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挖掘机斗齿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现有的斗齿较易发生断裂或者裂纹,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挖掘机斗齿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0.26%-0.29%,Mn:1.30%-1.50%,Si:1.20%-1.40%,Cr:1.40%-1.60%,Mo:0.15%-0.25%,Ni:0.20%-0.30%,余量为Fe。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挖掘机斗齿的制备方法,包括铸造工序和热处理工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斗齿机械性能好,硬度、韧性、耐磨性、抗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斗齿,尤其涉及一种,属于金属材料领域。
技术介绍
挖掘机斗齿是挖掘机的重要部件,挖掘机的斗齿在矿山的采掘过程中直接与矿石接触,工作条件十分恶劣。挖掘机斗齿因表面硬度低,耐磨性差,除正常凿削磨损外,还要承受强烈的冲击负荷,部位因为韧性不足,在施工中不断受到各种强大作用力的冲击而发生脆断,这样不仅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经济的损失,而且还影响着生产的进度。影响挖掘机斗齿寿命的因素很复杂,除矿石结构、软硬程度、爆破情况,以及使用单位对挖掘机的维修与保养和司机的操作水平外,还有斗齿的结构和形状的影响,挖掘机斗齿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中热处理的影响。理想的挖掘机斗齿材料表面应具有高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基体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这是单一的材料难以同时达到的。现有的斗齿一般采用耐磨钢,例如Robert Hadfield专利技术的Hadfield钢,其耐磨性和韧性较好,但是其冲击韧性偏低,在挖掘机工作过程中,斗齿表面容易造成大块脱落,甚至易发生脆断。此外,高锰钢一般被认为只有在高冲击或强凿削的磨损条件下,表面才能有效地产生加工硬化层,表现出较高的耐磨性,否则它甚至比不上一般钢的耐磨性。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2400050A)公开了一种斗齿,其组成成分为C :0.26 % -0. 29 %, Mn :0. 90 % -I. 20 %, Si :1. 10 % -I. 30 %, Cr :1. 30 % -I. 50 %, B 0.001% -0. 005%, Al :0. 02% -0. 06%,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以及其制备方法铸造工序和热处理工序,该斗齿机械性能有一定提高,能满足一般挖掘机工作环境需求,但仍较易发生断裂或者裂纹,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性能更好,使用寿命长的挖掘机斗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挖掘机斗齿,其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 0. 26 % -0. 29 %, Mn 1. 30 % -I. 50 %, Si 1. 20 % -I. 40 %, Cr 1.40% -I. 60%,Mo 0. 15% -0. 25%,Ni :0. 20% -0. 30%,余量为 Fe 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碳含量是决定钢硬度的重要因素,本专利技术挖掘机斗齿的组成成分中碳含量设计得较低,为0. 26 % -0. 29 %,虽增加了铸件对裂纹的敏感性,但通过淬火获得了高硬度的同时,又保证了足够的塑性与韧性及其耐磨性。Mn作为合金钢的基本元素,当Mn元素高于9%时,对钢的机械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在保证奥氏体组织的前提下,随着Mn元素含量的降低,奥氏体稳定性下降,但是加工硬度能力显著增强,耐磨性在高冲力作用下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将Mn含量降低至I. 30-1. 50%,既保证了奥氏体组织,又能增加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还可大幅提高斗齿的耐磨性,以弥补低碳的不足。锰元素在该斗齿中起到两方面作用,一为中和铁元素的有害作用,使铁元素仅发挥其正面作用,因此余量铁元素也是选取锰元素含量的重要参考参数;二为提高斗齿的耐蚀性,添加锰元素可以细化材料组织,提高再结晶温度,增强斗齿在矿山的采掘过程中直接与矿石接触摩擦产生高温时的耐热性。若钢中的含硅量较高,则会引起碳化物分解,降低碳在奥氏体中的浓度,使形变强化能力变差,同时使铸件产生裂纹的倾向增大。固本专利技术中硅的含量控制在1.20% -1.40%,此外,Cr、Mn、Si三元素配比的交互作用,对钢的淬透性、淬硬性、奥氏体的稳定性均有明显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将Cr含量提高到I. 40%-I. 60%,因为铁原子半径为2. 7而铬原子的半径为2. 8 10_1(lm,两者十分相近,铁与铬的亲和力比其他元素强,容易与碳结合成(Fe 、Cr)3C。此外,钢的铸态组织中随铬含量的增加碳化物量随之增加,往往在晶界上形成连续网状碳化物(Fe、Cr)3C。由于铬的扩散过程特点和铬对碳扩散过程的影响,一般水韧处理时,含铬碳化物很难水解,形成单项奥氏体较难,从而影响钢的性能。碳化物形成元素Mo具有形成弥散合金碳化物的作用,在提高耐磨性的同时,可细化晶粒,使斗齿整个截面具有较均匀的力学性能。经研究表明,当加入0. 15% -0. 25% Mo时,钢的强度、塑性和冲击韧性可提高20% -30%,耐磨性也提高20% -30%。Mo可分布在碳化物中抑制碳化物的析出从而提高铸件的抗裂纹能力和水淬质量。Mn和Ni均是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有利于获得残余奥氏体,与适量的Mo配合可以提高钢的贝氏体淬透性,空冷时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加人的Ni可提高钢的冲击韧性,改善低温韧性。本专利技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加入少量Ni,其目的是确保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淬硬性与综合力学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杂质中,S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0.025%,P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0. 025%。S能使钢的性能变差,但当含硫量小于0. 03%时,它的有害作用就不明显。磷和硫一样,对高锰钢的耐磨性和机械性能均有特别有害的影响,每0.02%的P平均降低冲击韧性I. 98J/cm2 ;当磷从0. 07% -I. 0%降到0. 02% -0. 04%,钢的塑性、韧性、耐磨性均可提高40% _50%,铸件裂纹也可大大减少。本专利技术将磷的含量控制在0. 025%以内,还可避免沿晶界析出共晶磷化物。进一步地,所述斗齿的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 27%,Mn :1.40%, Si I.20%, Cr 1. 50%, Mo :0. 20%, Ni :0. 25%,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斗齿的制备方法,包括铸造工序和热处理工序。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待温度为950°C _980°C时进行淬火,淬火后先保温2-4小时;待温度为2200C _240°C时回火,回火后再保温3-4小时。进一步地,所述热处理工序中,回火温度为230°C。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铸造工序为常规铸造工序,该方热处理工序简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且同样能使铸件具有常规热处理后的性能水平。由于该方法可立即快速升温到淬火温度,这样就缩短了碳化物重新溶解的时间。因此,该工艺所得的组织较常规热处理显著改善奥氏体均匀性增加,碳化物溶解更完全,晶界碳化物减少,故钢的塑性特别是冲击韧性及铸件各部位性能的均匀性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淬火加热温度不同于常规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按常规设定淬火温度最高为900°C,但淬火效果并不理想。钢在加热过程中,在400°C _700°C时,碳化物不断地析出和长大,700°C -900°C时碳化物逐渐溶解,加热至950°C以上时,即使晶界上残余的碳化物也会全部溶解。由于难溶的碳化物的存在,有必要提高其固溶温度,将淬火温度提高到9500C _980°C,钢的强度虽略微下降,但可达到最佳的强韧性和塑性。提高淬火的温度有利于成分的均匀化,进一步减少高碳微区,增大高位错板条壮马氏体和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的数量,从而提高钢的强韧性,增强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减轻应力集中,改善韧性。另一方面,若热处理中加热温度偏低或保温时间不足,碳化物不能充分溶解,常常聚集在奥氏体的晶界上。热处理中加热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挖掘机斗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斗齿的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0.26%?0.29%,Mn:1.30%?1.50%,Si:1.20%?1.40%,Cr:1.40%?1.60%,Mo:0.15%?0.25%,Ni:0.20%?0.30%,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掘机斗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斗齿的组成成分及质量百分比为C: O. 26 % -O. 29 %, Mn 1. 30 % -I. 50 %, Si 1. 20 % -I. 40 %, Cr 1. 40 % -I. 60 %, Mo O. 15% -O. 25%, Ni :0. 20% -O. 30%,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挖掘机斗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中,S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O. 025%, P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小于等于O. 0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挖掘机斗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嘉镕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嘉达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