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升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50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的升降体。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改装时的工期缩短和低成本化的电梯的升降体。电梯(1)的轿厢(2)具备:轿厢用绳轮(16)、梁(17)、动作杆(25)、连动机构(26)。动作杆(25)在上梁(13)上设置一对,并且使紧急停止机构将以高于规定速度的高速下降的轿厢(2)停止。连动机构(26)具备将动作杆(25)彼此连结的连动部(33)和支承部(34)。支承部(34)将连动部(33)的金属线(35)的中央部(35a)支承在与安装于上梁(13)的梁(17)相比靠上方且与上梁(13)在水平方向上并列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的升降体
技术介绍
以往,电梯通过作为升降体的轿厢在升降路内移动,使轿厢移动到任意的楼层。在这样的电梯中,经常进行例如主绳的绕绳方式的变更等改装。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电梯的改装时的工期缩短和低成本化等还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改装时的工期缩短和低成本化的电梯的升降体。实施方式的电梯的升降体具备升降体侧绳轮、绳轮侧梁、动作杆、连动机构。在升降体侧绳轮上悬挂有主绳。绳轮侧梁安装在升降体的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水平梁的至少下表面。绳轮侧梁将升降体侧绳轮支承成旋转自如。动作杆在水平梁的下表面设置有一对。在升降体以高于规定速度的高速下降时,动作杆相对于水平梁向上方位移。动作杆使紧急停止机构将所述升降体停止。连动机构使一对动作杆连动地位移。连动机构具备连动部和支承部。连动部将一对动作杆彼此连结。连动部使一对动作杆连动地位移。支承部将连动部的至少中央部支承在与安装于水平梁下表面的绳轮侧梁相比靠上方且与水平梁在水平方向上并列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的升降体,能够实现改装时的工期缩短和低成本化。附图说明图I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以截面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连动机构的结构的正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连动机构的结构的正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连动机构的结构的正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连动机构的结构的正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连动机构的结构的正视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6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连动机构的结构的正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升降体的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升降体。图I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III-III线以截面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4是 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连动机构的结构的正视图。图I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I设置于建造物(也称为建筑物)的升降路内。电梯I基于对轿厢2内的操作装置的各种按钮和设置于各层的候梯厅的呼叫装置的呼叫按钮进行操作而进行的呼叫登录,来将乘客等搬运到建造物的期望的楼层。升降路遍及建造物的多层地设置。升降路沿着铅垂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如图I所示,电梯I具备一对轿厢用导轨3、作为升降体的轿厢2、作为升降体的对重4、一对对重用导轨5、主绳6、驱动机构7、紧急停止装置8。轿厢用导轨3以直线状延伸且与铅垂方向平行地设置。轿厢用导轨3相互隔开间隔地以平行的状态设置在升降路内。轿厢用导轨3在相互之间将轿厢2定位。轿厢用导轨3将轿厢2支承成在铅垂方向上升降自如。轿厢2在铅垂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收纳在升降路内。轿厢2具备轿厢框9、收容乘客的轿厢室10、主绳悬挂部11、一对动作杆25、连动机构26。轿厢框9形成为能够位于一对轿厢用导轨3之间的大小。轿厢框9形成为框状。轿厢框9具备与水平方向平行的下梁12、与水平方向平行且设于下梁12的上方的上梁13、将下梁12和上梁13的两端彼此连结的一对侧梁14。下梁12和上梁13构成水平梁。轿厢室10形成为设有未图示的开闭门的箱状。轿厢室10以重叠在下梁12之上且夹持在一对侧梁14之间的状态,安装于轿厢框9。在轿厢室10内设有用于进行电梯I的各种操作的操作装置的各种按钮等。如图2及图3所示,主绳悬挂部11具备梁部15、作为升降体侧绳轮的一对轿厢用绳轮16。梁部15具备作为绳轮侧梁的多个梁17、多个旋转支承板18。梁17以直线状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梁17形成为截面字状,并且设有4条。2条梁17相互隔开间隔并与上梁13的下表面13a的中央部重叠,安装于上梁13。另2条梁17相互隔开间隔并与上梁13的上表面13b的中央部重叠,安装于上梁13。这些多个梁17的长边方向与上梁13的长边方向交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4条梁17的长边方向和上梁13的长边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度。4条梁17相互隔开间隔而平行地设置。4条梁17与上梁13交叉。旋转支承板18形成为平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4片。旋转支承板18与2个梁17的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的端部的双方重叠,安装于这些端部。旋转支承板18将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的2个梁17的端部彼此连结。在旋转支承板18中贯通有轿厢用绳轮16的轴20。梁17通过使轿厢用绳轮16的轴20从旋转支承板18贯通,而将轿厢用绳轮16经由旋转支承板18支承成旋转自如。轿厢用绳轮16具备圆盘状的绳轮主体19、从该绳轮主体19的中央贯通的圆柱状的轴20。轴20的轴心与绳轮主体19的两表面正交。轿厢用绳轮16的轴20的两端贯通相互面对的二个旋转支承板18。轿厢用绳轮16的绳轮主体19的表面配置为与梁17的长边方向平行。轿厢用绳轮16通过轴20的两端将相互面对的二个旋转支承板18贯通,被旋转支承板18、即梁部15旋转自如地支承。此外,轿厢用绳轮16通过使轴20的两端贯通相互面对的二个旋转支承板18,而在梁部15的梁17的长边方向(即水平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轿厢用绳轮16在下侧悬挂有主绳6。对重4在铅垂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收容在升降路内。在对重4的上端旋转自如地安装有对重用绳轮52。对重用绳轮52悬挂于主绳6。对重用导轨5以直线状延伸并且与铅垂方向平行地设置。对重用导轨5以相互隔 开间隔而平行的状态设置在升降路内。对重用导轨5在相互之间将对重4定位。对重用导轨5将对重4在铅垂方向上升降自如地支承。主绳6的两端固定于升降路的吊顶等。主绳6的一端部悬挂在轿厢2的主绳悬挂部11的轿厢用绳轮16的下侧,主绳6的另一端部悬挂在对重4的对重用绳轮52的下侧。这样,主绳6被设置为使得轿厢2和对重4互相沿上下相反方向升降。电梯I为悬挂式电梯。此外,电梯I作为绕绳方式采用将轿厢2及对重4悬吊在主绳6上的所谓2 1绕绳方式。如图I所示,驱动机构I例如设置在设于升降路上方的机房等中。驱动机构7具备未图示的周知的卷扬机、以及安装于该卷扬机的输出轴的驱动绳轮21。卷扬机安装于机房的地面等。驱动绳轮21在上侧悬挂有主绳6的位于对重4和轿厢2之间的部分。驱动机构7为,卷扬机对驱动绳轮21进行旋转驱动,使主绳6在升降路内移动,使轿厢2和对重4升降。此外,驱动机构7的卷扬机设置有能够限制主绳6移动的制动器。制动器能够使主绳6不移动。如图I所示,紧急停止装置8具备调速器22、调速器绳索23、一对紧急停止机构24。调速器22设置在机房等中。调速器22具备固定于机房等的调速器主体27、以及旋转自如地设置于调速器主体27的调速器绳轮28。调速器绳轮28与调速器绳索23连动转动。调速器绳索23与轿厢2的升降动作连动,进行无接头行进(循环行进)。若调速器绳索23的移动速度、即轿厢2的移动速度高于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升降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升降体侧绳轮,悬挂有主绳;绳轮侧梁,安装于升降体的与水平方向平行的水平梁的至少下表面,并且将所述升降体侧绳轮支承成旋转自如,而且,该绳轮侧梁与所述水平梁交叉;动作杆,在所述水平梁的下表面设有一对,并且在所述升降体以高于规定速度的高速下降时,该动作杆相对于所述水平梁向上方位移而使紧急停止机构将所述升降体停止;以及连动机构,使所述一对动作杆连动地向上方位移;所述连动机构具备:连动部,将所述一对动作杆彼此连结,使该一对动作杆连动地向上方位移;以及支承部,将所述连动部的至少中央部支承在与安装于所述水平梁下表面的所述绳轮侧梁相比靠上方且与所述水平梁在水平方向上并列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严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