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式扭力扳手及测量扭矩值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1707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扭力扳手,公开了一种数字式扭力扳手及测量扭矩值的方法,包括施拧头、力臂和指示仪表,力臂前端是测量区,且与施拧头连接,力臂的测量区的上表面从左至右分布有A组、B组、C组3组应变片组;与上表面对应位置的测量区的下表面从左至右分布有A’组、B’组、C’组3组应变片组;每组应变片组由2片应变片组成;A组应变片组到施拧头中心的距离等于B组应变片组到C组应变片组的距离;12个应变片通过导线连接成惠斯通电桥,利用计算公式得到扭矩测量值。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弯矩来测量扭矩,利用特殊测量电桥来提高扭力扳手的测量精度,它的测量精度可优于1%,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扭力扳手,尤其涉及了。
技术介绍
扭力扳手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船泊及各种动力机械制造行业,它可分成机械式和数字式两大类;按用途可分为施工用扭力扳手和测量用扭力扳手;施工用扭力扳手通常精度在3%以下;测量用扭力扳手精度通常在3%以上。由于扭力扳手使用过程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外还受到剪力干扰影响,制约了测量精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精度在3%以上的扭力扳手,针对其测量过程中受到剪力干扰的缺点,提供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数字式扭力扳手,包括施拧头、力臂和指示仪表,所示的力臂前端是测量区, 且与施拧头连接,所述力臂测量区的上表面从左至右分布有A组、B组、C组3组应变片组; 与上表面对应位置测量区的下表面从左至右分布有A’组、B’组、C’组3组应变片组;每组应变片组由2片应变片组成。作为优选,所述A组应变片组到施拧头中心的距离为L1, B组应变片组到C组应变片组的距离为L3,且L1= L3, A组应变片组到B组应变片组的距离为L2。作为优选,所述的每组应变片组的2个应变片前后排列,应变片上设有丝栅,丝栅方向与力臂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字式扭力扳手,包括施拧头(1)、力臂(2)和指示仪表(3),其特征在于,力臂(2)前端是测量区(21),且与施拧头(1)连接,所述力臂(2)的测量区(21)的上表面(211)从左至右分布有A组、B组、C组3组应变片组;与上表面(211)对应位置的测量区(21)的下表面(212)从左至右分布有A’组、B’组、C’组3组应变片组;每组应变片组由2片应变片(4)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守忠蒋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