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营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1688 阅读:7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野营炉,包括炉体以及炉体内部的炉膛,所述炉膛为具有开口的锥形燃烧筒的内腔,该锥形燃烧筒的开口为锥口,该锥口指向炉体的炉口处,锥形燃烧筒的底面与炉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锥形燃烧筒的侧壁以及底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燃烧孔;所述炉体的外侧设有通风口,所述燃烧孔与炉体的通风口之间形成贯通连接,空气进入通风口后再由燃烧孔进入燃烧筒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燃料在燃烧筒内多角度被加热,直至充分燃烧,进而提高了燃料利用率。另外,由于炉火是在燃料充分燃烧的情况下经过多簇火焰聚集形成的,所以炉火具有较高的温度。故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在整体上减少了野营炉的体积,还能够将燃料进行充分燃烧后获得较高的炉火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户外用品,具体为一种可在户外对食物进行加热的炉具。
技术介绍
人们在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无论是用于野餐,还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对食物进行熟制加工。针对这一需求,市面上虽然已经出现了种类各异的野营炉,但是都离不开两个构成部分,一个是加热装置,另一个则是独立的燃气存储供给装置。这样所产生的问题是一方面,对于长时间处于户外的人员来说,现有野营炉由于占用体积大以及重量重,会成为负累;另一方面,燃气存储供给装置,例如燃气管,所能携带的燃料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人们长时间户外活动的需要,并且在户外环境中无法重复利用。现有野营炉还具有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是,野营炉的热利用率不高。炉火温度的高低是保证能够快速熟制加热食物的关键因素。但是现有野营炉由于炉体本身结构上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炉火温度的有效升高。例如,现有野营炉为了减小体积,所以炉体本身大多仅设置一个用于点火的灶头,而在灶头上一般采用爪式支架来支撑加热容器。这样虽然缩小了野营炉的整体体积,但却使得炉火在燃烧过程中不够集中。尤其是在起风的天气,由于爪式支架为开放式,不具备防风的功能,受到风力大小以及风向的影响,使得现有野营炉中的炉火很容易产生偏移。进而造成炉火热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而对传统的火炉结构来说,炉膛位于炉体的内部,通过向炉膛内添加现场收集的树枝、废纸即可作为燃料使用,而无需单独配备燃气存储供给装置。虽然体积较小,但由于户外现场取材的燃料在传统火炉的炉膛中不易燃烧,即使燃烧也无法产生较高的火焰温度,所以不被考虑作为专门的野营炉使用。综上所述,现有野营炉由于结构上设计的不够合理,所以不能在具备小体积的同时,还能够提供较高的炉火温度以及燃料的高利用率,故无法满足人们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野营炉,使其在具备较小体积的同时,能够利用较少的燃料,为用户提供温度较高的炉火温度。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营炉,包括炉体以及炉体内部的炉膛,所述炉膛为一个具有开口的锥形燃烧筒的内腔,该锥形燃烧筒的开口为锥口,该锥口指向炉体的炉口处,锥形燃烧筒的底面与炉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锥形燃烧筒的侧壁以及底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燃烧孔;所述炉体的外侧设有通风口,所述燃烧孔与炉体的通风口之间形成贯通连接,空气进入通风口后再由燃烧孔进入燃烧筒内;所述炉膛内燃料燃烧时,锥形燃烧筒上的每一个燃烧孔均可形成一簇火焰,火焰受上升气流的带动,在锥形燃烧筒的锥口处聚集形成竖直向上的炉火。进一步,所述锥形燃烧筒的上部为锥形台,下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锥形台的底面直径与圆柱体的直径相等。进一步,所述锥形燃烧筒的锥口直径为90mm±5mm,底面直径为120mm±5mm。进一步,所述锥形燃烧筒底面与炉体底面的间距为20mm-40mm。进一步,所述锥形燃烧筒侧壁上燃烧孔的孔径为4mm-6mm,底面燃烧孔的孔径为孔距均为 20mm-30mm。进一步,所述炉体为多层套筒结构,相邻套筒之间均留有大于IOmm的间隙;该多层套筒结构依次由从外向内同轴套接的外筒、隔热筒、绕流筒以及锥形燃烧筒组成;所述外筒的内壁上附有绝热材料层;所述多层套筒结构上设有通风道,该通风道的一端与炉体上的通风口连接,另一端与燃烧筒上的燃烧孔连接。 进一步,所述外筒侧壁的上部设有3-4排圆形通风口或带有风门可调节大小的条形通风口,所述隔热筒与绕流筒的下部设有绕流口 ;所述通风口、外筒与隔热筒之间的间隙、绕流口、绕流筒与燃烧筒之间的间隙以及燃烧孔依次贯通连接,形成具有弯曲路径的通风道。进一步,所述外筒的环向设有至少两个加强筋。进一步,所述炉体上设有圆柱体火头罩,该圆柱体火头罩的侧壁设有进料口,上端设有扩口,下端设有燃烧口,该燃烧口与炉口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圆柱体火头罩与扩口的侧壁上均设有通风孔;在燃烧口的下沿位置设有插接件,该插接件与炉口的形状相匹配,可将圆柱体火头罩稳固插接在炉体的炉口处;所述圆柱体火头罩的内径大于炉体的外径,可倒扣于炉体上。进一步,所述炉体的两侧设有搭扣,所述扩口的边沿处设有外翻的卷边,所述搭扣可搭接在卷边处,将圆柱体火头罩锁紧于炉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设置了锥形燃烧筒,该燃烧筒的内腔为燃烧炉的炉膛,在锥形燃烧筒的侧壁以及底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燃烧孔。燃烧孔通过通风道与炉体上的通风口连接。在炉膛中引燃燃料,空气进入燃烧孔时,每一个燃烧孔均可形成一簇火焰,火焰受上升气流的带动,在锥形燃烧筒的锥口处聚集形成竖直向上的炉火。由于燃烧筒内均匀分布有火焰,所以燃料可以在燃烧筒内多角度被加热,直至充分燃烧,进而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另外,由于炉火是在燃料充分燃烧的情况下经过多簇火焰聚集形成的,所以本专利技术中的炉火具有较高的温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不依赖于燃气存储装置的燃料补给,在整体上减少了野营炉的体积;还能够向炉膛内添加现场取材的燃料,进行充分燃烧后获得较高的炉火温度。故本专利技术能够适应在不同环境下,用户对食物进行熟制加工的需要。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锥形燃烧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收纳状态示意图。图中1、炉体,2、外筒,3、加强筋,4、隔热材料层,5、隔热筒,6、绕流筒,7、锥形燃烧筒,8、燃烧孔,9、插接件,10、扩口,11、圆柱体火头罩,12、进料口,13、锥口,14、风门,15、条形通风口,16、通风孔,17、搭扣。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思路是,改变野营炉中炉膛的结构,将其设计为锥形燃烧筒,并在锥形燃烧筒的侧壁和底面上设置均匀分布的燃烧孔,使炉膛内的各个角度均拥有燃烧点,以此使得燃料可进行充分燃烧,并且多燃烧点的火焰聚集形成炉火后,炉火会具备较高的温度。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I,一种野营炉,包括炉体I以及炉体I内部的炉膛。炉体I为多层套筒结构,该多层套筒结构依次由从外向内同轴套接的外筒2、隔热筒5、绕流筒6以及燃烧筒组成。在相邻套筒之间均留有间距,并且该间距大于10mm。为了保证炉火的温度不会从炉体I上过度散失,以及保护使用者不会被炉温烫伤,所以在外筒2的内壁上附有隔热材料层4。该隔热材料层4可选用硅酸铝纤维。在本专利技术中,炉膛对应为燃烧筒的内腔,该燃烧筒是一个具有开口的锥形燃烧筒7。由于锥形燃烧筒7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核心构件,在此对其结构进行具体描述参见图2,该锥形燃烧筒7的上端开口为锥口 13,该锥口 13指向炉体I的炉口处。锥形燃烧筒7的锥口 13直径为90mm±5mm,底面直径为120mm±5mm。锥形燃烧筒7可设置为上小下大平滑过渡的锥筒;也可设置为上部为锥形台,下部为圆柱体的结构,锥形台的底面直径与圆柱体的直径相等。锥形燃烧筒7的侧壁以及底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燃烧孔8。其中,锥形燃烧筒7侧壁上燃烧孔8的孔径为底面燃烧孔8的孔径为5mm-8mm。侧壁以及底面燃烧孔8的孔距均为20mm-30mm。为了使空气顺利进入燃烧筒内,以辅助炉火持续燃烧。在炉体I的外侧设有通风口,锥形燃烧筒7的底面则是与炉体I的底面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为20mm-40mm。锥形燃烧筒7上的各处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营炉,包括炉体以及炉体内部的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为一个具有开口的锥形燃烧筒的内腔,该锥形燃烧筒的开口为锥口,该锥口指向炉体的炉口处,锥形燃烧筒的底面与炉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锥形燃烧筒的侧壁以及底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燃烧孔;所述炉体的外侧设有通风口,所述燃烧孔与炉体的通风口之间形成贯通连接,空气进入通风口后再由燃烧孔进入燃烧筒内;所述炉膛内燃料燃烧时,锥形燃烧筒上的每一个燃烧孔均可形成一簇火焰,火焰受上升气流的带动,在锥形燃烧筒的锥口处聚集形成竖直向上的炉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立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风伦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