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转换输出架构,用于一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中,包含有一电力整合背板及一电力调节输出背板。该电力整合背板包含有一接收多个电源供应器输出的主电力整合成一主电力集合的第一整合线路及一接收这些电源供应器输出的常备电力整合成一常备电力集合的第二整合线路。该电力调节输出背板包含有一接收该主电力集合并转换成一副电力的电力调节电路,一接收该副电力并输出的第一输出线路,一接收该主电力集合并输出的第二输出线路,一接收该常备电力集合并输出的第三输出线路,及一检测该主电力集合、该常备电力集合及该副电力的电力管理单元。藉此以降低习用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出线复杂而无法轻易实施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尤指一种运用于备援式供应系统中的电力转换输出架构。技术背景 为防止电源供应端突然失效或因切换备用电力时所产生的突波损害电脑系统或使电脑系统当下所运算的数字数据瞬间消失,一般高阶电脑系统多采用N+M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Redundant Power Supply)维持常态运作避免电力中断的问题发生,其中N表示电脑系统所需总合功率负载值所应组合的电源供应器数量,M表示可允许电源供应器损坏的数量,通常N 3 I且M 3 I。另一方面,随电脑科技发展,主机板规格也经过多次变革,现今以ATX规格为主流,在ATX规格所规范的主机板架构下,需要以下几种电位的工作电力,如3.3V、5Vsb、5V、+12V以及-12V。一般电源供应装置多只输出+12V的主电力以及5Vsb的常备电力,为能符合需求电源供应装置多设置电力调节电路(VRM)将主电力调节成上述其他电位的工作电力。回到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上,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通常通过一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对主机板供给电力。请参阅图1,图为已知运用于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的电力转换输出架构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称的电力转换输出架构I是由一第一电力背板11及一第二电力背板12所组成,该第一电力背板11与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中的各电源供应器2、2a电性连接,接收这些电源供应器2、2a输出的主电力及常备电力,该第一电力背板11接收主电力及常备电力后随即输出至一主机板3。此外,该第一电力背板11还将主电力输出给该第二电力背板12,该第二电力背板12接收该主电力后,通过设置于该第二电力背板12上的电力调节电路121对主电力作调制,产生副电力输出至该主机板3。如此,虽可提供该主机板3于ATX规格下所需的各种电力,但该第一、第二电力背板11、12分别出线对该主机板3输出电力的实施方式,导致该电力转换输出架构I的接线复杂,不利于检测维修。再者,一般主机板3为确保取得电力的正常,多需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提供各输出电力的状况信号(俗称PG信号,意指Powergood),因此该电力转换输出架构I设置有一电力管理单元122以对各输出电力检测,若该电力管理单兀122设置于该第二电力背板12上,该第一电力背板11便需增设一条输出该常备电力给该第二电力背板12的电性线路,供该电力管理单元122检测。图I虽以该电力管理单元122设置于该第二电力背板12进行举例,但该电力管理单元122若因布局需设置于该第一电力背板11时,该第二电力背板12便需增设电性线路将该副电力输出至该第一电力背板11上,具体来说,无论该电力管理单元122设置于该第一电力背板11或该第二电力背板12上皆会导致两板之间线路复杂化。故,若能针对现有实施方式提供另一种出线简单的实施架构必能改善前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今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多具有出线复杂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应用于一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之中。该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包含有N+M个电源供应器,其中N 3 I且M 3 1,并且该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定义每一个电源供应器分别输出有一单一电力电平的主电力及一单一电力电平的常备电力,且该常备电力的电力电平小于该主电力的电力电平。该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包含有一电力整合背板及一电力调节输出背板,该电力整合背板电性连接这些电源供应器,包含有一接收这些电源供应器的主电力并将主电力整合为一主电力集合的第一整合线路以及一接收这些电源供应器的常备电力并将常备电力整合为一常备电力集合的第二整合线路。该电力调节输出背板包含有一接收该第一整合线路的主电力集合并将主电力集合转换成一副电力的电力调节电路,一接收该电力调节电路输出的副电力并输出副电力的第一输出线路,一接收该第一整合线路输出的主电力集合并输出主电力集合的第二输出线路,一接收该第二整合线路输出的常备电力集合并输出常备电力集合的第三输出线路,以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输出线路、第二输出线路及第三输出线路以接收该主电力集合、该常备电力集合及该副电力而进行电力输出状态检测并产生的一管理信号的电力管理单元。于一实施例中,该电力调节单元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将该主电力集合转换成该副电力的电力调节单元。于一实施例中,该副电力的电位是选自3. 3V、5V、_12V所组成群组的其中之一。于一实施例中,主电力及主电力集合的电位分别为12V。于一实施例中,该常备电力及该常备电力集合的电位为5V。于一实施例中,该电力调节输出背板包含有一设置于该电力调节电路上而对该电力调节电路提供散热的散热件。本技术电力转换输出架构相较于现今实施方式实质达成以下有益效果简化出线。本技术所披露架构将已知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分属两板出线的实施方式,改由单板出线输出,也就是说本技术主要是以该电力调节输出背板输出电力,因此在本技术架构下各电力多只作单一路径的传导,集中于该电力调节输出背板转换及输出,而可以避免产生昔往各电力多次传接于两板之间,导致线路结构复杂的情况产生。附图说明图I为已知运用于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的电力转换输出架构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力转换输出架构一实施例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图为本技术电力转换输出架构一实施例的电路方块示意图,本技术所披露的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可运用于一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中,该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包含有N+M个电源供应器,其中的N 3 I且M 3 1,更具体说明就是该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包含至少两个电源供应器2、2a。这些电源供应器2、2a分别输出有一单一电力电平的主电力及一单一电力电平的常备电力,且该常备电力的电力电平小于该主电力的电力电平。该电力转换输出架构4与这些电源供应器2、2a电性连接以接收这些主电力及这些常备电力。该电力转换输出架构4包含有一电力整合背板41及一电力调节输出背板42,其中该电力整合背板41电性连接这些电源供应器2、2a,该电力整合背板41包含有一接收这些电源供应器2、2a的主电力并整合成一主电力集合的第一整合线路411以及一接收这些电源供应器2、2a的常备电力并整合成一常备电力集合的第二整合 线路412,该第一、第二整合线路411、412可分别为一并联电性线路。该电力调节输出背板42包含有一接收该第一整合线路411的主电力集合并转换成一电力电平相异于该主电力的副电力的电力调节电路421,一接收该电力调节电路421输出的副电力并作输出的第一输出线路422,一接收该第一整合线路411输出的主电力集合并作输出的第二输出线路423,以及一接收该第二整合线路412输出的常备电力集合并作输出的第三输出线路424,而该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输出线路422、423、424可分别电性连接一主机板3或一电子装置(图未示),以输出该主电力集合、该常备电力集合以及该副电力。复请参阅图2,为能同时提供多个电位相异的副电力,本技术进一步于该电力调节输出背板42的电力调节电路421中设置至少两个用于转换该主电力为该副电力的电力调节单元,就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以一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电力调节单元425、426、427进行举例,该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应用于一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之中,所述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包含有N+M个电源供应器,其中N≥1且M≥1,并且所述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定义每一个所述电源供应器分别独立输出有一单一电力电平的主电力及一单一电力电平的常备电力,且所述常备电力的电力电平小于所述主电力的电力电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转换输出架构包含有:一电力整合背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器,所述电力整合背板包含有一接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所述主电力并将所述主电力整合为一主电力集合的第一整合线路以及一接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所述常备电力并将所述常备电力整合为一常备电力集合的第二整合线路;以及一电力调节输出背板,包含有一接收所述第一整合线路的所述主电力集合并将所述主电力集合转换成一副电力的电力调节电路,一接收所述电力调节电路输出的所述副电力并输出所述副电力的第一输出线路,一接收所述第一整合线路输出的所述主电力集合并输出所述主电力集合的第二输出线路,一接收所述第二整合线路输出的所述常备电力集合并输出所述常备电力集合的第三输出线路,以及一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线路、所述第二输出线路及所述第三输出线路以接收所述主电力集合、所述常备电力集合及所述副电力而进行电力输出状态检测并产生一管理信号的电力管理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纯德,张裕洲,苏俊隆,张恒嘉,
申请(专利权)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