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1078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4 0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包括拦于电站进水口的进水前池外缘处的至少一排拦污栅,所述拦污栅与若干个拦污栅墩联接,所述拦污栅墩的中下部镂空,呈拱桥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拦污栅可以有效的将漂浮物和悬浮物全部阻挡在电站前池之外,被阻挡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经过导引后可直接排至泄水闸下游区域,因此拦污栅的清污量较小;同时由于过水面积大,即便有部分拦污栅堵塞,造成的总体水头损失也是非常小,拦污栅清理期间不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而拦污栅墩的镂空结构可避免产生阻流水态,令电站前池水面整体上较为平稳,让拦污栅的前置设计成为可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构思巧妙,可显著改善电站的拦污拦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电站进水口处的拦污系统。
技术介绍
水电站的进水口是迎着水流方向设置的,进水口的前方是进水前池。由于水中漂浮物较多,为了避免它们进入到机组中,电站的进水口通常都要设置拦污系统。参照图1,传统的拦污系统是这样的,在进水前池3的外缘设置一道拦漂排4,在进水口的入口位置设置多个拦污栅2。拦漂排4是用钢丝绳将多个浮筒串接起来的构件,绳的两头栓在锚固墩上,拦漂排4随着水流小幅度漂动,并藉此阻隔一些体积较大的漂浮污物;拦污栅2是呈栅栏状的构件,它用更细的网格,阻止那些体积较小的漂浮污物,形成第二道屏障。进水口附近的流速往往较大,因此大量小体积漂浮物、尤其是树枝和水生植物会容易朝进水口集中,需要定期清理拦污栅。而现有的电站进水口的拦污栅却由于其位于机组进水口前部,清理时电站需要停机,而且常常是清理不久就很快又会堆积很多新的污物,这样电站会产生较大的水头损失,最大可以达到O. 5m,这对发电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假如强行将拦污栅设置在离进水口较远的地方,则其固定墩容易产生阻流水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有效的将漂浮物和悬浮物全部阻挡在电站前池之外,且基本不产生阻水流态。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包括拦于电站进水口的进水前池外缘处的至少一排拦污栅,所述拦污栅与若干个拦污栅墩联接,所述拦污栅墩的中下部镂空。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拦污栅墩的中下部呈拱桥状,从而形成所述的中下部镂空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拦污栅墩与拦污栅联接的一面呈倾斜的坡面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拦污栅墩的墩厚为I. Om I. 5m,相邻两个拦污栅墩间距为15m 20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拦污栅能兼当拦漂排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将漂浮物和悬浮物全部阻挡在电站前池之外,且由于进水前池外缘处水流下泄顺畅,被阻挡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将不会停留在此水域,经过导引后可直接排至泄水闸下游区域,因此拦污栅的清污量较小;同时由于过水面积大,即便有部分拦污栅堵塞,造成的总体水头损失也是非常小的,均在O. Im以内,拦污栅清理期间不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水头损失的显著降低和运行时间的保障可以大大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益。而拦污栅墩的镂空结构,可避免产生阻流水态,令电站前池水面整体上较为平稳,让拦污栅的前置设计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构思巧妙,可显著改善电站的拦污拦漂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I是传统的电站进水拦污系统的俯视不意图,箭头表不水流方向;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不意图,箭头表不水流方向;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其表现了拦污栅墩的镂空结构; 图4是拦污栅的正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2 图4,一种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包括拦于电站进水口的进水前池外缘处的至少一排拦污栅2,所述拦污栅2与若干个拦污栅墩I联接,所述拦污栅墩I的中下部镂空,呈拱桥状。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拦污栅墩I的中下部呈拱桥状,从而形成所述的中下部镂空结构。实际上,拦污栅墩I的镂空形式不限于拱桥状,但一定要大面积镂空,在满足墩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其对水流的阻碍。如果没有镂空结构,单独呈一墩体的拦污栅墩将会产生严重的阻流水态,这样电站进水前池内将产生严重的环流和漩涡流态,这种恶劣流态将严重影响机组正常运行。因此此处特别设计了拦污栅墩的形状结构。前置的拦污栅2,将替代传统的柔性拦漂排的作用,直接将污物阻挡于进水前池之外。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拦污栅墩I与拦污栅2联接的一面呈倾斜的坡面状。倾斜的联接面,将直接导致拦污栅2也呈倾斜方式布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墩体结构的稳固度,也便于导流污物。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拦污栅墩I的墩厚为I. Om I. 5m,相邻两个拦污栅墩I间距为15m 20m。经实践测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拦污系统之后,电站前池水流流态较好,水流能够较为平缓的通过拦污栅墩,墩群附近基本不产生阻水流态,电站前池水面整体上较为平稳,未见环流及漩涡等不良流态,运行十分平稳。如此一来,电站运行期的水头损失即被大幅降低,发电效益明显提高。以上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拦于电站进水口的进水前池外缘处的至少一排拦污栅(2 ),所述拦污栅(2 )与若干个拦污栅墩(I)联接,所述拦污栅墩(I)的中下部镂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栅墩(I)的中下部呈拱桥状,从而形成所述的中下部镂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拦污栅墩(I)与拦污栅(2)联接的一面呈倾斜的坡面状。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栅墩(I)的墩厚为I. Om I. 5m,相邻两个拦污栅墩(I)间距为15m 20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包括拦于电站进水口的进水前池外缘处的至少一排拦污栅,所述拦污栅与若干个拦污栅墩联接,所述拦污栅墩的中下部镂空,呈拱桥状。本专利技术中的拦污栅可以有效的将漂浮物和悬浮物全部阻挡在电站前池之外,被阻挡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经过导引后可直接排至泄水闸下游区域,因此拦污栅的清污量较小;同时由于过水面积大,即便有部分拦污栅堵塞,造成的总体水头损失也是非常小,拦污栅清理期间不影响电站的正常运行;而拦污栅墩的镂空结构可避免产生阻流水态,令电站前池水面整体上较为平稳,让拦污栅的前置设计成为可能。本专利技术构思巧妙,可显著改善电站的拦污拦漂效果。文档编号E02B15/06GK102966077SQ20121044907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9日专利技术者刘达, 邱静, 黄本胜, 王珍, 王丽雯 申请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电站进水口拦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拦于电站进水口的进水前池外缘处的至少一排拦污栅(2),所述拦污栅(2)与若干个拦污栅墩(1)联接,所述拦污栅墩(1)的中下部镂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达邱静黄本胜王珍王丽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