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机床,其中,不是一个工件就是一个刀具是一个沿一条直的中心线延伸的杆状构件,而另一个则是一个能装在杆状构件上的有孔构件,在有孔构件从杆状构件的一端朝另一端穿过杆状构件的同时,工件被成型,该成型机床包括一个进给机构,它用来使杆状构件和有孔构件沿杆状构件的中心线彼此相对地运动,并且进给机构的中心线与杆状构件的中心线重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拉床或者类似的成形机床,它们通过使工件与刀具作相对运动而将工件加工成预定的形状。尤其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形机床,其中不是工件就是刀具是一沿一条直的中心线延伸的杆状构件,而另一个则是一有孔构件,该构件能配装在杆状构件上。借助于该成形机床,在有孔构件从杆状构件的一端朝其另一端穿过该杆状构件的同时,能将工件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这种成形机床的一个实例是拉床,其中,在螺母状工件从一端朝另一端地穿过一个杆状拉刀的同时,精加工出螺母状工件的一个孔的一个表面。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No.62-255011中曾公开过一种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作为现有技术的成形机床。图2为该成形机床的前视图。所描述的成形机床1是一台立式拉床,它用来在具有一个中心通孔的螺母形工件W的内表面上切出一个螺旋沟槽。该机床具有两把螺旋拉刀4,它们通过一个驱动机构6和多个支承机构7安装在立柱2上。立柱2具有相对的侧导轨9。用来支承工件W的工作台8可沿导轨9垂直地移动。工作台8由一个包括齿条-小齿轮机构(未示出)的工作台驱动器3驱动。工作台8的提升使导杆5在螺旋装置的作用下转动,并且将导杆5的扭矩通过驱动机构6传递给两把螺旋拉刀4。在工作台从其下安装位置升高一个预定距离的同时,两个工件W由相应的螺旋拉刀4进行加工,以便在它们的内表面上做出螺旋沟槽。在这台拉床1中,在工件W从下端朝上端通过螺旋拉刀4的同时,螺母形工件W就被成形。在这台机床中,拉刀4的下端需要固定在支承机构7上或者与后者分离,以便能使要被成形的工件W放置在拉刀4的下端。另外,拉刀4的上端需要固定在驱动机构6上或者与后者分离,以便使精加工后的工件W能从拉刀4的上端取下。由于非常难以使用来升降工作台8和螺旋拉刀4的齿条-小齿轮机构以与用来将拉刀4的下端和上端固定在支承机构7和驱动机构6上或从这些机构上取下的机构成同轴的关系设置,齿条-小齿轮机构被安置在工作台8的一个不同于工件W和拉刀4所处位置的地方,所述支承机构7和驱动机构6设置在机床上。在这台拉床1中,用来升降工件支承工作台8的齿条-小齿轮机构的中心线并不与每把螺旋拉刀4的轴线(即中心线)重合而是偏离后者。因此,在成形过程中由工件W给拉刀4的阻力,以及由齿条-小齿轮机构提供的提升力,会使工件W重直地转动,从而导致工件W相对于拉刀4倾斜。其结果是降低加工精度。为了抑制工件W相对于拉刀4的倾斜,需要有效的增加立柱2的导轨9以及工作台8之类零件的刚度。然而,增加刚度必然导致机床尺寸的加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形机床,它在有孔构件从杆状构件的一端朝另一端穿过该杆状构件的同时将工件加工成预定的形状,并能抑制工件在成形期间的倾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紧凑的成形机床,它与现有技术相比刚度较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要被加工的类似螺母的工件具有一个通孔。于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例如拉刀的杆状刀具来成形所述通孔的表面时是有效的。在螺母状工件从杆状刀具的一端朝另一端穿过该刀具的同时,工件被加工成预定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一方面,提供了一个用于沿着杆状刀具将工件从该刀具的一端朝另一端送进的机构。在一种现有技术的成形机床中,这种进给机构被安置在偏离杆状刀具中心线的位置,以避免在杆状刀具和进给机构之间或者在进给机构和用于将工件固定到一个刀具支承构件上或从后者上取下的机构之间的干涉。根据本专利技术,进给机构的中心线与杆状刀具的中心线是重合的,在进给机构和刀具之间不存在干涉,并且在进给机构和用来固定或松开刀具的机构之间也不存在干涉。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工件和刀具之间不会产生使工件趋于倾斜的力矩。进给机构最好包括一根接纳杆状刀具的管。由于杆状刀具可与进给机构同心,容纳在管中的刀具不会与进给机构发生干扰。而且,在管中可以插入一根杆,以便将杆状刀具固定在刀具支承构件上或从该构件松开。通过沿杆状工件从工件一端朝另一端移动有孔的成形工具,本专利技术还能用来成形杆状工件的外周表面。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进行详细介绍,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特征更加明显,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拉床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拉床的前视图。现在参照图1介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形机床。根据这一实施例的成形机床是一台立式拉床10,它用来拉削工件W上的通孔Wa的内表面Ws。该机床具有一根从底座11向上延伸的立柱12。立柱12的横截面具有一个倒置的“L”形轮廓。在立柱12的水平顶部垂直安装着一个螺套22。螺套22具有一个在内部做出阴螺纹22n的圆筒部分22t,以及一个位于圆筒部分22t顶部的凸缘状齿轮部分22w。圆筒部分22t装在轴承12b之中,因此它可围绕自身轴线相对于立柱12转动,但轴向是固定的。在立柱12的顶部朝下固定着一台进给电动机24,在该电动机上安装着一个与螺套22的齿轮部分22w啮合的进给齿轮24w。因此,螺套22能通过进给电动机24的工作而围绕其轴线转动一个预定的角度。在螺套22的阴螺纹22n中拧入一根在外圆周上做出进给螺旋的管状螺杆26,在管状螺杆26的下端上安装着一个能夹持工件W的工件夹持装置28。工件夹持装置28是一个盒状构件,包括分别具有一个上通孔28a和一个下通孔28b的顶部28u和底部28d,所述孔28a和28b与管状螺杆26的通孔26k的轴线延长部分同轴。将工件W放置在底部28d的顶面上,从而使其与下通孔28b同心。在工件夹持装置28一侧的上部和下部上固定着滑动构件28s,它们与安装在立柱12上的一根垂直导轨12y可滑动地接合。因此,管状螺杆26和工件夹持装置28不会转动,只能在螺旋作用下随螺套22的转动而上升和下降。在立柱12的顶部与进给电动机24相对的侧面上固定着一个提升缸30,在它的活塞杆32上安装一水平支承件33的套筒部分。在水平支承件33的自由端上与管状螺杆26同轴地安装着一个杆状刀具提升支架35。使刀具提升支架35插入管状螺杆26中,并延伸通过管26的通孔26k。刀具提升支架35在夹持一把拉刀14的上端的同时被插入通孔26k中,并具有一个管状外壳部分35c。管状外壳部分35c具有一个安装在其自由端(即下端)上的夹头35t,以及一个安装在其上端上的夹头缸35y。外壳部分35c还接纳一根传动杆35r,它用来把夹头缸35y的运动传递给夹头35t。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在操作提升缸30时,夹持拉刀14上端的刀具提升支架35通过管状螺杆26上升或下降。随着夹头缸35y的运动,杆状刀具提升支架35被固定在拉刀14的上端或与后者脱开。拉刀14是一个杆状切削刀具。在机座11的顶部上固定着一个刀具支架40,其位置正好在工件夹持装置28的下通孔28b的下方,以便可松开地定位拉刀14的下端。在立柱12的下部水平地安装着一个刀具销42,以便将由刀具支架40定位的拉刀14的下端相对于刀具支架40紧固起来。刀具销42具有一个可水平运动的构件42m。通过使可动构件42m水平地伸出与刀具支架40以及拉刀14接合,就可将拉刀14的下端固定在刀具支架40上。下面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拉床10的操作。如图1所示,先将拉刀14的上端夹在刀具提升支架35的夹头35l中,然后操纵提升缸30,使活塞杆32推出,以便将拉刀14和刀具提升支架35带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形机床,其特征为,不是一个工件就是一个刀具是一个沿着一条直的中心线延伸的杆状构件,而上述两者中的另一个是一个有一个孔的构件,所述构件能装在杆状构件上;并且,在所述有孔构件从所述杆状构件的一端朝另一端穿过所述杆状构件的同时,工件被成形,其改进包括一个进给机构,它用来使所述杆状构件和所述有孔构件沿着所述杆状构件的中心线彼此相对的运动,所述进给机构的中心线与所述杆状构件的中心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达也,伊势宣孝,本田知司,吉良登志夫,日浦哲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