朱雷, 陶永, 窦铁勇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楔机构,包括下模本体(1)、下模驱动导板(2)和斜楔滑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驱动导板(2)固定于下模本体(1)表面,所述斜楔滑块(3)具有与下模驱动导板(2)相配合的导滑面(4),所述下模本体(1)表面设有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所述斜楔滑块(3)表面设有先行驱动滑板(6),先行驱动滑板(6)具有与斜楔先行驱动导板(5)相配合的先行导滑面(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书郁朱雷陶永窦铁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