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3670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包括分配管路,两端封闭,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支路连通的通孔,用于向各个支路分配流体;供流管路,通过设置在所述分配管路上部中间位置的接头与所述分配管路连通,用于向所述分配管路的两侧分配流体;所述分配管路和所述供流管路并列平行设置,所述接头将所述分配管路分成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密度分别从所述接头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锐角夹角,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钝角夹角,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小于位于第二部分的对称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流体分配装置能够保证流体流量分配均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属于流体分配领域。
技术介绍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通常需要按照需求进行流量分配,流量分配不平衡往往会使系统不稳定。在空调系统的板式换热器中,由于板式换热器较大,较厚,流体在刚进入板式换热器时流速较大,快速地通过接口部分,导致入口部分分配的流体流量较少,大部分的流体都积聚在板式换热器的内部,从而使得进入每个板片之间的流量不均衡,进而导致换热不充分。为了解决上述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1008560A公开了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如图I所示,其主体为管状,该管状主体一端封闭,另一端为流体入口,在管状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其侧壁上的通孔在接近流体入口部分至管状主体的封闭端由密集逐渐减少。其工作过程如下当流体由管状主体的流体入口处流入时,流速较快的流体由通孔较密的一端流向通孔较疏的一端,由于入口部分的通孔分布密度大于换热器内部的通孔密度,即使入口部分流速过快,也不会造成流量分配不足,从而避免了入口部分与换热器内部流体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然而,该种设置方式比较适合管路较短且管路直径较大的场合,当管路的长径比较大时,在设计时,通孔的密度、通孔的孔径大小、管路的长度、直径以及流体流经管路时受到的阻力对流体流量分配的影响将更为复杂,此时,为了达到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分配器设计的难度将显著增加。为了降低分配器设计的难度,人们通常在上述分配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例如,在管状主体的上端位于管状主体的中间位置通过一个倾斜的接头连通设置一个供流管路,位于供流管路两侧的管状主体上的通孔的密度对称设置为从接头处向着两端逐渐减小,流体通过该供流管路向管状主体进行首次分配,在管状主体的长径比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管状主体的中间位置设置供流管路来分配流体,降低了管路长度以及管路内部的阻力对流体流量分配的影响。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当流体通过倾斜的接头向管状主体进行分配时,在经过接头时,由于受到接头的阻力,流体更容易向着接头倾斜的一侧流动,从而导致位于接头两侧的管状主体中的流体流速不一致,此时,若简单的将接头两侧的管状主体上的通孔的密度对称设置为从接头处向着两端逐渐减小,将很难保证位于接头两侧的管状主体上的流体流量分配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流体分配装置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流体流量分配均匀的流体分配装置。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包括分配管路,两端封闭,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支路连通的通孔,用于向各个支路分配流体;供流管路,通过设置在所述分配管路上部中间位置的接头与所述分配管路连通,用于向所述分配管路的两侧分配流体;所述分配管路和所述供流管路并列平行设置,所述接头将所述分配管路分成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密度分别从所述接头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锐角夹角,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钝角夹角,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小于位于第二部分的对称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通孔的直径相等,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所述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密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所述对称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密度。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密度相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所述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所述对称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直径。所述钝角为100° -150°。所述钝角为120°。所述通孔为规则形状和/或不规则形状。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者椭圆形。本技术提供的流体分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包括分配管路,两端封闭,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支路连通的通孔,用于向各个支路分配流体;供流管路,通过设置在所述分配管路上部中间位置的接头与所述分配管路连通,用于向所述分配管路的两侧分配流体;所述分配管路和所述供流管路并列平行设置,所述接头将所述分配管路分成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密度分别从所述接头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锐角夹角,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钝角夹角,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小于位于第二部分的对称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流体分配装置进行流体分配时,来自于供流管路的流体经过所述接头分别流向所述分配管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于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钝角夹角,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锐角夹角,此时,流体在所述第二部分的流速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流速,流速较大的一侧的流体分配量将较小,为了保证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定区域内的流体的分配量等于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对称区域内的流体的分配量,本技术的流体分配装置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小于位于第二部分的对称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同时,当流体从所述接头向着两端分配时,由于受到分配管路内部的阻力影响,越靠近所述接头部分的流体的流速越大,越靠近所述分配主管两端的流体的流速越小,为了避免流速不同对位于同一侧的不同区域的流体流量分配的影响,保证位于同一侧的不同区域的流体流量分配的均匀性,本技术中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密度分别从所述接头向两端逐渐减小。因此,本技术提供的流体分配装置同时保证了位于分配管路的不同侧的对称区域以及位于同一侧的不同区域的流体分配的均匀性。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流体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流体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流体分配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I-分配管路;11_第一部分;12_第二部分;13_通孔;2_供流管路;3_接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流体均匀分布的流体分配装置,为了达到这一核心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流体分配装置,包括分配管路,两端封闭,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支路连通的通孔,用于向各个支路分配流体;供流管路,通过设置在所述分配管路上部中间位置的接头与所述分配管路连通,用于向所述分配管路的两侧分配流体;所述分配管路和所述供流管路并列平行设置,所述接头将所述分配管路分成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密度分别从所述接头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接头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锐角夹角,与所述第二部分形成钝角夹角,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小于位于第二部分的对称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的截面积之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是实现本技术的核心目的的核心技术方案,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同时保证位于分配管路的不同侧的对称区域以及位于同一侧的不同区域的流体分配的均匀性,而为了解决流速不同对流量分配的影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 案,将流速较大的区域的通孔的截面积之和设置的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分配装置,包括分配管路(1),两端封闭,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支路连通的通孔(13),用于向各个支路分配流体;供流管路(2),通过设置在所述分配管路(1)上部中间位置的接头(3)与所述分配管路(1)连通,用于向所述分配管路(1)的两侧分配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路(1)和所述供流管路(2)并列平行设置,所述接头(3)将所述分配管路(1)分成相互连通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上的若干个所述通孔(13)的密度分别从所述接头(3)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接头(3)与所述第一部分(11)形成锐角夹角,与所述第二部分(12)形成钝角夹角,位于所述第一部分(11)的一定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13)的截面积之和小于位于第二部分(12)的对称区域内的若干个所述通孔(13)的截面积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晓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必信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