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栓式柱脚人字形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1615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栓式柱脚人字形构架,支撑顶部水平横梁,该构架包括:2-3根支柱构成人字形结构,设置在支柱底部的柱脚,柱脚上设置有端板,内嵌有锚栓的承台基础,锚栓与端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可以解决土建基础施工和构架吊装施工无法连续进行的问题,在构架安装完毕后可以直接进行软母线的安装,从而使目前在运行站内的常规构架和跨线施工需要对对应区域的电网需停电2次变为停电1次,给运行部门在调度和运行上提供方便,不影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降低电网运行成本。使电网更可靠更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构架,尤其是涉及一种锚栓式柱脚人字形构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运行站内的常规构架和跨线施工需要对对应区域的电网停电2次(构架吊装需停I次,构架基础杯口二次灌浆的混凝土保养需30天和后期的跨线施工无法连续进行,所以跨线施工需再停I次),这样的常规施工的方法给运行部门在调度和运行上造成极大的不便,并影响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因此促使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新的工艺方法减少停 电次数,确保电网的可靠性,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常规220kV出线构架的人字柱往往采用埋入式的柱脚节点形式,即在基础顶部留一个杯口,将人字钢管柱插入杯口中,再利用细石混凝土填充基础杯口壁与柱之间的间隙。采用此种柱脚节点时,需要等待二次填筑的混凝土形成强度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导线张挂工作。对于改扩建工程,构架的吊装架立及后续的导线张挂都需要不带电的安全施工环境,由此,会造成先后两次停电过程。众所周知,停电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重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应当力求改变常规的做法,以减少改扩建过程中需要停电的次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减少停电施工次数,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降低电网运行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锚栓式柱脚人字形构架,支撑顶部水平横梁,其特征在于,该构架包括:支柱:每2?3根支柱构成人字形结构;柱脚:设置在支柱的底部,柱脚上设置有端板;承台基础:内嵌有锚栓,该锚栓与端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晓秋璩啸陈建民钱土根乐群周奕枫朱建生龚泉徐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送变电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