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装置、IC卡卡座及读卡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5437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点装置及具有该触点装置的IC卡卡座和读卡器,所述触点装置包括底座及安装于该底座的弹簧触针,所述弹簧触针具有一弹簧本体,该弹簧本体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脚,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顶部斜向延伸一触脚,该触脚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该底座方向弯折,所述触脚与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为触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触点装置,将引脚和触点一体设置于弹簧触针,通过弹簧触针本身的弹性力实现弹簧触针直接与IC卡和电路板导通,而减少了影响稳定性的中间因素,因此故障率低,提高了稳定性;同时,由于触脚倾斜的与IC卡抵接,相对于垂直抵接于IC卡,触点与IC卡的磨损更小,有利于延长IC卡和触点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读卡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触点装置以及具有该触点装置的IC 卡卡座和读卡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IC卡卡座的触点装置,通常包括底座及安装于底座的触针和弹簧,触针与弹簧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将触针套合于弹簧内或者将弹簧容置于管状触针内。 图I示出将触针套合于弹簧内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中触针10顶部为触点11,用于与IC卡导通;弹簧20 —方面提供弹性力以使触点11与IC卡抵接,另一方面作为引脚以与电路板导通,从而通过IC卡、触针10、弹簧20和电路板两两导通而实现IC卡与电路板的导通,进而实现读取IC卡的信息。然而这种触点装置在使用时,由于触针10在弹簧20的垂直弹性力作用下垂直抵接于IC卡,而IC卡在插入和拔出时是水平进出并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因此很容易将触针10拉歪而导致卡死,甚至触针10陷入底座内而出现故障,从而严重影响触点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触针10不是直接与IC卡和电路板同时接触,而是需要通过弹簧20的传导才能将 IC卡与电路板导通,因此触针10与弹簧20连接的稳定性也对触点装置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影响稳定性的中间因素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触点装置的稳定性。并且垂直抵接于卡片的触针10对卡片的磨损较大,同时自身也遭到较大的磨损,因此影响了触点装置和IC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点装置以及具有该触点装置的IC卡卡座和读卡器,旨在提高触点装置的稳定性。为达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点装置,包括底座及安装于该底座的弹簧触针, 所述弹簧触针具有一弹簧本体,该弹簧本体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脚,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顶部斜向延伸一触脚,该触脚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该底座方向弯折,所述触脚与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为触点。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凹槽,该凹槽底部设有通孔,所述弹簧本体固定于该凹槽内且使所述引脚穿过所述通孔。优选地,所述凹槽侧壁设有卡扣,所述弹簧本体通过所述卡扣卡合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穿过所述凹槽和弹簧本体后将所述弹簧本体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优选地,所述底座供所述IC卡最先通过的一端为入卡端,所述触脚往所述入卡端方向倾斜。优选地,还包括穿插于所述凹槽内的第二固定轴,所述触脚末端弯折入所述凹槽并形成一扣合于所述第二固定轴的倒钩。优选地,所述触点呈弧形。本专利技术同时提出一种IC卡卡座,其包括一触点装置,该触点装置包括底座及安装于该底座的弹簧触针,所述弹簧触针具有一弹簧本体,该弹簧本体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脚,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顶部斜向延伸一触脚,该触脚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该底座方向弯折,所述触脚与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为触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读卡器,其包括一触点装置,该触点装置包括底座及安装于该底座的弹簧触针,所述弹簧触针具有一弹簧本体,该弹簧本体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脚,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顶部斜向延伸一触脚,该触脚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该底座方向弯折,所述触脚与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为触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触点装置,将引脚和触点一体设置于弹簧触针,通过弹簧触针本身的弹性力实现弹簧触针直接与IC卡和电路板导通,而减少了影响稳定性的中间因素,因此故障率低,提高了稳定性;同时,由于触脚倾斜的与IC卡抵接,相对于垂直抵接于 IC卡,触点与IC卡的磨损更小,有利于延长IC卡和触点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触点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触点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是图2中触点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4是图2中触点装置的爆炸图5是图2中的弹簧触针的结构示意图6是卡片即将与本专利技术的触点装置接触时的状态图7是卡片插入读卡器后与本专利技术的触点装置接触时的状态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见图2-图7,提出本专利技术的触点装置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触点装置安装于IC卡卡座,包括底座100、弹簧触针200及将该弹簧触针200安装于底座100的第一固定轴300。 所述底座100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若干凹槽110,凹槽110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中的凹槽Iio有两排,每排四个共八个,且每个凹槽110底部还设有通孔120,凹槽 110侧壁设有第一穿孔130。弹簧触针200也有八个,其具有一缠绕成螺旋状且容置于所述凹槽110内的弹簧本体210,第一固定轴300有两根,每一根通过凹槽110侧壁的第一穿孔 130穿过同一排的四个凹槽110和弹簧本体210,从而将弹簧本体210固定于凹槽110内。 且弹簧本体210 —端通过凹槽110内的通孔120向所述底座100底部延伸出一引脚220,该引脚220用于与电路板导通;弹簧本体210另一端向底座100顶部斜向延伸一触脚230,其突出于所述底座100后向该底座100方向弯折,所述触脚230与IC卡10抵接的部位即为与IC卡10的芯片导通的触点231。此外,除了用第一固定轴300将弹簧本体210固定于凹槽110内之外,还可以在凹槽110侧壁设置卡扣,而弹簧本体210的管状空心本身可作为卡槽,从而形成一卡扣结构, 因此可以通过卡扣将弹簧本体210卡合固定于凹槽110内。据此,本实施例通过将引脚220和触点231 —体设置于弹簧触针200,通过弹簧触针200本身的弹性力实现弹簧触针200直接与IC卡10和电路板导通,因此稳定性较高;同时,由于触脚230倾斜的与IC卡10抵接,相对于垂直抵接于IC卡10,触脚230上的触点 231与IC卡10的磨损更小,有利于延长IC卡10和触点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触点231呈弧形,以减小摩擦,减少对IC卡10的磨损;同时触点231镀金,提高触点231的耐磨性能。从而,进一步延长了 IC卡10和触点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底座100供IC卡10最先通过的一端为入卡端150,本实施例的触脚130 往入卡端150方向倾斜。卡片进入时通常比较缓慢,但在出卡时,用户有时会急速的拔出, 如果触脚130往远离入卡端150方向倾斜,急速拔出卡片的牵引力则有可能导致弹簧触针 200翻转而影响稳定性。而本实施例将触脚230往入卡端150方向倾斜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触点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触点装置还包括两第二固定轴400,每根第二固定轴400通过设置于凹槽110侧壁的第二穿孔140穿插于同一排的四个凹槽110中,固定于凹槽110中的弹簧触针200的触脚230末端弯折入凹槽110中并形成一倒钩232,且该倒钩232扣合于第二固定轴400。从而,弹簧触针200的两端,即弹簧本体210和触脚230都被固定于凹槽 110中,因此IC卡10插入和拔出时都不会导致弹簧触针200的翻转,进一步提高了触点装置的稳定性。同时,此时弹簧触针200的触脚230往入卡端150方向或远离入卡端150方向倾斜均可。此外,还可以将触脚230设置成与IC卡10的入卡方向倾斜一定角度而不与该入卡方向平行;或者,在凹槽110内再设置一个通孔,触脚230末端穿过凹槽110的通孔后形成倒钩以防止其脱出。以上方案都能解决弹簧触针200翻转的问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C卡卡座的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安装于该底座的弹簧触针,所述弹簧触针具有一弹簧本体,该弹簧本体一端向所述底座底部延伸出一引脚,另一端向所述底座顶部斜向延伸一触脚,该触脚突出于所述底座后向该底座方向弯折,所述触脚与所述IC卡抵接的部位为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兴波薛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驰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