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槽的立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252 阅读:3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槽的立铣刀,包括以硬质合金为基体的棒形结构,棒形结构的下部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切削刃,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结构的下部为刃部,刃部由切削刃和芯体构成,切削刃包括处于棒形结构的底端面的底刃和螺旋盘绕于芯体外周的圆周刃,切削刃设有前刀面和一个或多个的后刀面;其芯体由底端向上呈渐次增大的变径结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与螺旋沟槽槽底的相接处设为大圆弧过渡结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中对应于底刃与圆周刃的交接处设为平滑过渡结构。采用该结构后,具有加工性能好、耐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排屑顺畅、不产生积屑瘤、并使被加工件表面光洁度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行业的刀具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渐变芯径并 带大圆弧槽的立铣刀。
技术介绍
立铣刀是刀具的一种,它是一种带柄铣刀,由柄部和刃部构成,柄部有直柄 和锥柄两种,适于铣削端面、斜面、沟槽和台阶面等。现有技术的立铣刀为棒形 结构,该棒形结构的一端向内设有二条或二条以上的螺旋沟槽,并由该二条或二 条以上的螺旋沟槽形成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切削刃,含有切削刃的部分为刃部,刃 部以外的棒形结构为柄部,刃部由切削刃和芯体构成,切削刃包括处于棒形结构 的一端端面的底刃和螺旋盘绕于芯体外周的圆周刃,切削刃设有前刀面和一个或 多个的后刀面。立铣刀作为一种切削工具,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比 如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领域,由于飞机的骨架、蒙皮、内部装饰及装置、轮毂等 大量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以及对飞机结构安全性方面的特殊要求,采用立铣刀对 铝合金工件进行加工时,对铝合金工件的断裂韧性、疲劳性能、抗应力腐蚀性都 有很高的要求,如机翼骨架,T型整体铝合金构件长40几米,要求 一是工件 被加工面的光洁度接近镜面;二是工件不允许有任何刮痕,圆角部过渡圆滑,不允 许有任何凹坑或突起;三是整个工件的一次装夹加工进程中不允许换刀,这样刀 具完成一次装夹加工合计160米以上;四是刀具后刀面均匀磨损在50um以内;五 是刀具髙速切削,主轴转速15000 20000rpm,对刀具的动平衡要求高。而现有的 立铣刀难以达到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 槽的立铣刀,具有加工性能好、耐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排屑顺畅、不产生积屑瘤、并使被加工件表面光洁度高的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 槽的立铣刀,包括以硬质合金为基体的棒形结构,在棒形结构的底端向上设有二 条或二条以上的作为排屑槽的螺旋沟槽,棒形结构的下部由二条或二条以上的螺 旋沟槽形成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切削刃,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结构的下部为刃部,刃 部以外的上部为柄部,刃部由切削刃和芯体构成,切削刃包括处于棒形结构的底 端面的底刃和螺旋盘绕于芯体外周的圆周刃,切削刃设有前刀面和一个或多个的 后刀面;其芯体由底端向上呈渐次增大的变径结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与螺旋沟槽槽 底的相接处设为大圆弧过渡结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中对应于底刃与圆周刃的交 接处设为平滑过渡结构。进一步的,在底刃的第一后刀面处还设有宽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减震作 用的刃带。所述的圆周刃的第一后刀面上,由底刃与圆周刃的交接点开始一直延伸至圆 周刃根部,还设有宽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减震作用的刃带。所述的圆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减震作用的刃带分布于圆周刃的全部。所述的圆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减震作用的刃带分布于圆周刃的底段。本技术的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槽的立铣刀,是以硬质合金为基体, 通过在基体上设置二条或二条以上的螺旋沟槽,使基体形成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切 削刃,同时,将芯体由底端向上设计成渐次增大的变径结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 与螺旋沟槽槽底的相接处设计成大圆弧过渡结构,从而形成大圆弧槽,将切削刃 的前刀面中对应于底刃与圆周刃的交接处采用了 S-Gash设计,为平滑过渡结构, 在底刃的第一后刀面处再设计一条宽度窄、后角小的刃带,使该刃带具有修光减 震作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渐变芯径设计,与普通刀具相比,具 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是在加工过程中有更大的容屑空间;二是刀具整个重心位置 向夹持部分靠近,有利刀具的动平衡;三是由于刀具芯径由前向后逐渐加大,对 切屑具有巻曲向外排出作用;四是由于切屑巻曲时产生轴向分力,减小刀具径向 受力;五是槽根部有大的芯径,提高了刀具有效刚性和抗震动能力。由于采用了 大圆弧槽设计,使径向受力更小,同时刃强度大大加强,使刃可承受更大受力, 同时有更好的抗震动能力。由于采用了扇形S-Gash设计方案,有利切屑的断屑与 巻曲,避免切屑缠绕,加速切屑的排出并且增加刀尖强度。由于采用了修光减震 刃带设计,是在普通刀具的第一后刀面上增加一条修光减震刃带,使被加工工件 表面的光洁度大大提高,同时使刀具与工件接触更加平稳,减少冲击。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 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槽的立铣刀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刃部(底刃方向)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刃部(圆周刃方向)的构造示意图; 图4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6是实施例二本技术的刃部(底刃方向)的构造示意图图7是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8是沿图6中C~C线的剖视图9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IO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刃部(底刃方向)的构造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三本技术的刃部(圆周刃方向)的构造示意图; 图12是沿图IO中D-D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槽 的立铣刀,为二刃刀具,其包括以硬质合金为基体的棒形结构10,在棒形结构的 底端向上设有二条作为容屑槽的螺旋沟槽11,棒形结构的下部由二条螺旋沟槽形 成二个切削刃12,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结构的下部为刃部13,刃部13以外的上部 为柄部14,刃部13由切削刃12和芯体15构成,切削刃12包括处于棒形结构的 底端面的底刃121和螺旋盘绕于芯体外周的圆周刃122,切削刃12设有前刀面123 和一个或多个的后刀面;其芯体15由底端向上呈渐次增大的变径结构;在底刃121的第一后刀面124 处还设有宽度变窄、后角变小的具有修光减震作用的刃带125;在切削刃的前刀 面123与螺旋沟槽11槽底的相接处设为大圆弧过渡结构16。其中,还可以在圆周刃的第一后刀面上,由底刃与圆周刃的交接点开始一直延伸至 圆周刃根部,还设有宽度窄、后角小的具有修光减震作用的刃带;圆周刃的第一后刀面的具有修光减震作用的刃带可以分布于圆周刃的全部, 也可以分布于圆周刃的底段。本技术的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槽的立铣刀,是以硬质合金为基体, 通过在基体上设置二条螺旋沟槽ll,使基体形成二个的切削刃12,同时,将芯体 15由底端向上设计成渐次增大的变径结构,在底刃121的第一后刀面124处再设 计一条宽度窄、后角小的刃带125,使该刃带125具有修光减震作用,在切削刃 的前刀面123与螺旋沟槽11槽底的相接处设计成大圆弧过渡结构16,从而形成 大圆弧槽。实施例二,参见图5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槽 的立铣刀,为三刃刀具,其包括以硬质合金为基体的棒形结构20,在棒形结构的 底端向上设有三条作为排屑槽的螺旋沟槽21,棒形结构的下部由三条螺旋沟槽形 成三个切削刃22,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结构的下部为刃部23,刃部23以外的上部为柄部24,刃部23由切削刃22和芯体25构成,切削刃22包括处于棒形结构的 底端面的底刃221和螺旋盘绕于芯体外周的圆周刃222,切削刃22设有前刀面223 和一个或多个的后刀面;其芯体25由底端向上呈渐次增大的变径结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223与螺 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渐变芯径并带大圆弧槽的立铣刀,包括以硬质合金为基体的棒形结构,在棒形结构的底端向上设有二条或二条以上的作为排屑槽的螺旋沟槽,棒形结构的下部由二条或二条以上的螺旋沟槽形成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切削刃,含有切削刃的棒形结构的下部为刃部,刃部以外的上部为柄部,刃部由切削刃和芯体构成,切削刃包括处于棒形结构的底端面的底刃和螺旋盘绕于芯体外周的圆周刃,切削刃设有前刀面和一个或多个的后刀面; 其特征在于: 其芯体由底端向上呈渐次增大的变径结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与螺旋沟槽槽底的相 接处设为大圆弧过渡结构;在切削刃的前刀面中对应于底刃与圆周刃的交接处设为平滑过渡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赖俊义吴高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