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活性聚酯纤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973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活性聚酯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辊拉伸过程中喷附活性粘胶,在喷附活性粘胶的同时以150~170℃温度恒温加热,所述的活性粘胶是将环氧化合物和封闭型多异氰酸酯溶于聚氧醚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液;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环氧化合物42~48%、封闭型多异氰酸酯3~8%;聚氧醚45~55%,所述环氧化合物是:聚缩水甘油酯、乙氧基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封闭型多异氰酸酯是己内酰胺封闭的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喷附活性粘胶后更易于和RFL结合,增加聚酯纤维与橡胶的粘合力,仅一次浸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通常在聚酯纤维与橡胶的粘合过程中,使用间苯二盼-甲醛乳胶(RFL)作为胶粘剂。但是因为聚酯纤维结晶度高、稳定性好,与橡胶粘合效果不住,一般要通过两浴浸胶,工序复杂,后加工成本高。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纺丝油剂上,包括德国司马、日本松本等公司,都是在油剂配方上增加与橡胶粘合的成分,这样浸胶效果会有好转,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浴浸胶的问题,并且在纺丝过程中也会出现发烟、结焦等问题。直到本世纪初,司马化学生产了一种活化丝油剂,浸胶问题得以改观,但其使用条件苛刻,且价格昂虫贝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在恒温条件下喷附活性粘胶,仅一次浸胶,即能达到提高聚酯纤维与橡胶粘合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步骤包括a、对低粘聚酯切片;b、对聚酯片进行预结晶及固相处理;c、预结晶及固相处理后, 进行熔融纺丝;d、对熔融纺丝进行多级热辊拉伸;其特征在于在热辊拉伸过程中喷附活性粘胶,在喷附活性粘胶的同时以15(T170°C温度恒温加热,所述的活性粘胶是将环氧化合物和封闭型多异氰酸酯在胶槽中通过搅拌泵搅拌迅速溶于聚氧醚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液;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环氧化合物42 48%、封闭型多异氰酸酯3 8%;聚氧醚 45飞5%,所述环氧化合物是聚缩水甘油酯、乙氧基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封闭型多异氰酸酯是己内酰胺封闭的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传统的聚酯纤维用于橡胶骨架材料,要对聚酯纤维进行两次浸胶处理,才能与橡胶粘合,这样就增加了加工工序。本专利技术则在纺丝拉伸过程中,向热态聚酯丝条表面喷附一种活性粘胶,使其与聚酯反应,并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活性膜,易于和RFL结合,增加纤维与橡胶的粘合力,仅一次浸胶即可。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喷附活性粘胶后在聚酯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活性膜,更易于和间苯二盼-甲醛乳胶(RFL)结合,增加聚酯纤维与橡胶的粘合力。本专利技术通过应用活性粘胶,简化了生产工序,且对现有系统无需大的改造,只需在纺丝过程中向聚酯纤维丝条表面喷附活性粘胶,仅一次浸胶(RFL),降低了后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聚酯纤维与橡胶之间的粘合机理示意图。图2为环氧化合物与聚酯分子的反应示意图。图3为向聚酯分子引入酰氨基的反应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活性聚酯纤维的加工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活性聚酯纤维的加工设备连接示意图。图6为不同温度下聚酯纤维活性趋势图。图中1橡胶、2聚酯纤维、3间苯二盼-甲醛乳胶、4活性粘胶、5导丝棒、6胶液泵、 7搅拌泵、8单组份计量泵、9新组分添加装置、10活性胶液槽、11负压洁性胶液回收器、12 喷油唇、13加热及保温箱、14聚酯纤维卷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的活性粘胶是将环氧化合物和封闭型多异氰酸酯溶于聚氧醚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液;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环氧化合物42 48%、封闭型多异氰酸酯3 8% ;聚氧醚45飞5%。其中,所述环氧化合物是聚缩水甘油酯、乙氧基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封闭型多异氰酸酯是己内酰胺封闭的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原理进行描述,其中,聚酯纤维以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例,并使用己内酰胺封闭的多异氰酸酯I、活性粘胶中单体的确定活性粘胶要具有较强的活性,环氧化合物是首先考虑的目标,经过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最后优选了聚缩水甘油酯和乙氧基脂肪醇的混合物作为活性剂。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又添加了封闭型多异氰酸酯。由于所选的异氰酸酯常温下水溶性不住,为防止在喷附过程中流动性不好,选择聚氧醚做稀释剂,解决了活性粘胶的均匀稳定性问题。活性粘胶中的环氧化合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具有较强的活性,与PET分子的反应大致如图2所示,其中I表示与PET竣基反应,II表示与PET羰基形成较强的氢键,III表示 PET对-CH2CI的分散和吸收。与PET的羰基形成类似氢键的结合,使环氧化合物与聚酯大分子牢固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引入了活性的环氧基团。环氧化合物的活性环氧基在与PET 大分子反应后产生大量的极性基团-0H。另外封闭型异氰酸酯选择至关重要,要考虑尽量在较低温度下解封,释放出活性-NCO基团,还要考虑在纺丝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更重要的,应考虑其分散性,即在混合胶液中的稳定性。需要使其固含量减少,有一个均一稳定的液相,更便于和高速运行的丝条结合。经对比试验,本专利技术优选了己内酰胺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并用聚氧醚做溶剂,使混合液更均匀、稳定。己内酰胺封闭的多异氰酸酯在15(T1700C的温度下解封后,释放出-N=C=O基团, 该基团很容易与环氧化合物以及PET的-OH基、-COOH基反应。PET本身有羟基和羧基、加上和环氧化合物反应增加的羟基,又引入酰胺基(如图3所示)。经过上述反应后,PET的表面增加了很多活性基团,如羟基、酰胺基等,而这些基团很容易与间苯二酚-甲醛乳胶(RFL)结合,为此后的橡胶硫化创造了条件。在活性粘胶中,封闭型多异氰酸酯的添加量,对聚酯纤维的反映效果有一定影响,通过实验,当添加量(质量比)超过8%时,-NCO基团释放的较多,纤维活性过强,与RFL过硫化,将会影响RFL与橡胶的粘合;当添加量(质量比)少于3%时,活化效果不明显。2、优化活性粘胶各组分间的配比各组分间的配比关系,特别是异氰酸酯的含量,直接影响与聚酯纤维的活性效果, 下面是做的一组对比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备活性聚酯纤维的方法,其步骤包括:a、对低粘聚酯切片;b、对聚酯片进行预结晶及固相处理;c、预结晶及固相处理后,进行熔融纺丝;d、对熔融纺丝进行多级热辊拉伸;其特征在于在热辊拉伸过程中喷附活性粘胶,在喷附活性粘胶的同时以150~170℃温度恒温加热,所述的活性粘胶是将环氧化合物和封闭型多异氰酸酯在胶槽中通过搅拌泵搅拌迅速溶于聚氧醚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液;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环氧化合物42~48%、封闭型多异氰酸酯3~8%;聚氧醚45~55%,所述环氧化合物是:聚缩水甘油酯、乙氧基脂肪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封闭型多异氰酸酯是己内酰胺封闭的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制备活性聚酯纤维的方法,其步骤包括a、对低粘聚酯切片;b、对聚酯片进行预结晶及固相处理;c、预结晶及固相处理后,进行熔融纺丝;d、对熔融纺丝进行多级热辊拉伸;其特征在于在热辊拉伸过程中喷附活性粘胶,在喷附活性粘胶的同时以15(T170°C温度恒温加热,所述的活性粘胶是将环氧化合物和封闭型多异氰酸酯在胶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建金耀鲁佳亮卢新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三森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