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11225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壳体、连接管,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管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直径逐渐收缩的颈部、直径逐渐变大的壳体翻边,所述连接管一端套接于所述颈部内并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颈部与所述连接管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管外圆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直径沿远离壳体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壳体翻边焊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壳体翻边固定连接管,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可以保证焊接效果,并且焊接部位少,可以减少焊材消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机的壳体内部设置有气缸,工作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从进气管进入气缸,气缸对其进行压缩后,从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一冷凝一膨胀一蒸发的制冷循环。由于在系统运转过程中,无法保证制冷剂在蒸发阶段能够完全汽化,为了避免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气缸造成液击,需要在气缸与蒸发器之间设置储液器,气缸与储液器通过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与储液器通过焊接连接,然而,对于现有的连接管与储液器的连接结构,其存在成本高、气密性能不好,容易出现 泄漏现象。如图1、2所示,储液器的连接管分为进气管I'、出气管2',进气管I'和出气管2'与储液器的连接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现有技术中,对于储液器的进气管1',如图I所示,储液器壳体3'的上端设有直径逐渐收缩的颈部31',颈部31'的端部向壳体3'的内部翻折形成一圆管32',进气管I'套接于该圆管32'内,进气管I'与该圆管32'焊接,在本技术方案中,进气管I'和出气管2'与储液器的连接结构是大体相同的。对于本技术方案,储液器壳体3'是由上端盖33'、下端盖34'焊接而成,可以方便地从上端盖33'的下侧、下端盖34'的上侧进行加工。作为图I的一种变形,如图2所示,储液器壳体3'的上端盖33'、下端盖34'之间通过圆筒35'连接,图2中连接管与储液器的连接结构与图I中相同。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对于图3,储液器壳体3的上端至下端为一整体,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液器壳体3'的上端设有直径逐渐收缩的颈部31',颈部31'的端部向壳体3'的外侧延伸一圆管32',进气管I'套接于该圆管32'内,进气管I'与该圆管32'焊接。而对于该技术方案的出气管2',其伸入壳体3'内的长度较长,如图3所示,出气管2'包括两截第一出气管21'、第二出气管22',第二出气管22'的第一端伸入壳体3'内并固定于滤网组件4'的下方,第二出气管22'的第二端套接于第一出气管21'的一端外,且第二出气管22'的下端设置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出气管翻边221',壳体3'的下端的结构与其上端的结构大体相同,区别在于下端的圆管32'的端部还设置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壳体翻边36',第二出气管22'套接于下端的圆管32'内,且出气管翻边221'抵触壳体翻边36',在出气管翻边221'处进行焊接。对于上述的三种连接结构,连接管与壳体3'由于连接结构的限制,对焊接方式有较大的限制,成本较高,且难以保证焊接质量,容易造成气体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其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可以保证焊接效果,避免现有技术中组装工序复杂、气体容易泄漏、成本较高等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壳体、连接管,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管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直径逐渐收缩的颈部、直径逐渐变大的壳体翻边,所述连接管一端套接于所述颈部内并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颈部与所述连接管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管外圆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直径沿远离壳体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壳体翻边焊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连接管为钢质材料,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壳体翻边通过CO2保护焊、电阻焊、摩擦焊或高频焊焊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为钢质材料,所述连接管为铜管或所述连接管的焊接处经过镀铜处理,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壳体翻边通过电阻焊、摩擦焊、高频焊或火焰钎焊焊接。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管整体经过镀铜处理。对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壳体翻边或所述环形凸台设置有用于放置焊环或焊片的凹槽或间隙。对于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所述环形凸台包括第一连接管翻边、第二连接管凸台,第二连接管凸台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翻边的内侧,所述第一连接管翻边的外侧抵接于所述壳体翻边的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前端设置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伸入所述第一连接管内,所述套接部的外圆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圆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颈部与所述壳体翻边之间设置有直管,所述直管的一端与所述颈部连接,所述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翻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直管的长度为3mm 15mm,所述套接部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直管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壳体、连接管,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管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直径逐渐收缩的颈部、直径逐渐变大的壳体翻边,所述连接管一端套接于所述颈部内并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颈部与所述连接管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管外圆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直径沿远离壳体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壳体翻边焊接,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壳体翻边固定连接管,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可以保证焊接效果,并且焊接部位少,可以减少焊材消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储液器连接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储液器连接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储液器连接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 I-壳体11-颈部 12——壳体翻边13——直管 2—连接管21—环形凸台 22—第一连接管221—第一连接管翻边 23——第二连接管231——第二连接管凸台 232——套接部 3——焊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实施例一。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壳体I、连接管2,所述壳体I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管2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向壳体I外侧伸出,该连接部包括颈部11、壳体翻边12,颈部11沿远离壳体I的方向直径逐渐收缩,壳体翻边12为喇叭形,壳体翻边12沿远离壳体I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大,使用时,所述连接管2 —端套接于所述颈部11内并伸入所述壳体I内,所述颈部11与所述连接管2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管2外圆设置有环形凸台21,环形凸台21与壳体翻边12相互配合,所述环形凸台21的直径沿远离壳体I的方向逐渐变大,将环形凸台21抵接于所述壳体翻边12的内侧,再将所述环形凸台21与所述壳体翻边12焊接,一方面壳体翻边12通过环形凸台21对连接管2轴向定位,确定连接管2伸入壳体I内的长度,另一方面,通过壳体翻边12、环形凸台21,壳体I与连接管2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方便焊接,在壳体翻边12与环形凸台21之间进行焊接,焊接的效果更好,避免发生气体泄漏。对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壳体I为钢质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压缩机储液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连接管,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管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包括直径逐渐收缩的颈部、直径逐渐变大的壳体翻边,所述连接管一端套接于所述颈部内并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颈部与所述连接管间隙配合,所述连接管外圆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直径沿远离壳体的方向逐渐变大,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壳体翻边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金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