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冷却风路结构。
技术介绍
伴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等市场需求,促使发电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汽轮发电机大容量化的关键问题是将发电机内的各种电、磁、风摩损耗产生的热能传递散发出去,否则这些热能不断的积累会导致发电机内结构的温度不断升高,以至于烧毁发电机。汽轮发电机同步转速高达3000r/min,转子结构所受的离心力大,受转轴等转子部件的材料强度极限的限制,约束了汽轮发电机定子、转子的断面的最大尺寸,电路、磁路等依赖于断面尺寸增大来满足容量增大的条件被约束,使汽轮发电机大容量化的设计受到制约,电、磁损耗产生的热能的传递散发成为设计焦点和制约瓶颈,加之汽轮发电机磁极对数少,定子并联支路数也少,转子每极励磁容量大,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围绕着电、磁损耗产生的热能的散发问题,在设计形式上形成了汽轮发电机的多种结构类型,伴随着容量的提高,热能散发的结构愈发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电机冷却风路结构,采用这种发电机冷却风路结构的发电机可以仅以气体为冷却介质,实现对定子绕组(线棒)、转子绕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电机冷却风路结构,其特征是:由机座外筒(35)、汽端端盖(40)、励端端盖(24)共同封闭形成发电机内部空间内充满冷却气体,径向分层双向增压风扇(16)强迫冷却气体在发电机内部空间内循环流动,由励端轴向风区隔板(28)、内挡风板(22)、定子铁心励端端面(31)围成的励端风区(30)内的冷却气体被外层风扇(18)排出,成为低压区,排出的气体被外层风扇(18)增压,变为高压气体,经过由内挡风板(22)、外挡风板(19)分隔成的换热器前室(20),再经过换热器(26),被换热器(26)冷却后进入换热器后室(25),这些冷却气体大部分经由励端轴向风区隔板(28)与机座外筒(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洪涛,谢玉增,曹凤波,汪伟,李春辉,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