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伟东专利>正文

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甲癣的足癣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06111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甲癣的足癣粉及其制备方法。目前临床上治疗手癣、足癣、甲癣大多数使用抗真菌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较大。治疗手足癣的中药产品种类繁多,但效果都不确切。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水杨酸50-80份、硼砂100-150份、苯甲酸30-50份、呋喃西林1-3份、氧化锌10-20份、石膏10-20份、枯矾10-20份、滑石粉20-30份、沸石30-40份制备而成;其中西药原料有很好的抗真菌作用,中药原料可以产生远红外辐射效果,两者结合后产生了双重作用,对治疗手癣、足癣和甲癣具有显著的医疗效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临床试验,共观察803例手癣、足癣和甲癣患者,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8.5%,两组比较P<0.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尤其是用中西药配伍制备而成的足癣粉,属于药物制备

技术介绍
手癣、足癣和甲癣是皮肤癣菌侵犯掌、跖、指(趾)间表皮和指(趾)甲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俗称手癣为“鹅掌风足癣为“脚气”,甲癣为“灰指甲”。三者常可彼此传染,相继发病,也可仅侵犯一处单独发生。其中以足癣最为常见,是真菌病中发病率 最高的一种。在我国江淮流域以南,潮湿温暖地区,夏季成人患病率达50 — 60%,由接触而传染。由于掌、跖表皮细胞更替时间长,角质层厚,汗腺多,又无皮脂腺,而且双足经常穿着鞋袜,密不透风,汗液蒸发困难,使之局部温度高,湿度大,角质层常被浸溃变软,表皮酸碱度改变,遂为真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或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接触病人的鞋抹、手套、共用拖鞋、毛巾和浴池等.则很易被感染。手癣多由足癣感染而来,甲癣多由手癣、足癣蔓延而来,但亦可通过另外途径单独被感染。手癣与足癣多见于成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时轻时重,长期迁延不愈。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有鳞屑角化、水疱与擦烂三型之分,临床上多呈鳞屑角化型表现,初起手、趾间、足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疱,伴有明显瘙痒,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宽深,失去正常的光泽与柔韧性,出现小片状脱屑,触之粗糙,久之整个手足掌受累。到冬季,干裂加剧,自觉疼痛。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如树皮状。甲癣表现为甲板增厚、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前缘如虫蚀状,残缺不整,久之甲板全被破坏,变形、增厚、受损指甲轻者I一2个,重者大部分或全部分指甲受累。有时可并发甲沟炎。甲癣病程缓慢,如不医治,终生难愈。中医认为手足癣与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或相互接触,传染而成。甲癣由于湿毒内蕴,爪甲失去荣养所致。目前临床上治疗手癣、足癣、甲癣大多数使用抗真菌药治疗。如I一2%益康唑霜、咪康唑软膏、克霉唑软膏或其他抗真菌药外用。内服的有灰黄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使用抗真菌药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以消化道反应较常见,长期应用可见肝脏中毒、白细胞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局部应用时可有刺激性和烧灼感。而且使用时间较长,需1-2个月以上。目前市场上治疗手足癣的中药产品种类繁多,但效果都不确切。与本专利技术产品有类似的足光散有清热燥湿,杀虫敛汗,用于角化型手足癣及臭汗症。但有使皮肤干燥脱屑的副作用,而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复发。中医使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中药疗效并不显著,并且煎药不方便,患者不容易接受。中药中存在着许多杀灭真菌的品种,在治疗手癖、足癖和甲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更好的,兼顾了中西药物优点的中西结合药物,提高对手癣、足癣和甲癣的治愈率,是本专利技术的意义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其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用于治疗手足癣及甲癣,克服现有同类药物效果不佳,毒副作用大的不足。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主要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 水杨酸50-80份、硼砂100-150份、苯甲酸30-50份、呋喃西林I_3份、氧化锌10-20份、石骨10-20份、枯帆10-20份、滑石粉20-30份、沸石30-40份; 上述原料的制备方法是 (1)取水杨酸、苯甲酸、呋喃西林及氧化锌一起研磨至100-300目细粉并混合均匀得混合西药粉备用; (2)取石膏、枯矾、硼砂、滑石粉及沸石分别粉碎成100-300目细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 中药粉备用; (3)将混合西药粉加入混合中药粉中研磨,并混合均匀即得。上述原料加入赋形剂中能制备成软膏剂。上述药物均记载在最新版的《中国药典》上。采取上述措施的本专利技术,其中所用的中药原料滑石粉、氧化锌、石膏、沸石、硼砂和枯矾,不仅具有解毒、杀虫、除湿及止痒外用治疗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远红外线辐射功能;在常温下向外部发射出生物体极易吸收的4-16微米的远红外线,该射线能被生物体所吸收,促使生物体内分子产生共振,激活生物体内的细胞,使生物体组织细胞的通透性、生物组织活性功能的恢复得到加强,使组织张力下降,促进伤口愈合。本专利技术中的西药原料苯甲酸与水杨酸、呋喃西林配合有很好的抗真菌效果。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远红外辐射和药物功能的双重作用,对治疗手癣、足癣和甲癣具有显著的医疗效果。同时对湿疹、脓疱疮等皮肤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产品克服单用西药治疗副作用大,用中药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疗效并不显著,并且煎药不方便,患者不容易接受的不足。凸显了双重作用而加强了治疗效果O本专利技术足癣粉对手癣、足癣和甲癣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利用本专利技术进行临床试验,共观察803例手癣、足癣和甲癣患者,治疗组401例,取本专利技术溶于水后浸泡患处治疗,对照组402例用西药达克宁软膏外用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8. 5%,两组比较P〈0. 05。临床实验情况 (I)临床资料 (I. I)、一般资料1998-2011年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皮肤病防治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对803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治疗组401例中,男206例,女195例,平均年龄(31. 35+1. 26),平均病程(3. 57+0. 26)年,对照组402例中,男200例,女202例,平均年龄(29. 20+2. 05),平均病程(2. 17+0. 62)年。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情轻重等资料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具有可比性。(I. 2)诊断标准参照吴志华主编的《皮肤性病学》(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进行。临床表现手癣与足癣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有鳞屑角化、水疱与擦烂三型之分,临床上多呈鳞屑角化型表现,初起手、趾间、足及其侧缘反复出现深在性水疱,伴有明显瘙痒,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宽深,失去正常的光泽与柔韧性,出现小片状脱屑,触之粗糙,久之整个手足掌受累。到冬季,干裂加剧,自觉疼痛。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无汗,如树皮状。甲癣表现为甲板增厚、翘起,甲板与甲床分离,前缘如虫蚀状,残缺不整,久之甲板全被破坏,变形、增厚、受损指甲轻者I一2个,重者大部分或全部分指甲受累。有时可并发甲沟炎。(I. 3)纳入标准A、12飞5岁手足癣、甲癣患者,性别不限,自愿受试者。B、无合并湿疹、银屑病、按触性皮炎、外伤、过敏性皮肤病等。C、治疗前三周内未服用过抗真菌药,局部也未使用过抗真菌药。D、经真菌学镜检和真菌培养确诊的患者。(2)治疗方法 (2. I)治疗组用本专利技术足癣粉散剂40克以沸水三斤溶解后凉温到合适温度后浸泡患处,20分钟至30分钟,每日二次。2周为I疗程。 (2. 2)对照组使用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的达克宁软膏(化学名硝酸咪康唑软膏),外涂患处,每日早晚各I次。2周为I疗程。(3)治疗结果 (3. I)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皮损处真菌学检查阴性,皮肤损害消失;显效皮损处真菌检查转阴,皮肤损害消退80% ;有效皮损处真菌检查转阴,皮肤损害消退60% ;无效皮损处真菌检查阳性,皮肤损害消退不足30%或反见增多。治疗前后观察记录各型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涂布部位如有灼烧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甲癣的足癣粉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癣粉主要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水杨酸50?80份、硼砂100?150份、苯甲酸30?50份、呋喃西林1?3份、氧化锌10?20份、石膏10?20份、枯矾10?20份、滑石粉20?30份、沸石30?40份;上述原料的制备方法是:(1)取水杨酸、苯甲酸、呋喃西林及氧化锌一起研磨至100?300目细粉并混合均匀得混合西药粉备用;(2)取石膏、枯矾、硼砂、滑石粉及沸石分别粉碎成100?300目细粉,混合均匀得到混合中药粉备用;(3)将混合西药粉加入混合中药粉中研磨,并混合均匀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东潘忠艳
申请(专利权)人:唐伟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