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装置(1)具有:物镜光学系统(11),其具有可动透镜;CCD(12),其经由物镜光学系统(11)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轮廓强调部(36),其对从CCD(12)输出的图像进行轮廓强调,输出轮廓成分信号;对焦评价部(40),其通过判定轮廓成分信号的信号分布来判定对焦状态;以及致动器驱动部(42),其根据对焦状态使可动透镜移动到对焦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装置,特别涉及能够判定图像的对焦状态的内窥镜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中广泛利用内窥镜装置。例如,在医疗领域中,手术医生将内窥镜插入部插入体腔内,在监视器中映出通过设于插入部前端的摄像元件进行摄像而得到的被摄体图像,由此,能够进行被摄体部位的观察并进行诊断。近年来,具有所谓的自动对焦功能的内窥镜装置也得到实用化。例如,具有将焦点位置设定为近点位置和远点位置中的任意一方并且能够进行其切换的内窥镜装置。一般根据通过轮廓强调信号的电平比较而得到的对焦评价实现内窥镜图像的自动对焦功能。例如,如日本特开2004-25836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还提出了如下方案在内窥镜装置中,利用轮廓强调处理进行图像的对焦评价。但是,在仅基于通过轮廓强调处理而得到的轮廓强调信号的电平比较的方法中, 存在对焦评价的精度低的问题。这是因为,由于对轮廓强调信号和规定阈值进行比较,所以,在整个图像中,在亮度值较大的图像和亮度值较小的图像中,对焦评价不同。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轮廓成分信号进行高精度的对焦评价的内窥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物镜光学系统,其具有可动透镜;摄像部, 其经由所述物镜光学系统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轮廓强调部,其对从所述摄像部输出的图像进行轮廓强调,输出轮廓成分信号;对焦状态判定部,其通过判定所述轮廓成分信号的信号分布来判定对焦状态;以及驱动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对焦状态使所述可动透镜移动到对焦位置。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区域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存在白斑等的情况下的像素校正处理的内容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存在白斑等的情况下的像素校正处理的内容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存在白斑等的情况下的像素校正处理的内容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存在白斑等的情况下的像素校正处理的内容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存在白斑等的情况下的像素校正处理的内容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存在白斑等的情况下的像素校正处理的内容的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放大缩小电路35的结构的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在放大缩小电路35中进行处理的图像的变化的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在有效像素区域VA内的四个象限内的区IV中检测到管腔LM的情况的例子。图1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在有效像素区域VA内的四个象限内的区III和区IV中检测到管腔LM的情况的例子。图1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在图像区域VA内未检测到管腔LM的情况的例子。图1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在有效像素区域VA内存在光晕部分、该光晕部分施加给焦点检测用像素组FDA、FDAl的状态的图。图1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图像中的边缘部分中的轮廓成分信号CES 的示意图。图1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在有效像素区域VA中不存在明确的边缘部分的情况下生成的轮廓成分信号CES的图。图1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对焦评价部40的结构的框图。图1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管腔检测部51和对焦评价区选择部52的处理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图1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管腔检测部51和对焦评价区选择部52的处理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图20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与焦点检测用像素组FDA的像素位置对应的对焦评价区有效信号的H区域的位置的移位的图。图2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晕检测部53、形状检测部54、阈值比较部55、 焦点切换指示部56和CPU I/F部58的处理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图2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晕检测部53、形状检测部54、阈值比较部55、 焦点切换指示部56和CPU I/F部58的处理流程的例子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整体结构)首先,根据图I对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I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如图I所示,内窥镜装置I构成为具备具有插入部的内窥镜2、处理器3、光源装置 4、监视器5。内窥镜装置I具有通常观察图像、窄带观察图像等的各种观察模式,能够设定用户在哪个模式下对被摄体进行观察。内窥镜2包括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物镜光学系统U、以摄像面到达物镜光学系统11的焦点位置的方式配设的CCD12、用于驱动物镜光学系统11的一部分透镜以进行焦点调节的致动器13、用于从插入部的前端部照射照明光的由光纤束构成的光导14、相关双采样电路(以下称为CDS电路)15、模拟数字转换电路(以下称为A/D转换电路)16、R0M17。光导14的前端部固定在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照明用开口部中。来自光源装置4的照明光从光导14的基端部入射,通过光导14而从光导14的前端部出射,对被摄体进行照明。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通过具有可动透镜的物镜光学系统11,在作为摄像部的 (XD12的摄像面上成像。(XD12对形成在摄像面上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将其输出到 ⑶S电路15。⑶S电路15对摄像信号进行相关双采样处理,将其输出到A/D转换电路16。 A/D转换电路16将摄像信号从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将其输出到处理器3。在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R0M17中存储有后述钳子位置信息、左右反转信息。当内窥镜2与处理器3连接时,能够通过处理器3读出R0M17的钳子位置信息等。钳子能够贯穿插入到设于内窥镜2的插入部的通道(未图示)中。钳子能够从设于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前端开口部突出。突出的钳子的前端部出现在通过CCD12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内窥镜图像内,但是,根据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构造和通道开口与(XD12的位置关系,预先决定在内窥镜图像内出现的钳子的位置。换言之,由于按照每个内窥镜而预先存储内窥镜图像内出现的钳子的位置,所以,钳子位置信息存储在R0M17中。进而,在R0M17中还存储有指示图像的左右判定的左右反转信息。内窥镜具有侧视用内窥镜,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配置棱镜,取得插入部的侧面方向的图像。该情况下,在CXD12的摄像面上投影左右反转后的被摄体像。由此,在R0M17中存储例如左右反转标志这样的左右反转信息,CPU39读出该左右反转信息,在该左右反转标志为“I”时,在图像处理中执行左右反转处理。根据来自CPU39的指示,由后述的放大缩小电路35或未图示的其他电路执行左右反转处理。光源装置4构成为具有灯21、光圈22、透镜23、光圈控制电路24。来自灯21的光经由由光圈控制电路24控制的光圈22而出射到透镜23。透镜23使光会聚到光导14的基端部。会聚的光作为照明光而通过光导14内,并从光导14的前端部出射。光圈控制电路 24根据来自处理器3的光圈控制信号ACS对光圈22进行控制,并且,将当前的光圈值作为光圈值信号AS供给到处理器3。由此,光圈控制电路24构成光圈值检测部,该光圈值检测部检测对来自光源装置4的照明光的光量进行调整的光圈值。处理器3构成为包括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以下称为AGC电路)31、白平衡电路(以下称为WB电路)32、矩阵电路(MA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智树,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