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5043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其包含有一外框本体以及一通风扇,该外框本体具有一第一侧板、一与该第一侧板呈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一位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的容置空间及至少一形成于该第一侧板的通风孔,该通风扇装设于该外框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且对应该通风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门窗的外框,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已知门窗构造是包含有一外框F、一外侧活动框Ml、一内侧活动框M2及一纱窗W,且为了增加通风效果,其大都装设有一主动式通风结构V,而已知的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为风扇。然而,由于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装设于该内侧活动框M2时,其通风效果会受到该纱窗W的阻挡而大幅降低,因此,目前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皆以装设于该外侧活动框Ml为主。然而,请再参阅图1,当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装设于该外侧活动框Ml的一室外侧SI时,该外侧活动框Ml会因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受到该纱窗W的干涉而无法移动;反之,请参阅图2,当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装设于该外侧活动框Ml的一室内侧S2时,该外侧活动框Ml会因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受到该内侧活动框M2的干涉而无法移动,同样地,该内侧活动框M2亦会受到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的干涉而无法移动,因此,如何解决活动框因该主动式通风结构V的干涉而无法移动的问题,是目前相当重要的课题。又,已知被动式通风结构有如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301363号所揭示的“封闭型隔音窗之消音透气装置”,其是于门窗的活动框设计有透气槽及通风孔,另外,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M311761号所揭示的“双隔音双防水气密门(窗)结构(五)”,亦提出于门窗的活动框设有一通风器,然而,已知所设计的透气槽、通风孔及通风器等通风结构,在风压较小的条件下,其空气对流效果并不佳,且通气量往往明显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希借此达成解决活动框因通风结构的干涉而无法移动的问题及增加空气对流效果的目的。为达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其包含一外框本体,其具有一第一侧板、一与该第一侧板呈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一位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的容置空间及至少一形成于该第一侧板的通风孔;以及一通风扇,其装设于该外框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且对应该通风孔。为达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其包含一外框本体,其具有一第一侧板;一容置空间,位于该第一侧板的一侧;及至少一通风孔,形成于该第一侧板;以及一通风扇,其装设于该外框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且对应该通风孔。本专利技术是将该通风扇装设于该外框本体内,且位于该活动框的下方,因此其功效上可解决已知活动框因通风结构的干涉而无法移动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该通风扇可在风压较小的条件下,增加空气对流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装设有通风结构的门窗构造示意图;图2是已知装设有通风结构的另一门窗构造不意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的组立图;图4是该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挡雨板设置于通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的组立图; 图7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该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外框本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21开孔13上承板14容置空间15通风孔16活动框导轨20通风扇30挡雨板40开关控制杆50雨滴侦测器60警报器70活动框F 外框Ml外侧活动框M2内侧活动框SI室外侧S2室内侧V通风结构W 纱窗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3及图4,其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包含有一外框本体10、一通风扇20、至少一挡雨板30以及一开关控制杆40,在本实施例中,该外框本体10为横拉窗的外框,且该外框本体10具有一第一侧板11、一与该第一侧板11呈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12、一连接该第一侧板11与该第二侧板12的上承板13、一位于该第一侧板11与该第二侧板12之间的容置空间14、至少一形成于该第一侧板11的通风孔15以及至少一活动框导轨1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板11及该第二侧板12是分别对应室内侧及室外侧,第二侧板12具有至少一连通该容置空间14的开孔121,且该开孔121是对应该通风孔15,此外,该活动框导轨16是形成于该上承板13,请再参阅图3,其是可将至少一活动框70卡设于该活动框导轨16,以利该活动框70于该外框本体10上滑动。请再参阅图3及图4,该通风扇20是装设于该外框本体10的该容置空间14,且该通风扇20是对应该通风孔15,在本实施例中,该通风扇20亦对应该第二侧板12的该开孔121,以利空气的对流,该挡雨板30是可摆动地设置于该外框本体10的该第二侧板12,用以阻挡雨水经由该开孔121进入该外框本体10内,或者,请参阅图5,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挡雨板30是可直接设置于该通风扇20上,请再参阅图4,该开关控制杆40是控制该挡雨板30的摆动,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关控制杆40的两端是分别贯穿该第一侧板11以及该第二侧板12,本专利技术可通过扳动该开关控制杆40而调整该挡雨板30的开关程度。请再参阅图4,为了提醒使用者在雨天时记得关闭该挡雨板30,本专利技术的该门窗外框结构可另包含有一雨滴侦测器50及一警报器60,在本实施例中,该雨滴侦测器50是装设于该容置空间14内,而该警报器60是装设于该第一侧板11上,且该警报器60是电性连接该雨滴侦测器50,当该雨滴侦测器50侦测到雨滴时,会触动该警报器60发出警示声响,以提醒使用者关闭该挡雨板30。或者,该雨滴侦测器50是电性连接该开关控制杆40,当该雨滴侦测器50侦测到雨滴时,可通过该开关控制杆40电性板动而调整该挡雨板30的开关程度。本专利技术是将该通风扇20装设于该外框本体10内,且位于该活动框70的下方,因此其功效上可解决已知活动框因通风结构的干涉而无法移动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该通风扇20可在风压较小的条件下,增加空气对流效果。另外,请参阅图6及图7,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除了适用于横拉窗的外框外,亦可适用于推开窗的外框。在该门窗外框结构中,通风扇20同样设于外框本体10的容置空间14,且位于该活动框70的下方,并对应于形成在该外框本体10的第一侧板11的通风孔15。通过这样的设计,可在解决已知活动框因通风结构的干涉而无法移动的问题下,有效增加空气对流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任何熟知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任何变化与修改,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外框本体,其具有 一第一侧板; 一第二侧板,与该第一侧板呈相对设置; 一容置空间,位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 '及 至少一通风孔,形成于该第一侧板;以及 一通风扇,其装设于该外框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且对应该通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至少一挡雨板,该挡雨板是可摆动地设置于该外框本体的该第二侧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有一开关控制杆,该开关控制杆是电性控制该挡雨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通风扇的门窗外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外框本体,其具有: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与该第一侧板呈相对设置;一容置空间,位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之间;及至少一通风孔,形成于该第一侧板;以及一通风扇,其装设于该外框本体的该容置空间,且对应该通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忠
申请(专利权)人:清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