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超高速喷气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979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速喷气织机,其取高速喷气织机主机结构,包括按常规设置的刹车盘、无气路气包和主喷嘴;所述的无气路气包包括电磁阀和气包,其中电磁阀设置在气包上;所述的刹车盘设有两组电磁线圈;所述的主喷嘴为增压主喷嘴,其直径为2.15mm、长度改为42.15mm。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包与电磁阀连体设计,可缩短气路,提高气压、减少气体浪费;采用高效双线圈刹车盘可有效实现超高速刹车;采用粗长程主喷嘴可提高引纬压力和气量,完全可实现高速喷气织机超过1000转/分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正常工况速度可达1500转/分钟的一种超高速喷气织机;该超高速喷气织机具有织造效率高、节约能源的显著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性超高速喷气织机所属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气织机,尤其是一种高稳定性超高速喷气织机。技术背景超高速喷气织机是指主机转速可达到1000转/分钟以上的喷气织机。目前纺织行业中的超高速喷气织机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主机的转速一般不超过 1000转/分钟,其原因是一是受织机结构影响,开到1000转/分钟以上时整机的稳定性就非常差,振动噪音特别大,重要的是由于织机的稳定性变差,很容易损坏织机开口、引纬、 墙板等部件,同时织物的质量瑕疵率也会大大的提高。目前,行业中的超高速喷气织机的结构均为主传动轴和打纬轴直接安装在前上撑挡上,前上撑挡上直接装在墙板上;同时,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均为单独结构,四者之间无任何结构关联;所以,一旦主机开到1000转/分钟以上,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完全由前上撑挡承担,所以振动和噪音就会加大,这样就直接导致织机的转速不能提高,织机潜在的效能不能完全发挥。另,专利201220005668. I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和高稳定性织机机架,它包括墙板和撑挡,墙板包括左墙板和右墙板,撑挡包括前上撑挡、前中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中撑挡和后下撑挡,左墙板和右墙板通过撑挡固定,其中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按常规设置在左墙板和右墙板上;前上撑挡与前下撑挡之间设有前中撑挡;后上撑挡与后下撑挡之间设有后中撑挡。该专利是在前上撑挡与前下撑挡之间设有前中撑挡,后上撑挡与后下撑挡之间设有后中撑挡,而其前上撑挡、前下撑挡与前中撑挡没有结构连接,其只是加固了墙板的性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振动和噪音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际运行主机转速可超过1000转/分钟以上的高稳定性超高速喷气织机,并且该机在高速运行下运行平稳、噪音小。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高稳定性超高速喷气织机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高稳定性超高速喷气织机,它包括墙板、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中支撑、主传动轴、主传动轴支撑、打纬轴支撑;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设置在墙板上,其中中支撑呈“H”设置设有四个支撑部位,并四个支撑部位分别与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固定,所述主传动轴支撑设置在中支撑的与前上撑挡连接的支撑部位上,并一端与前上撑挡连接固定,所述的打纬轴支撑设置在主传动轴支撑上。本专利技术高稳定性超高速喷气织机,重大地,通过中支撑连接前上撑挡、前下撑挡、 后上撑挡、后下撑挡形成刚性结构,可显著提高织机的稳定性;重大地,主传动轴支撑设置在中支撑的与前上撑挡连接的支撑部位上,打纬轴支撑由原来设置在前上撑挡上改为设置在主传动轴支撑上,并且主传动轴支撑不仅与中支撑固定,同时与前上撑挡固定,这种结构不仅能使主传动轴产生的反作用力分解到上撑挡、前下撑挡、中支撑、后上撑挡、后下撑挡上,同时打纬轴产生的反作用力可通过中支撑和前上撑挡分解并前上撑挡、前下撑挡、中支撑、后上撑挡、后下撑挡共同承受;上述两大结构创新完全可以使织机的转速最大化。本专利技术高稳定性超高速喷气织机经过试验,织物织造过程中主机转速可稳定在 1500转/分钟及以上,运行的平稳性、噪音与1000转/分钟无差别,具有超高速性和很好的稳定性,可显著提高织机的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闻稳定性超闻速喷气织机结构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实施例I :如图所示,它包括墙板I、前上撑挡2、前下撑挡3、后上撑挡4、后下撑挡5、中支撑 6、主传动轴支撑7、打纬轴支撑8 ;前上撑挡2、前下撑挡3、后上撑挡4、后下撑挡5设置在墙板I上,中支撑6呈“H”设置,并四个支撑部位6-1、6-2、6-3、6-4分别与前上撑挡2、前下撑挡3、后上撑挡4、后下撑挡5固定。如图所示,所述主传动轴支撑7设置在中支撑6的与前上撑挡2连接的支撑部位 6-1上,并一端与前上撑挡2连接固定,所述的打纬轴支撑8设置在主传动轴支撑7上。如图所示,主传动轴支撑7上的主轴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可分解到上撑挡2、前下撑挡3、中支撑6、后上撑挡4、后下撑挡5上,同时打纬轴支撑8上的打纬轴产生的反作用力可通过中支撑6和前上撑挡2分解并由前上撑挡2、前下撑挡3、中支撑6、后上撑挡4、后下撑挡5共同承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速高稳定性喷气织机,它包括墙板、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中支撑、主传动轴、主传动轴支撑、打纬轴支撑,其特征在于: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设置在墙板上,其中中支撑呈“H”设置设有四个支撑部位,并四个支撑部位分别与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固定,所述主传动轴支撑设置在中支撑的与前上撑挡连接的支撑部位上,并一端与前上撑挡连接固定,所述的打纬轴支撑设置在主传动轴支撑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速高稳定性喷气织机,它包括墙板、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中支撑、主传动轴、主传动轴支撑、打纬轴支撑,其特征在于前上撑挡、前下撑挡、后上撑挡、后下撑挡设置在墙板上,其中中支撑呈“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兆星邓其全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同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