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928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进水区、穿孔排泥区、布气区、填料区、出水区。其特征在于:穿孔排泥系统锯齿型泥斗与水平方向呈60度设置,穿孔排泥管开孔大小为30mm,再采用气提的方式将积泥排出池体。填料区水体折流运行,聚氨酯生物填料利用钢筋框架结构随水流方向分粗、中、细三级依次安装。布气区设有软管曝气系统和散流曝气系统,分别起供氧和膜更新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填料不易堵塞,运行管理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尤其是涉及处理SS、盐度较高污水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属于给排水工程

技术介绍
生物接触氧化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具两者的优点,因此在污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池中设置填料,将其作为生物膜的载体,生物膜上生长繁育的生物类型丰富、种属繁多,食物链长且复杂,污水在流过生物膜表面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并通过氧气向生物膜内部的扩散,在膜中发生生物氧化等作用,·从而完成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影响生物接触氧化法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填料和布水、曝气的均匀性。目前生物水处理工艺广泛采用辐流式沉淀池作为中沉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浮泥现象,出水由于夹泥而SS水平较高,因此,池内填料容易堵塞,不能实现长期稳定运行,且进行填料清洗和更换作业时,难度很大,支架损坏率高,导致装置运行管理费用高。另曝气系统位于池底,损坏时检修困难,且在高盐高钙水质条件下培养的生物膜脱落难,老化严重。因此,优化生物接触氧化池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填料不易堵塞且清理与更换方便,曝气效率高,生物膜可及时更新,曝气系统检修方便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进水区、穿孔排泥区、布气区、填料区、出水区;穿孔排泥区采用锯齿型泥斗及穿孔排泥管收集积泥,再采用气提的方式将积泥排出池体;填料区污水折流式运行,采用聚氨酯填料,并利用钢筋框架结构随水流方向分粗、中、细三级依次安装;布气区设有软管曝气系统和散流曝气系统。所述进水区、出水区采用溢流堰的形式保证进出水均匀性。所述穿孔排泥区的锯齿型泥斗与水平方向呈60度设置,穿孔排泥管上开孔大小为 30mm。所述的填料区填料采用预制钢筋框架固定,预制钢筋框架通过支撑或者悬挂的方式安装,清洗、更换填料或者检修曝气系统时可以利用框架结构直接用吊车将填料吊出池体。所述软管曝气系统和散流曝气系统均安装在离池底300mm的位置,利用麻石墩进行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填料不易堵塞,运行管理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I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 新型图I的B-B剖面示意图;图示1是进水管道,2是出水管道,3是溢流堰,4是穿孔排泥区,5是填料区,6是穿孔排泥管,7是气提管,8是空气支阀,9是排泥明渠,10是锯齿形泥斗,11是布气区。另实线箭头表示上部进水,虚线箭头表示下部进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予以详细说明。由图1、2、3可知,本技术包括进水管道1,出水管道2,溢流堰3,穿孔排泥区4,填料区5,穿孔排泥管6,气提管7,空气支阀8,排泥明渠9,锯齿形泥斗10,布气区11。进出水区均采用溢流堰的形式,穿孔排泥区采用与水平呈60°的锯齿型泥斗及开孔大小为30mm的穿孔排泥管收集底泥,再用气提的方式将积泥排至建于进水区上方的排泥明渠9。布气区11设在填料区5下方,填料通过钢筋框架结构固定,利用支撑(大角钢支撑)或者悬挂的方式将框架固定于池内,污水进入填料区后如图中箭头所示折流式运行。工作过程污水经进水管道I进入穿孔排泥区,经过自然沉淀作用去除水中夹泥形式存在的SS,然后经过溢流堰3进入填料区5,污水在填料区采用折流式运行方式以实现与生物膜的充分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填料区表面生物膜的作用下得到去除,生物膜利用软管曝气系统获得溶解氧需求,并通过散流曝气系统的间断运行实现生物膜的更新,处理完后污水经过出水管道2进入下一个水处理单元。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进水区、穿孔排泥区、布气区、填料区、出水区,其特征在于穿孔排泥区采用锯齿型泥斗及穿孔排泥管收集积泥,再采用气提的方式将积泥排出池体;填料区污水折流式运行,采用聚氨酯填料,并利用钢筋框架结构随水流方向分粗、中、细三级依次安装;布气区设有软管曝气系统和散流曝气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区、出水区采用溢流堰的形式保证进出水均匀性。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排泥区的锯齿型泥斗与水平方向呈60度设置,穿孔排泥管上开孔大小为30mm。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区填料采用预制钢筋框架固定,预制钢筋框架通过支撑或者悬挂的方式安装,清洗、更换填料或者检修曝气系统时可以利用框架结构直接用吊车将填料吊出池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区填料采用预制钢筋框架固定,预制钢筋框架通过支撑或者悬挂的方式安装,清洗、更换填料或者检修曝气系统时可以利用框架结构直接用吊车将填料吊出池体。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5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曝气系统和散流曝气系统均安装在离池底300_的位置,利用麻石墩进行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曝气系统和散流曝气系统均安装在离池底300_的位置,利用麻石墩进行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进水区、穿孔排泥区、布气区、填料区、出水区。其特征在于穿孔排泥系统锯齿型泥斗与水平方向呈60度设置,穿孔排泥管开孔大小为30mm,再采用气提的方式将积泥排出池体。填料区水体折流运行,聚氨酯生物填料利用钢筋框架结构随水流方向分粗、中、细三级依次安装。布气区设有软管曝气系统和散流曝气系统,分别起供氧和膜更新作用。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填料不易堵塞,运行管理方便的优点。文档编号C02F3/12GK202785792SQ20122032740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王建军, 陈慧, 丁娟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池,包括进水区、穿孔排泥区、布气区、填料区、出水区,其特征在于:穿孔排泥区采用锯齿型泥斗及穿孔排泥管收集积泥,再采用气提的方式将积泥排出池体;填料区污水折流式运行,采用聚氨酯填料,并利用钢筋框架结构随水流方向分粗、中、细三级依次安装;布气区设有软管曝气系统和散流曝气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陈慧丁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