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装置具有:功能部,其设置于内窥镜,具有第1功能和耗费比该第1功能多的力量的第2功能;驱动部,其产生用于使功能部工作的旋转驱动力;驱动机构部,其设置于内窥镜,根据旋转驱动力进行驱动,用于使功能部工作;以及驱动轴部,其具有驱动轴,并能够绕该驱动轴旋转,相比针对与第1功能对应的第1旋转方向的扭转刚性,与该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第2功能对应的第2旋转方向的扭转刚性被设定得较高,从驱动部向驱动机构部传递旋转驱动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具有内窥镜和机构部的内窥镜装置,其中,该内窥镜具有插入到被检部内的插入部,该机构部对设置于该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功能部进行驱动。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等中利用内窥镜。内窥镜具有插入到被检部内的插入部。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体内,从而能够进行脏器等的观察。除此之外,通过内窥镜具有的处置器具插入通道将处置器具导入体内,从而也能够进行各种处置等。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喷气式发动机内、工厂的配管内等,从而能够进行伤痕的有无、腐蚀的有无等的观察和检查。在内窥镜中,作为功能部,有时在插入部中设置具有弯曲功能的弯曲部。在具有弯曲部的内窥镜中,例如在操作部中设置有上下用旋钮、或者左右用旋钮。使用者对上下用旋钮或者左右用旋钮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使弯曲部弯曲,并能够使插入部的前端部变更成期望的朝向。但是,对使用者而言,对旋钮进行旋转操作从而牵引线并使弯曲部弯曲的手动操作对手指施加的负担大。因此,以减轻使用者的牵引线的负担为目的,实现有使用电动机构对弯曲部进行驱动的带电动弯曲机构的内窥镜。另外,在内窥镜中,作为减轻手术操作者的负担的电动机构,除了上述的电动弯曲机构之外,公知有插入辅助机构或者动力辅助机构等。插入辅助机构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外周面。插入辅助机构具有螺旋形状部作为功能部。螺旋形状部通过电机的驱动力,绕插入部的轴旋转。被旋转的螺旋形状部是对插入部施加推动力的电动机构。与此相对,动力辅助机构例如设置在操作部内。动力辅助机构具有卷绕弯曲线的作为功能部的滑轮。滑轮利用电机的驱动力始终旋转。动力辅助机构将滑轮的旋转力传递到卷绕在该滑轮上的、与弯曲操作方向对应的弯曲线。动力辅助机构是减轻线牵引操作力量的电动机构。电动机构作为驱动部,例如具有电机。电机设置在内窥镜操作部内、或者连接器部内、或者内窥镜的外部装置内等。电动机构具有传递电机的旋转驱动力的传递部件。传递部件是齿轮、驱动轴部等。例如,日本特开2010 — 213969号公报中示出了如下内窥镜:即使在进一步增大并更高精度产生操作辅助力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增加主体操作部的尺寸或者重量而发挥操作性优良的动力辅助功能。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 - 213969号公报的内窥镜中,设置有能够以高角度精度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递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无论驱动力传递机构的驱动电机的旋转方向是正是反,都会以使任意一个线部件的线最外层中的扭转方向与旋转方向一致的方式,将线部件设置于滑轮。线部件是挠性轴。挠性轴是对驱动电机的旋转力进行传递的部件,并设置有2个。在2个线部件各自的端部设置有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各自的从动齿轮与输出侧齿轮啮合,该输出侧齿轮设置于作为驱动机构部的滑轮。各自的驱动齿轮与输入侧齿轮啮合,该输入侧齿轮设置于驱动电机。另外,在日本特开2010 — 213969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内轴的线根据最外层的扭转方向的不同,存在右旋转用和左旋转用。除此之外还公开了,线通过使该线的最外层的扭转方向与旋转方向一致而使扭转增强,旋转精度得到提高,并且线的扭转方向的角度误差和经时变化减少。但是,日本特开2010 - 213969号公报的内窥镜是使I个电机旋转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将电机的旋转力从输入侧齿轮传递到设置于一个线部件的驱动齿轮和设置于另一个线部件的驱动齿轮。因此,在一个线部件中,由于旋转方向与扭转方向一致,所以电机的旋转力准确且高精度地传递到输出侧齿轮。与此相对,在另一个线部件中,旋转方向与扭转方向为相反方向,传递效率降低。其结果是,电机的旋转力在下降的状态下传递到输出侧齿轮。因此,在线部件以电机的旋转力为旋转对象,施加与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应的不同负荷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线部件,能够准确且高精度地将电机的旋转力传递到输出侧齿轮并获得期望的功能。与此相对,对于另一个线部件,在传递效率下降的状态下将电机的旋转力持续传递到输出侧齿轮,从而有可能成为不良情况产生的重要原因。该不良情况的产生通过采用设置离合器的结构、或者分别设置与驱动齿轮对应的电机的结构得以克服。但是,由于设置离合器、或者设置与齿轮对应的电机,导致发生如下等新的不良情况:部件数目増大,内窥镜的结构变得复杂。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挠性的驱动轴部将驱动部的驱动力高效且可靠传递到进行规定动作的功能部,并可最大限度地获得该功能部具有的功能的内窥镜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具有:功能部,其设置于内窥镜,具有第I功能和耗费比该第I功能多的力量的第2功能;驱动部,其产生用于使所述功能部工作的旋转驱动力;驱动机构部,其设置于所述内窥镜,根据所述旋转驱动力进行驱动,用于使功能部工作;以及驱动轴部,其具有驱动轴,并能够绕该驱动轴旋转,相比针对与所述第I功能对应的第I旋转方向的扭转刚性,与该第I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与所述第2功能对应的第2旋转方向的扭转刚性被设定得较高,并从所述驱动部向所述驱动机构部传递所述旋转驱动力。【附图说明】图1-图3涉及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图。图2是说明通过电动使图1的内窥镜的弯曲部具有的弯曲功能动作的电动弯曲机构的图。图3是说明通过手动操作进行弯曲部的弯曲功能中的上下方向的弯曲、通过电动进行左右方向的弯曲的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结构例的图。图4-图7涉及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图4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图。图5是说明插入部、和设置于插入部的插入辅助机构的图。图6是说明设置于插入部的插入辅助机构与通过电动使插入辅助机构进行旋转动作的机构部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是沿图6的Y7 — Y7线的剖视图。图8和图9涉及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图8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图。图9是说明通过电动使弯曲部具有的弯曲功能动作的动力辅助机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100具有:内窥镜1、作为内窥镜外部装置的光源装置11、显示用处理器12、监视器13和控制装置15构成主要部分。标号14是连接缆线,对光源装置11与控制装置15进行电连接。内窥镜I例如具有插入到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2。在插入部2的基端设置有操作部3。通用缆线4从操作部3延伸出来。在通用缆线4的延伸端设置有在光源装置11上拆装自如的连接器5。在插入部2的前端部2a侧设置有弯曲部2b,该弯曲部2b具有上下弯曲功能部和左右弯曲功能部。在实施方式中,内窥镜I例如是上部用内窥镜。上下弯曲功能部具有第I功能和第2功能。在上下弯曲功能部中,将弯曲部2b的上方向弯曲角度设定为大于下方向弯曲角度。因此,在对使弯曲部2b向上方向弯曲时的牵引力量与使弯曲部2b向下方向弯曲时的牵引力量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向上方向弯曲时的牵引力量大于向下方向弯曲时的牵引力量。也就是说,上下弯曲功能部的第2功能是使弯曲部向作为第2弯曲方向的上方向弯曲的功能,第I功能是不同于第2功能的功能,是使弯曲部向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作为第I弯曲方向的下方向弯曲的功能。弯曲部2b构成为,借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装置具有:插入部,其被插入到被检体中;插入辅助机构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能够在第1旋转方向或作为与所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旋转方向上旋转,其中,所述第1旋转方向用于使所述插入部在所述被检体内前进,所述第2旋转方向用于使所述插入部朝向所述被检体外后退;驱动部,其产生用于使所述插入辅助机构部相对于所述插入部旋转的驱动力;驱动轴部,其能够通过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而旋转,相比针对第3旋转方向的扭转刚性,作为与该第3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4旋转方向的扭转刚性被设定得较高;以及驱动机构部,其通过使所述驱动轴部在所述第4旋转方向上旋转,从而使所述插入辅助机构部在所述第1旋转方向上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本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