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中板和下板的两端沿轴向穿插设有导向柱,所述下板上设有调整针,所述中板的中部开有中板台阶通孔,中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内设有定位板,中板台阶通孔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略小于中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所述定位板上对应调整针的位置开有定位板台阶通孔,定位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与线簧孔连接器底部的直径相配,定位板台阶通孔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与调整针的直径相配,所述上板和中板之间设有软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调整装置,具体是一种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对线簧孔连接器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因此需对线簧孔连接器做100%全检。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全人工操作,将标准针插入线簧孔连接器内进行检测,通过调整针拎起不同重量的砝码来检测夹持力是否合格,当夹持力过大时,将调整针(调整针的直径略大于标准针直径)插入线簧孔连接器内,使线簧孔连接器的内孔撑大一些,夹持力减小之·后,再插入标准针上检测,重复多次直至符合加工精度。但此种加工检测方法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的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中板和下板的两端沿轴向穿插设有导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上设有调整针,所述中板的中部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对应调整针的位置开有定位板台阶通孔,定位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与线簧孔连接器底部的直径相配,定位板台阶通孔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与调整针的直径相配,所述上板和中板通过软绳相连。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中板的中部开有中板台阶通孔,定位板设于中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内,中板台阶通孔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略小于中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柱外套设有导向套。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板下方设有压板,下板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调整针设于顶板上;所述压板的长度与定位板的长度相配,所述顶板的长度与中板台阶通孔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相配。工作过程为驱动装置驱动本技术的上板下压,推动线簧孔连接器与定位板和中板一起向下运动。下板上的调整针会插入线簧孔连接器中,此时驱动装置驱动上板上抬,软绳带动中板随上板一起上抬直至线簧孔连接器与调整针分离,此时线簧孔连接器的内孔会被调整针撑开,夹持力减小。重复多次以上操作,直至所有线簧孔连接器的夹持力符合加工精度要求,并记录操作次数,在驱动装置上设定后续将自动运行的操作次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其一,由于定位板上可放置多个线簧孔连接器,因此极大的提高了一次可加工的线簧孔连接器数目,提高了加工效率;其二,本技术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节省了人力;其三,多个线簧孔连接器同时加工,保证了精度和统一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中板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中上板I、中板2、下板3、导向柱4、定位板5、软绳6、导向套7、调整针8、线簧孔连接器9、压板I. I、中板台阶通孔2. I、顶板3. I、定位板台阶通孔5. I。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板I、中板2和下板3,所述上板I、中板2和下板3的两端沿轴向穿插设有导向柱4,导向柱4外套设有导向套7。下板3的上方设有顶板3. I,顶板3. I上设有调整针8。中板2的中部开有中板台阶通孔2. 1,中板台阶通孔2. I的上层台阶孔内设有定位板5,中板台阶通孔2. I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略小于中板台阶通孔2. I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所述定位板5上对应调整针8的位置开有定位板台阶通孔5. 1,定位板台阶通孔5. I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与线簧孔连接器9底部的直径相配,定位板台阶通孔5. I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与调整针8的直径相配。上板I和中板2通过软绳6相连。上板I下方设有还压板I. 1,压板I. I的长度与定位板5的长度相配,所述顶板3. I的长度与中板台阶通孔2. I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相配。具体工作中,驱动装置驱动上板I下压,压板I. I接触线簧孔连接器9后带动定位板5和中板2 —起向下运动,直至调整针8插入线簧孔连接器9的内孔中;此后驱动装置驱动上板I上抬,在软绳6的带动下,中板2、定位板5和线簧孔连接器9会一起上抬,直至线簧孔连接器9与调整针8分离。重复多次上述过程,直至线簧孔连接器9的内孔直径达到要求,使夹持力减小到加工精度要求后取下定位板5,取出线簧孔连接器9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板(I)、中板(2)和下板(3),所述上板(I)、中板(2)和下板(3)的两端沿轴向穿插设有导向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3)上设有调整针(8);所述中板(2)的中部设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上对应调整针(8)的位置开有定位板台阶通孔(5. 1),定位板台阶通孔(5. I)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与线簧孔连接器(9)底部的直径相配,定位板台阶通孔(5. I)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与调整针(8)的直径相配,所述上板(I)和中板(2)通过软绳(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2)的中部开有中板台阶通孔(2. 1),定位板(5)设于中板台阶通孔(2. I)的上层台阶孔内,中板台阶通孔(2. I)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略小于中板台阶通孔(2. I)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4)外套设有导向套(7)。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I)下方设有压板(I. 1),下板(3)的上方设有顶板(3. 1),所述调整针(8)设于顶板(3. I)上;所述压板(I. O的长度与定位板(5)的长度相配,所述顶板(3. I)的长度与中板台阶通孔(2. I)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相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板、中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中板和下板的两端沿轴向穿插设有导向柱,所述下板上设有调整针,所述中板的中部开有中板台阶通孔,中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内设有定位板,中板台阶通孔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略小于中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所述定位板上对应调整针的位置开有定位板台阶通孔,定位板台阶通孔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与线簧孔连接器底部的直径相配,定位板台阶通孔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与调整针的直径相配,所述上板和中板之间设有软绳。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的有益效果。文档编号H01R43/16GK202797577SQ20122044892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彭修武, 陈旭浦 申请人:武汉中光连接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簧孔连接器夹持力调整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板(1)、中板(2)和下板(3),所述上板(1)、中板(2)和下板(3)的两端沿轴向穿插设有导向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3)上设有调整针(8);所述中板(2)的中部设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上对应调整针(8)的位置开有定位板台阶通孔(5.1),定位板台阶通孔(5.1)的上层台阶孔的直径与线簧孔连接器(9)底部的直径相配,定位板台阶通孔(5.1)的下层台阶孔的直径与调整针(8)的直径相配,所述上板(1)和中板(2)通过软绳(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修武,陈旭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光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