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长荣专利>正文

灯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505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6:03
一种灯具结构,包括一座体及一灯杆体。该座体具有一承载部及一插接孔。该灯杆体,具有一LED光源组。其中该灯杆体是选择水平设置在该承载部与该座体构成第一组合状态,或站立插设在该插接孔与该座体构成第二组合状态,并从该第一及第二组合状态分离成独立的座体与灯杆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灯杆体与座体可构成至少两种组合状态,进而调整光源的角度,完全满足使用者在照明上的需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特别涉及一种灯杆体与座体可组合或分离的灯具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台灯的结构如下列各前案的揭示I.中国台湾专利号101200167 —案揭示一种折叠式台灯,包括底座、转动的连接 于该底座的灯架、灯体和固定于该灯体内的LED发光元件。该灯体转动的连接于该灯架,该灯架和该灯体并列设置。该折叠式LED台灯还包括固定于该灯体下表面的灯罩和设于该底座的触摸开关。2.中国台湾专利号101203975 —案揭示一种台灯结构,是于灯座上设有插接孔,又于插接孔内设有发光体,并使该发光体与供电单元电性接设,复于插接孔内插设组接导光件,藉此,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是沿着导光件导引,而使导光件整体发亮,并做所需角度的照射,最后光线将于导光件的末端放射出来,以达照明的目的,依此,俾提供使用者进行阅读等作业时最佳的照明范围与角度,使使用者可在充足的光线照明下,轻松地进行作业,达到保护使用者视力及提高作业效率等实质效益。3.中国台湾专利号100221884 —案揭示一种台灯,包含一基架、一个可改变安装角度地安装在该基架上的组接头、一个安装在该组接头上的照明单元,以及一配重单元,该照明单元包括一个安装在该组接头上的灯杆,以及一灯座,该灯杆具有一个供所述灯座安装的载重段,以及一个与该载重段分别位在该组接头相反侧的配重段,而该配重单元是安装在该灯杆的配重段上,用来平衡该灯座的重量。藉在该灯杆上设置该配重段,以及在该配重段上安装该配重单元,可以提高该灯杆的平衡性,并因此减轻该组接头承受的偏斜作用力。4.中国台湾专利号101207723 —案揭示一种限制灯臂偏转角度的调整结构,可避免灯臂调整角度过大而损坏,并可确实固定灯臂偏转后的角度。所述调整结构包含一设置在灯臂上具有适当长度的限位槽、一位于灯臂下方并固定于下组合件的连杆、以及一定位于灯臂内并与上组合件连接的弹性元件,其中,该连杆具有一枢接端滑设于限位槽中与弹性元件连接,令灯臂相对于下组合件偏转角度时,受限于枢接端在限位槽内滑移的距离,避免灯臂调整角度过大,同时利用弹性元件的弹力使灯臂能稳定地调整角度。前述各现有技术的灯体与座体是连接成一体的使用,无法将灯体与座体组合出多种变化,进而无法调整光源的角度,无法完全满足使用者在照明上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灯杆体与座体分离设计的灯具装置。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装置借助一灯杆体与一座体构成两种组合状态,并能从组合状态中分离成单独的个体。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杆体可以水平放置在一座体的承载部,并与该座体形成一正交组合的第一组合状态,并从承载部的两侧分别露出灯杆体的两端。本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灯杆体选择水平设置在一座体的承载部,与该座体形成正交的第一组合状态,或站立的插设在该座体的插接孔,与座体构成一站立的第二组合状态。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灯具结构,包括一座体,具有一承载部及至少一插接孔;及一灯杆体,包括一 LED光源组,其中该灯杆体选择设置在该承载部与该座体构成第一组合状态或插设在该插接孔与该座体构成第二组合状态,该灯杆体与该座体能够从该第一及第二组合状态分离成独立的灯杆体与独立的座体。在一实施中该第一组合状态为正交组合状态,该灯杆体是水平设置在该承载部;该第二组合状态为站立组合状态,该灯杆体站立的插设在该插接孔。在一实施中该灯杆体包括一臂部以及由该臂部延伸形成一灯罩部,该灯罩部的另一侧形成一透光部,该LED光源组设置于该透光部内;该座体包括一第一部份,该第一部分具有一底端及一顶端,该底端到该顶端之间形成一正面及一背面,该承载部形成在该顶端并由该正面延伸到该背面,该至少一插接孔设在该正面,并由正面贯穿到该背面。在一实施中该底端延伸形成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相对该第一部分是水平延伸,且具有一上表面及一自由端。在一实施中该灯杆体的灯罩部及透光部是从该承载部的一侧外露。在一实施中该灯杆体的灯罩部及透光部贯穿该插接孔并位于该座体的第一部份的背面。在一实施中该插接孔是从该第一部份正面的顶端往底端排列。在一实施中该座体包括至少一透光孔设在该第一部份的正面,并从该正面贯穿到该背面。在一实施中该第一部份由该底端往顶端弧形延伸。在一实施中该座体包括一与该第一部份枢接的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部份的底端形成一第一枢接端,该第二部分枢接该第一部份的一端形成一第二枢接端;及一枢接元件枢接该第一枢接端及该第二枢接端,使该第一部分往该第二部分收合或张开;其中该第一部份是从该第一枢接端往该顶端弧形延伸。在一实施中该LED光源组连接一电源线或一电池组。在一实施中该承载部及该插接孔分别设有一第一导电元件连接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连接一电源线。在一实施中该灯杆体的臂部设有一第二导电元件连接该LED光源组,第二导电元件感应接触该第一导电元件。在一实施中该座体是由金属、木材、塑胶、玻璃及陶瓷其中任一种材料或其中至少两种材料的组合形成的复合材料构成。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灯杆体与座体分离设计的灯具装置,使灯杆体与座体可构成至少两种组合状态,进而调整光源的角度,完全满足使用者在照明上的需求。另外,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使用灵活性强,便于搬运。附图说明图IA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灯杆体立体分解示意图;图IB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灯杆体的剖视示意图;图IC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灯杆体另一实施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灯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灯具的组合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座体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座体在另一态样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灯杆体与座体的另一组合状态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灯杆体与座体的再另一组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的座体另一放置状态的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座体另一种实施的分解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座体另一种实施的组合示意图;图7C为本技术座体另一种实施的折叠收合的示意图;图8A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B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的座体组合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8C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的灯杆体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的灯具为正交的组合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的灯具为站立的组合示意图。Hi其中10灯具;11灯杆体;111臂部;112灯罩部;113透光部;114盖体;115 LED光源组;1151电路板;1152发光二极管;116槽孔;117电源线;118a、118b正、负极点;119电池组;12座体;121第二部份;1211上表面;1212自由端;122第一部分;1221 顶端;1222 承载部;12221 第一侧;12222 第二侧;1223正面;1224插接孔;1225透光孔;1226底端;1227背面;2213第二枢接端;22131第二枢接孔;2226第一枢接端;22261第一枢接孔;27枢接元件;31a、31b、31c第一导电元件;32电路板;33电源线;321、36、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具结构,其特征包括:一个座体,具有一承载部及至少一插接孔;及一个灯杆体,包括一个LED光源组,其中该灯杆体设置在该承载部与该座体构成第一组合状态或插设在该插接孔与该座体构成第二组合状态,该灯杆体与该座体能够从该第一组合状态或第二组合状态分离成独立的灯杆体与独立的座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长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