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压玻璃板,特别涉及可以照明的夹层玻璃。该层压玻璃板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之间的LED芯片薄膜;所述LED芯片薄膜包括两片PET薄膜,所述两片PET薄膜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若干个LED晶片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的导电路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和照明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超薄、隐藏、不占空间、亮度更佳、美观的优点,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层玻璃,特别涉及可以照明的夹层玻璃。
技术介绍
汽车的乘客舱一般使用一个或多个照明系统提供总照明,该照明系统通常要求尽可能占用最小空间的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光照,常被称为“车厢顶灯”,位于乘客舱的舱顶中央附近。而目前用于车厢顶灯的一般都是带有灯罩的普通白炽灯泡。普通的白炽灯通过电路供电发光。白炽灯的耗能大、发热量大,易烧坏,且存在裸露、无法集成、不美观、占空间的问题。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汽车制造商不断开发新技术以缓解汽车行驶中的驾驶者和乘客之间的心理压力,天窗进一步的全景天窗,被广泛使用在车顶的中央附近。当汽车配备天窗时,车厢顶灯必须被移到另外一个位置或干脆不安装,这样降低或消除了乘客舱的有效总照明。因此汽车乘客舱的照明技术也随之发展,更加先进。在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平面照明系统,即在两片玻璃基体中夹有电荧光灯或已封装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等光源的照明装置,如公开号为CN166846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层压玻璃窗板,其包括两层玻璃层以及具有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在玻璃之间进行层叠的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一层塑料层,从而形成发光二极管装置。公开号为CN10136558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发光二极管的层状组件,其包含第一介电材料刚性片材,导电网络,该导电网络以薄层形式要么施加在该刚性片材上,要么施加在用于支撑该网络的非导电薄片材上,所述网络为多个电致发光二极管供电,以及至少一个非导电塑料材料片材,它均匀覆盖该刚性片材和二极管,包封这些二极管,任选地,与该塑料材料片材粘结的第二刚性片材,包括至少一个压延操作以便将片材彼此固定,而且将二极管引入至该塑料片材中。大量可得的发光二极管长度、宽度尺寸虽然只有几毫米左右,但它们的厚度甚至为几十毫米,如果夹层玻璃引入这样的固体元件,大多要避免气泡、脱层等缺陷,若应用在汽车玻璃领域还要考虑机械强度性能。由于发光二极管借助导电粘结剂与导电层粘结,为非集成模块,夹层玻璃加工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电路失效或LED灯移位;为了引入二极管更容易,将PVB压花形成沟槽使其图案与随后二极管的植入一致,或将二极管的外壳设置为良好穿入PVB材料中的形状,这样使加工的过程难度增大。另外,在公知的结构中使用了光致发光材料,如公开号为CN101189407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平面或基本为平面的发光结构。第一玻璃片在同一面支撑两个包括阴极和阳极且为相互贯穿的梳形形式的丝网印刷涂层。该面(称为内面)朝向包含等离子气体的空间。第二玻璃片由分立隔离片并可能由边框与第一片保持一定距离。在阳极和阴极间产生“共面”放电,即沿环抱玻璃基片的主面方向产生激发周围的等离子气体的放电。电极由介质涂层保护,通过对电流的电容性限制防止玻璃基片附近的离子轰击引起的电极材料损失。第二玻璃片的内面涂有光致发光材料涂层。但是,该种结构的平面玻璃生产工艺复杂,存在低压气体泄漏的可能,从而导致发光结构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引入发光二极管的夹层品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可以照明的层压玻璃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层压玻璃板,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 PVB层和第二 PVB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 PVB层和第二 PVB层之间的LED芯片薄膜;所述LED芯片薄膜包括两片相对的通过透明的胶黏剂粘接起来的PET薄膜,所述两片PET薄膜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若干个LED晶片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的导电路径。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普通的白炽灯相比由于集成并隐藏在天窗夹层玻璃内,所以不占空间并且外观更好,同时解决了原来灯泡式的照明灯在全景天窗上无法安装的问题。与引入普通的LED灯相比,由于使用LED芯片薄膜,厚度最大程度地减少,降低夹层玻璃产生气泡、脱层等缺陷的可能,提高夹层玻璃板的机械性能,满足汽车玻璃行业标准;LED芯片薄膜为先加工好的集成模块,夹入玻璃板中性能稳定,工艺简单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夹层玻璃和照明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超薄、隐藏、不占空间、亮度更佳、美观的优点,营造出一种安宁的氛围。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层压玻璃板的仰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层压玻璃板的发光区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LED芯片薄膜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剖视图。I-层压玻璃板,2-发光区,3-非发光区,11-第一玻璃板,12-第一 PVB层,13-LED芯片薄膜,14-第二 PVB层,15-第二玻璃板,21-荧光粉薄层,131-PET薄膜,132-透明胶黏齐[J,133-透明导电涂层,134-LED晶片,135-导电粘结剂。具体实施例方式—种层压玻璃板I,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11和第二玻璃板15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 PVB层12和第二 PVB层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 PVB层12和第二 PVB层14之间的LED芯片薄膜13 ;所述LED芯片薄膜13包括两片相对的通过透明胶黏剂132粘接起来的PET薄膜131,所述两片PET薄膜131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133,若干个LED晶片134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135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133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133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134的导电路径。其中,所述LED芯片薄膜13的厚度为0. lmm-0. 25mm。优选地,还包括一层或两层荧光粉薄层21,所述荧光粉薄层21可以设置在以下任意一个或两个位置在所述第一玻璃板11与第一 PVB层12之间,在所述第二玻璃板15与第二 PVB层14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与第一 PVB层12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与第二 PVB层14之间;当所述荧光粉薄层21为两层时,该两层荧光粉薄层21不位于在所述LED芯片薄膜13的同一侧。其中,所述LED芯片薄膜13中选用的LED晶片134和所述荧光粉薄层21所采用的突光粉材料有对应关系,LED晶片134所发的光的波长应与突光粉受激波长一致。其中,所述荧光粉薄层21的厚度应在200 nnT500 nm范围内。所述荧光粉薄层21分布在所述层压玻璃板I的中央区域,或周边区域,或阵列状分布或集中于四角分布。照明的原理是给层压玻璃板I的LED芯片薄膜13的两极(未示出)通电,LED芯片薄膜13发出可见光。优选的是,将LED芯片薄膜13发出的光做为激发光源,荧光粉层21接收后受激发出更亮的光。所以更节能且亮度更亮更均匀。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要指出的是,为了清晰起见,没有按比例绘制所示对象的不同元件。图I为本专利技术层压玻璃板I作为车顶天窗的顶视图,具有发光区2和非发光区3。当只夹有LED芯片薄膜13时,发光区2指若干个LED晶片134所处区域;当同时夹有LED芯片薄膜13和荧光粉薄层21时,发光区2指若干个LED晶片134和荧光粉薄层21的复合区域。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压玻璃板,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PVB层和第二PVB层之间的LED芯片薄膜;所述LED芯片薄膜包括两片相对的通过透明胶黏剂粘接起来的PET薄膜,所述两片PET薄膜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若干个LED晶片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的导电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压玻璃板,包含两片相互面对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在所述的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之间设置有两层互相面对的第一 PVB层和第二 PVB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 PVB层和第二 PVB层之间的LED芯片薄膜;所述LED芯片薄膜包括两片相对的通过透明胶黏剂粘接起来的PET薄膜,所述两片PET薄膜的相对面的其中一个面上设置有透明导电涂层,若干个LED晶片两端通过导电粘结剂粘接在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上,所述透明导电涂层中由光刻形成所述LED晶片的导电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薄膜的厚度为O.lmm-O. 25m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层或两层荧光粉薄层,所述荧光粉薄层可以设置在以下任意一个或两个位置在所述第一玻璃板与第一 PVB层之间,在所述第二玻璃板与第二 PVB层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与第一 PVB层之间,在所述LED芯片薄膜与第二 PVB层之间;且当所述荧光粉薄层为两层时,该两层荧光粉薄层不位于在所述LED芯片薄膜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薄膜发出的光波长与所述荧光粉薄层中使用的荧光粉受激波长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薄层的厚度为200nm 500 nm。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薄层分布在所述层压玻璃板的中央区域,或周边区域,或阵列状分布或集中于四角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层压玻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薄层中使用的荧光粉的配方是铝酸盐基体材料掺杂稀土离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军,周忠华,陈龙英,柯城,傅恒毅,郑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