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短期预测棉蚜种群数量的方法,该方法在田间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温度的棉蚜种群生命表,建立温度和棉蚜种群增长的函数关系;在田间棉蚜种群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递推计算方式,采用指数增长的方法可以预测下一时间段(5天左右)棉蚜种群数量的变化,从而达到对棉蚜种群的短期数量预测,提高棉蚜种群预测准确度,有利于生产上对棉蚜的生态防治和科学管理,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棉花生产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蚜种群数量短期预测方法,属于农业害虫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棉蚜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也是我国长江、黄河和西北棉区的重大害虫之一。由于气候变暖、棉花大面积多年连作和大量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棉蚜在新疆棉区频繁暴发,常造成棉花减产达10-30%,对我国棉花生产及产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棉蚜种群数量的因素众多,使棉蚜种群数量预测成为目前棉花生产中的瓶颈。解决棉蚜种群数量预测问题,将为棉花丰产奠定良好基础。目前预测棉蚜种群数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将蚜虫危害分为5级别,按照气候变化,预测其危害的级别,误差相对比较小,但缺乏理论支持;2)蚜虫数量预测的模型很多是统计模型,模型回验比较好,但实际应用价值较低,没有普遍性,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区域,模型误差很大;3)基于气象特征和棉蚜过程数据,采用聚类和判别分析手段,进行年份归类,实际应用价值较低。温度是影响棉蚜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是生产中进行种群预测、科学决策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棉蚜短期数量预测的不准确性等缺陷,在田间调查数据基础上,结合气象部门温度要素预报数据,开发,结合目前棉蚜调查和预测实际情况,快速、准确地实现对棉蚜短期数量预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在田间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温度的棉蚜种群生命表,建立温度和棉蚜种群增长的函数关系;在田间棉蚜种群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递推计算方式,采用指数增长的方法预测下一时间段(5天后)棉蚜种群数量的变化,从而达到对棉蚜种群的短期数量预测,提高棉蚜种群预测准确度,有利于生产上对棉蚜的生态防治和科学管理,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棉花生产提供保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按下列步骤进行A、全面收集当地多年棉蚜种群数据和各气象站点监测数据,获得棉蚜种群数量动态和每天平均温度数值;B、利用当地不同温度下的棉蚜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获得不同温度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建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C、将下一时间段连续5天的每天平均温度预报值取平均数,将该平均数代入函数方程,得出此温度下的棉蚜内禀增长率;D、利用种群增长的指数理论模型,将棉蚜内禀增长率数值代入模型得出5天后棉蚜种群数量预测值;E、利用多年田间棉蚜种群数量监测数据,修正理论模型,基于修正模型和温度预报值,采用递推方法,完成棉蚜种群短期数量预测。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棉蚜短期数量预测的不准确性等缺陷,提供,结合目前棉蚜调查和预测实际情况,快速、准确地实现对棉蚜的短期数量预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短期预测棉蚜种群数量的方法,该方法中棉蚜内禀增长率的计算,基于不同温度下棉蚜生命表,获得不同温度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建立不同温度与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非线性函数关系 Ini=O. 42843-0. 09639Te+0. 00703Te2-0. 00013Te3 其中,Rm表示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TE表示T到T+1时间段温度平均值,温度数据来源于当地气象站预报值;基于种群增长的指数模型,建立理论模型,预测下一时间段棉蚜种群数量N”' =N其中Nt表示T时刻田间棉蚜种群数量(田间调查数据,可以为单叶蚜量,也可以为三叶姆量或者百叶姆量),Ντ+1表示Τ+1时刻种群数量,T表示棉姆调查间隔时间;利用多年种群数量,修正理论模型,基于修正模型和温度预报值,采用递推方法,完成5天后的棉蚜种群数量预测 = 2.7032+0.2344iV,e-r其中,Nt+1(M)表示T+1时刻棉蚜种群数量预测值,Nt表示T时刻田间棉蚜种群数量,Rm表示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T表示棉蚜种群数量调查间隔时间。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路线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测结果图,其中一■一表示观测值,一Λ—表示预测值。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以新疆库尔勒地区2007年棉蚜发生数量为例,对Ντ+1时刻棉蚜种群数量进行预测;全面收集当地多年棉蚜种群数据和气象站点监测数据,获得棉蚜种群数量动态和每天平均温度数值;计算棉蚜内禀增长率基于当地不同温度下的棉蚜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获得不同温度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建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rm=0. 42843-0. 09639Te+0. 00703Te2_0· 00013Te3将要预测的未来5天的每天平均温度预报值取平均数,将该平均数代入上述函数方程,得出此温度下的棉蚜内禀增长率;基于种群增长的指数理论模型,将棉蚜内禀增长率数值代入模型得出5天后棉蚜种群数量预测值;棉蚜种群数量理论值-.Ntn = NW利用多年田间棉蚜种群数量监测数据,修正理论模型,基于修正模型和温度预报值,采用递推方法,完成棉蚜种群短期数量预测。对棉蚜种群理论上数量的修正和递推 Nt+!fMmtj = 2.7032+ 0.2344i¥,er r表I不同温度下棉蚜内禀增长率速查表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a、全面收集当地多年棉蚜种群数据和各气象站点监测数据,获得棉蚜种群数量动态和每天平均温度数值; b、利用当地不同温度下的棉蚜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获得不同温度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建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 C、将下一时间段连续5天的每天平均温度预报值取平均数,将该平均数代入函数方程,得出此温度下的棉蚜内禀增长率; d、利用种群增长的指数理论模型,将棉蚜内禀增长率数值代入模型得出5-7天后棉蚜种群数量预测值; e、利用多年田间棉蚜种群数量监测数据,修正理论模型,基于修正模型和温度预报值,采用递推方法,完成棉蚜种群短期数量预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方法在田间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温度的棉蚜种群生命表,建立温度和棉蚜种群增长的函数关系;在田间棉蚜种群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递推计算方式,采用指数增长的方法可以预测下一时间段(5天左右)棉蚜种群数量的变化,从而达到对棉蚜种群的短期数量预测,提高棉蚜种群预测准确度,有利于生产上对棉蚜的生态防治和科学管理,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棉花生产提供保障。文档编号G06Q10/04GK102968675SQ20121051810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吕昭智, 苗伟, 高桂珍, 夏德萍, 孙平, 王佩玲, 罗朝辉, 马吉宏, 张娟, 徐养诚, 周生梅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期预测棉蚜种群数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a、全面收集当地多年棉蚜种群数据和各气象站点监测数据,获得棉蚜种群数量动态和每天平均温度数值;b、利用当地不同温度下的棉蚜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获得不同温度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建立棉蚜种群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c、将下一时间段连续5天的每天平均温度预报值取平均数,将该平均数代入函数方程,得出此温度下的棉蚜内禀增长率;d、利用种群增长的指数理论模型,将棉蚜内禀增长率数值代入模型得出5?7天后棉蚜种群数量预测值;e、利用多年田间棉蚜种群数量监测数据,修正理论模型,基于修正模型和温度预报值,采用递推方法,完成棉蚜种群短期数量预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昭智,苗伟,高桂珍,夏德萍,孙平,王佩玲,罗朝辉,马吉宏,张娟,徐养诚,周生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