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两部分,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上都设有按钮,在前壳体和后壳体内都设有由按钮驱动的动触片、与动触片相配合的静触片以及动触片复位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杠杆,所述的杠杆的一端铰链连接在壳体上,所述的按钮都位于杠杆下方;本方案利用外力触动杠杆使两个按钮工作,达到两微动开关同步断开或接通的目的,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开关方便简捷的效果;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操作更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动开关,尤其是一种同步双体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在电气化设备的技术中,微动开关的结构由一个壳体内设有按钮、簧片、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公共触头和接触簧片,所述接触簧片一端与公共触头固定,另一端设有在常开触点与常闭触点之间瞬时转换连通的触点,所述按钮一端伸出壳体 外,按钮底端与接触簧片配合,利用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快速接通或断开,在现有的技术中,微动开关单体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工作效率,实现不了开关方便简捷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工作时操作方便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本技术所设计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两部分,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上都设有按钮,在前壳体和后壳体内都设有由按钮驱动的动触片、与动触片相配合的静触片以及动触片复位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杠杆,所述的杠杆的一端铰链连接在壳体上,所述的按钮都位于杠杆下方;本方案利用外力作用在杠杆上,且杠杆上的力同时触动两个按钮上,使微动开关迅速的断开或接通,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开关方便简捷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静触片包括常闭触片、常开触片和公共触片,所述动触片一端与公共触片固定,另一端与常开触片和常闭触片转换连通,所述按钮底部与动触片相抵,所述动触片上设有所述动触片复位结构,利用动触片复位结构使开关起到复位的作用,复位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片复位结构为三角簧片;所述动触片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公共触片上设有支架,在支架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三角簧片位于第一限位槽内,且该三角簧片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另一侧顶住第一限位槽的槽壁;该方案的实用性更好。作为优选所述杠杆的一端铰链连接在壳体上是指所述的前半壳体和后半壳体上设有卡槽,所述的杠杆上设有两个触脚,所述触脚连接在卡槽内;该方案利用杠杆原理实现按钮按下,实现双体微动开关的接通或断开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杠杆为板状。该方案可同时按下两个以上的按钮;同步按下更方便。本技术所设计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其有益效果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开关方便简捷的效果;结构紧凑,更实用;同步按下按钮更方便。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I的外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I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 2的整体爆炸示意图;图中杠杆I、按钮2、壳体3、前壳体3-1、后壳体3-2、前壳4、常闭触片5、动触片复位结构6、动触片7、后盖8、中间壳9、中间盖10、公共触片11、常开触片12、第一限位槽13、第二限位槽14、支架15、静触片16、触脚17、卡槽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包括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两部分,所述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上都设有按钮2,在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内都设有由按钮2驱动的动触片7、与动触片7相配合的静触片16以及动触片复位结构6,其特征是还包括杠杆1,所述的杠杆I的一端铰链连接在壳体3上,所述的按钮2都位于杠杆I下方。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利用外力作用在杠杆I上,且杠杆I上的力同时触动两个按钮2上,按钮驱动动触片7,动触片7与静触片16瞬时连接转换。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的好处是提高工作效率高,实现开关方便简捷的效果。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所述静触片16包括常闭触片5、常开触片12和公共触片11,所述动触片7 —端与公共触片11固定,另一端与常开触片12和常闭触片5转换连通,所述按钮2底部与动触片7相抵,所述动触片7上设有所述动触片复位结构6 ;所述动触片复位结构6为三角簧片;所述动触片7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3,所述公共触片11上设有支架15,在支架15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4,所述三角簧片位于第一限位槽13内,且该三角簧片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4内、另一侧顶住第一限位槽14的槽壁;所述的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上设有卡槽18,所述的杠杆I上设有两个触脚17,所述触脚17铰链连接在卡槽18内;所述的杠杆I为板状。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利用杠杆同时按下两个按钮2,使得按钮2顶住动触片7,动触片7的一端固定,而此时动触片7的另一端在按钮2的作用下,使得此时与常闭触片5接触的触点瞬间向下运动,并与常开触片12连接,实现开关的瞬间档位转换。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的好处是结构紧凑,更实用;复位效果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包括壳体(3),其特征是所述壳体(3)包括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两部分,所述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上都设有按钮(2),在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内都设有由按钮(2)驱动的动触片(7)、与动触片(7)相配合的静触片(16)以及动触片复位结构(6),其特征是还包括杠杆(I ),所述的杠杆(I)的一端铰链连接在壳体(3 )上,所述的按钮(2 )都位于杠杆(I)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静触片(16)包括常闭触片(5)、常开触片(12)和公共触片(11),所述动触片(7) —端与公共触片(11)固定,另一端与常开触片(12)和常闭触片(5)转换连通,所述按钮(2)底部与动触片(7)相抵,所述动触片(7)上设有所述动触片复位结构(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动触片复位结构(6)为三角簧片;所述动触片(7)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3),所述公共触片(11)上设有支架(15),在支架(15)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4),所述三角簧片位于第一限位槽(13)内,且该三角簧片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4)内、另一侧顶住第一限位槽(14)的槽壁。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上设有卡槽(18),所述的杠杆(I)上设有两个触脚(17),所述触脚(17)铰链连接在卡槽(18)内。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杠杆(I)为板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杠杆(I)为板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所公开的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两部分,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上都设有按钮,在前壳体和后壳体内都设有由按钮驱动的动触片、与动触片相配合的静触片以及动触片复位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杠杆,所述的杠杆的一端铰链连接在壳体上,所述的按钮都位于杠杆下方;本方案利用外力触动杠杆使两个按钮工作,达到两微动开关同步断开或接通的目的,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开关方便简捷的效果;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操作更方便。文档编号H01H13/20GK202796570SQ20122047237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双体微动开关,包括壳体(3),其特征是:所述壳体(3)包括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两部分,所述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上都设有按钮(2),在前壳体(3?1)和后壳体(3?2)内都设有由按钮(2)驱动的动触片(7)、与动触片(7)相配合的静触片(16)以及动触片复位结构(6),其特征是还包括杠杆(1),所述的杠杆(1)的一端铰链连接在壳体(3)上,所述的按钮(2)都位于杠杆(1)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雪刚,林相如,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嘉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