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的改进型CAST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8013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2:00
采用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的改进型CAST设备,它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的生化曝气风机(1)与数个池体(2)连接,数个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3)分别设置在数个池体(2)内部的末端,数个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3)分别与数个阀门(5)连接,数个阀门(5)均与超滤抽吸泵(6)连接,膜擦洗曝气风机(4)与数个池体(2)连接。它的改造工艺为:采用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3)代替CAST工艺中的滗水器,并省去原CAST工艺中的沉淀阶段,使得一个运行周期仅由进水、曝气、抽吸出水三个阶段组成。它能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缩短周期时间,提高容积利用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的改进型CAST设备。技术背景CAST工艺由澳大利亚GOTonsy教授开发而成,是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yclic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的简称。CAST工艺在一个(或多个平行运行)反应容积可变的池子中,完成生物降解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按“充水一排水”以及“曝气一非曝气”顺序完成处理过程并不断重复进行,是一种可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但CAST工艺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图1,CAST工艺每一个操作循环由四至五个阶段组成进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视具体运行条件而定)。循环开始时,由于充水,池子中的水位由某一最低水位开始上升,经过一定时间的曝气和混合后,停止曝气,以使活性污泥进行絮凝并在一个静止的环境中沉淀。在完成沉淀阶段后,由一个移动式撇水堰排出已处理的上清液,使水位下降至池子所设定的最低水位,然后再重复上述过程,为保持池子中有一个合适的污泥浓度,需要根据产生的污泥量排出相应的剩余污泥。这样,由于是按周期运行,CAST工艺运行周期较长,其容积利用率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采用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的改进型CAST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生化曝气风机(1)、池体(2)、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3)、膜擦洗曝气风机(4)、阀门(5)、超滤抽吸泵(6),生化曝气风机(1)与数个池体(2)连接,数个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3)分别设置在数个池体(2)内部的末端,数个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3)分别与数个阀门(5)连接,数个阀门(5)均与超滤抽吸泵(6)连接,膜擦洗曝气风机(4)与数个池体(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俊泉徐炎华张颖焦建文仲巍巍朱明新曹春秋钱健乔春光杨裕起邓伯林张效刚贾伯林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