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591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2 0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其具有电动鼓风机;以及集尘室,其装卸自由地安装于吸尘器主体。集尘室具有:致动器,其使集尘室振动;驱动部,其驱动致动器;蓄电部,其对驱动部提供电源;以及除尘开关,其对驱动部与蓄电部进行电连接。吸尘器主体具有对蓄电部充电的充电部。而且,开始电动鼓风机的运转,对蓄电部进行第一规定时间的连续式充电,之后,至少在电动鼓风机停止期间,对蓄电部进行间歇式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集尘室振动来去除附着于集尘室内表面的灰尘的电动吸尘器。技术背景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以下例子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使用臂(除尘部)来去 除附着于集尘过滤器表面的微尘,其中,该臂(除尘部)由具备减速机构的过滤器用除尘马 达来驱动。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过滤器用除尘马达来移动臂,例如对由皱褶状的集尘过滤 器构成的大致平面状的灰尘收集部的皱褶部分依次拍击而使其振动,由此振落附着于集尘 过滤器表面的微尘,从而进行除尘。由此,抑制电动吸尘器的吸入性能降低。也就是说,以 往的结构对集尘过滤器表面的除尘发挥很大的效果。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以下的充电式电动吸尘器,即内置了可充电的 电池以提高电动吸尘器的便携性、便利性。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电动吸尘器的结构中,从集尘过滤器表面去除掉的灰尘附 着于集尘室的内壁、底面。然而,在以往的电动吸尘器中,没有考虑到丢弃附着于集尘室的 灰尘时的灰尘分离性。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电动吸尘器的结构中,在可充电的电池的充电控制中,需要 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检测部、对二次电池与充电部之间的连接进行检测的连接检测部等复 杂的充电控制电路。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4-358032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753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其具有电动鼓风机;以及集尘室,其装卸 自由地安装于吸尘器主体。集尘室具有致动器,其使集尘室振动;驱动部,其驱动致动器; 蓄电部,其对驱动部提供电源;以及除尘开关,其对驱动部与蓄电部进行电连接。吸尘器主 体具有对蓄电部进行充电的充电部。并且,开始电动鼓风机的运转,对蓄电部进行第一规定 时间的连续式充电,之后,至少在电动鼓风机停止的期间对蓄电部进行间歇式充电。由此,当开始打扫时,通过第一规定时间(例如30秒钟)的连续式充电,能够使设 置于集尘室的蓄电部即双电层电容器处于满充电状态。而且,在使用者结束打扫而丢弃堆 积在集尘室中的灰尘的情况下,从吸尘器主体取下集尘室,当按压除尘开关时,双电层电容 器与驱动部进行电连接。由此,驱动部驱动致动器,使集尘室的内壁、结构物振动,从而能够 当场去除附着于集尘室的内壁、底面的灰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侧截面图。3CN 102984982 A书明说2/8页图3是说明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的脱离操作的图。图4是说明来自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的灰尘的丢弃操作的图。图5是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和集尘过滤器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脱离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控制框图。图8是说明该电动吸尘器的充电控制的时序图。图9是说明该电动吸尘器的充电控制的时序图。图10是说明该电动吸尘器的充电控制的时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中的电动吸尘器的控制框图。图12是说明该电动吸尘器的充电控制的时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中的电动吸尘器的控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下面,参照图f图10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电动吸尘器。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中的电动吸尘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该电动吸尘器 的侧截面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包括吸入器具6,其安装于延长管5的一 端,抽吸灰尘;带软管连接部3的软管4,其安装于延长管5的另一端;以及吸尘器主体I,其 与软管连接部3连结。延长管5设置有把手操作部2,吸尘器主体I具备枢接的例如一个前 脚轮7以及一对后轮8。如图2所示,吸尘器主体I在后方部(排气口 56)侧具备电动鼓风机12、控制部41 以及卷线盘11。控制部41例如由微处理器、IC存储器等构成,通过把手操作部2的操作对 吸入器具6等的运转动作进行控制。卷线盘11设置于电动鼓风机12的上方,卷绕用于从 家庭的商用电源对电动吸尘器提供电力的电源线10。在吸尘器主体I的前方(吸气口 25) 侧的收容部以能够视觉观察内部的方式安装有例如由透明的集尘部构成的集尘室18。在此,说明被吸尘器主体I吸入的灰尘、空气的流动。首先,当运转电动鼓风机12 时,产生抽吸力,由吸入器具6通过软管4从吸尘器主体I的吸气口 25抽吸空气和灰尘。抽 吸到的空气和灰尘通过集尘室18的通气流路26被导入到具备初级过滤器30的集尘室18 内。而且,在集尘室18内,大灰尘由于以初级过滤器30为中心的旋转气流而被离心分离, 储存到集尘室18内。用后方的集尘过滤器51收集通过了初级过滤器30的微尘。仅通过 了集尘过滤器51的空气经过集尘过滤器51后方的吸气部35流通到电动鼓风机12。之后, 通过了电动鼓风机12的空气被从设置于吸尘器主体I后方或者侧面等的排气口 56排出。下面,参照图2使用图3 图6说明在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内储存的灰尘的丢弃。图3是说明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的脱离操作的图。图4是说明来自该电动吸尘 器的集尘室的灰尘的丢弃操作的图。图5是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与集尘过滤器的外观立 体图。图6是表示该电动吸尘器的集尘室脱离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如图3所示,在丢弃堆积在集尘室18内的灰尘等垃圾的情况下,首先握住集尘室4CN 102984982 A书明说3/8页18的握持部27,从吸尘器主体I的收容部9取下集尘室18。然后,如图4所示,按压盖体打 开按钮22来打开集尘室18的盖体21,排出在集尘室18内储存的灰尘。在此,集尘室18安装有除尘部20。如图2和图6所示,除尘部20包括致动器61、 集尘室用除尘马达62、蓄电部63以及除尘开关60。致动器61使集尘室18的内壁振动。 集尘室用除尘马达62是使致动器61动作的驱动部。蓄电部63例如包括双电层电容器63 等,对集尘室用除尘马达62提供电源。除尘开关60设置于握持部27,对集尘室用除尘马达 62与蓄电部63进行电连接。下面以双电层电容器63作为蓄电部63为例进行说明。而且,当按压除尘开关60时,通过集尘室用除尘马达62使致动器61进行往复动 作,使集尘室18的内壁振动。此时,集尘室18的振动成分(振动方法)为在如图4所示 的丢弃时,进行动作以使附着于集尘室18的内壁、底面以及初级过滤器30、集尘过滤器51 的灰尘剥离。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集尘室18设置有用于对双电层电容器63进行充电的受 电端子64。而且,在将集尘室18收容到吸尘器主体I的收容部9时,设置于吸尘器主体I 的供电端子65与集尘室18的受电端子64进行电连接。另外,如图5所示,灰尘收集部即集尘过滤器51大致呈平面状(包括平面),例如 由将无纺布、滤纸等折成丘壑状的皱褶部分52构成。而且,在与从集尘室18的吸尘器主体 I取出的方向大致并行的方向(包括并行的方向)上设置集尘过滤器51。另外,如图6所示,在吸尘器主体I的吸气部35的外周侧设置有用于使集尘过滤 器51振动来进行除尘的干涉体53。以从吸尘器主体I的前壁54的引导槽55突出的方式 设置干涉体53,使得拍击集尘过滤器51的皱褶部分52而使其振动来进行除尘。而且,干涉 体53通过作为驱动传递部的臂38与过滤器用除尘马达57的旋转轴连结,该过滤器用除尘 马达57具备减速机构,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根健次中尾浩高桥新福岛雅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