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0045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包括打手部件,设置在所述打手部件上部的吸棉罩,与所述的吸棉罩连接的伸缩输棉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打手部件上设有一组补风孔。通过在打手部件上增开了一排补风孔,保证了棉流的顺利畅通,改造后,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达到了良好的排风效果,避免了打手堵塞的故障,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产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技术背景清花圆盘抓棉机是纺织工艺中的重要设备,现有的清花圆盘抓棉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打手堵塞的故障,对质量、产量、安全工作都造成了较大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打手区域的补风不够所造成的,由此会造成棉束不能顺利输送,一旦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发生了堵塞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了棉流的顺利畅通,避免出现打手堵塞的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包括打手部件,设置在所述打手部件上部的吸棉罩,与所述的吸棉罩连接的伸缩输棉管,在所述的打手部件上设有一组补风孔。所述的补风孔直径为15_25mm。所述的补风孔之间间距为45-55mm。有益效果本技术在打手部件上增开了一排补风孔,保证了棉流的顺利畅通,改造后,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达到了良好的排风效果,避免了打手堵塞的故障,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产量。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I为本技术温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该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包括打手部件1,设置在所述打手部件I上部的吸棉罩2,与所述的吸棉罩2连接的伸缩输棉管3。在所述的打手部件I上设有一组补风孔4。所述的补风孔4直径为15-25mm,优选为20mm;所述的补风孔4之间间距为45_55mm,优选为50mm。通过增开了一排补风孔,保证了棉流的顺利畅通,改造后,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达到了良好的排风效果,避免了打手堵塞的故障,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产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包括打手部件(I),设置在所述打手部件(I)上部的吸棉罩(2),与所述的吸棉罩(2)连接的伸缩输棉管(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打手部件(I)上设有一组补风孔(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风孔(4)直径为15_25m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风孔(4)之间间距为45_5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包括打手部件,设置在所述打手部件上部的吸棉罩,与所述的吸棉罩连接的伸缩输棉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打手部件上设有一组补风孔。通过在打手部件上增开了一排补风孔,保证了棉流的顺利畅通,改造后,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达到了良好的排风效果,避免了打手堵塞的故障,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产品的品质,提高了产量。文档编号D01G7/06GK202786556SQ201220495729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专利技术者黄伏林 申请人:江苏荣华纺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青花圆盘抓棉机的补风结构,包括打手部件(1),设置在所述打手部件(1)上部的吸棉罩(2),与所述的吸棉罩(2)连接的伸缩输棉管(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打手部件(1)上设有一组补风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伏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荣华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