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显示卡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478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散热装置,包含复数个散热鳍片以及一S形热管。S形热管固定于散热鳍片上。S形热管具有一吸热段、一第一散热段以及一第二散热段。第一散热段自吸热段的一端朝一第一方向弯折成形,且第二散热段自第一散热段的一端朝一第二方向弯折成形,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及显示卡模块,尤指一种具有S形热管且S形热管的吸热段位于最侧边的散热装置,及应用此散热装置的显示卡模块。
技术介绍
散热装置与电子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电子产品在运作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因阻抗的影响而产生不必要的热能,如果这些热能不 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积在电子产品内部的电子元件上,电子元件便有可能因为不断升高的温度而损坏。因此,散热装置的优劣影响电子产品的运作甚巨。目前,电子产品最常用的散热装置是通过将热管的一端接触会产生热的电子元件,另一端连接散热鳍片,并以风扇对散热鳍片进行散热。因应不同的散热需求,目前已发展出具有一吸热段与二散热段的S形热管。然而,现有S形热管的吸热段位于两个散热段之间,对于大面积的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S形热管且S形热管的吸热段位于最侧边的散热装置,及应用此散热装置的显示卡模块,以解决上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复数个散热鳍片;以及一 S形热管,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上,该S形热管具有一吸热段、一第一散热段以及一第二散热段,该第一散热段自该吸热段的一端朝一第一方向弯折成形,该第二散热段自该第一散热段的一端朝一第二方向弯折成形,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该第一散热段与该第二散热段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一第一侧,该吸热段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一第二侧,该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对。一第一固定槽以及一第二固定槽形成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一侧,一第三固定槽形成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二侧,该第一固定槽位于该第二固定槽与该第三固定槽之间,该第一散热段固定于该第一固定槽中,该第二散热段固定于该第二固定槽中,该吸热段固定于该第三固定槽中。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二侧还连接一底座,该底座形成有一第四固定槽,以收容固定该吸热段于其中。还包含一导热基座,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二侧,该吸热段夹设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与该导热基座之间。还包含一风扇,设置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一侧。该风扇的转动轴心位于该第一散热段与该第二散热段之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不卡,包含一显不晶片;一散热装置,设置于该显示卡上,该散热装置包含复数个散热鳍片;以及一 S形热管,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上,该S形热管具有一吸热段、一第一散热段以及一第二散热段,该第一散热段自该吸热段的一端朝一第一方向弯折成形,该第二散热段自该第一散热段的一端朝一第二方向弯折成形,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该吸热段用以吸收该显示晶片产生的热量。该第一散热段与该第二散热段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一第一侧,该吸热段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一第二侧,该第二侧与该第一侧相对。一第一固定槽以及一第二固定槽形成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一侧,一第三固定槽形成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二侧,该第一固定槽位于该第二固定槽与该第三固定槽之间,该第一散热段固定于该第一固定槽中,该第二散热段固定于该第二固定槽中,该吸热段固定于该第三固定槽中。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二侧还连接一底座,该底座形成有一第四固定槽,以收容固定该吸热段于其中。该散热装置另包含一导热基座,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二侧,该吸热段夹设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与该导热基座之间,该导热基座接触该显示晶片,以将该显示晶片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该吸热段。该散热装置另包含一风扇,设置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的该第一侧。该风扇的转动轴心位于该第一散热段与该第二散热段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S形热管的吸热段位于最侧边,可以使与二散热段接触的散热鳍片的受热面积更大、更平均,可有效增进大面积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卡模块的立体图;图2为图I中的显示卡模块的侧视图;图3为图I中的显示卡模块的爆炸图;图4为图I中的显示卡模块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5为图3中的散热装置的爆炸图;图6为图4中的散热装置的爆炸图;图7为图3中的风扇设置于散热鳍片上的俯视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显示卡模块;10显示卡;12、12’、12"散热装置;100显示晶片;120散热鳍片;122S形热管;126导热基座;128风扇;130底座;1200第一固定槽;1202第二固定槽;1204第三固定槽;1300第四固定槽;1220吸热段;1222第一散热段;1224第二散热段;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S1第一侧;S2第二侧;C转动轴心。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6,图I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卡模块I的立体图,图2为图I中的显示卡模块I的侧视图,图3为图I中的显示卡模块I的爆炸图,图4为图I中的显示卡模块I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图5为图3中的散热装置12的爆炸图,图6为图4中的散热装置12的爆炸图。如图I至图4所示,显示卡模块I包含一显示卡10以及一散热装置12。显示卡10包含一显示晶片100。散热装置12设置于显示卡10上,用以对显示卡10的显示晶片100进行散热。需说明的是,散热装置12也可设置于其他电子元件上,不以设置于显示卡10上为限。如图I至图6所示,散热装置12包含复数个散热鳍片120、两个S形热管122、一导热基座126以及两个风扇128。S形热管122固定于散热鳍片120上。需说明的是,两侧的S形热管122以及风扇128的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大致相同,以下仅利用单侧的S形热 管122以及风扇128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特点。S形热管122具有一吸热段1220、一第一散热段1222以及一第二散热段1224。第一散热段1222自吸热段1220的一端朝一第一方向Dl弯折成形,且第二散热段1224自第一散热段1222的一端朝一第二方向D2弯折成形,其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l相反(如图5与图6所示)。换言之,吸热段1220位于S形热管122的最侧边。吸热段1220用以吸收显示晶片100产生的热量,再将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段1222与第二散热段1224。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段1222与第二散热段1224固定于散热鳍片120的一第一侧SI,且吸热段1220固定于散热鳍片120的一第二侧S2,其中第二侧S2与第一侧SI相对。如图5与图6所示,一第一固定槽1200以及一第二固定槽1202形成于散热鳍片120的第一侧SI,且一第三固定槽1204形成于散热鳍片120的第二侧S2,其中第一固定槽1200位于第二固定槽1202与第三固定槽1204之间。S形热管122的第一散热段1222固定于第一固定槽1200中,第二散热段1224固定于第二固定槽1202中,且吸热段1220固定于第三固定槽1204中。于实际应用中,可利用焊接、卡合结构或其他固定方式将S形热管122固定于散热鳍片120上。导热基座126固定于散热鳍片120的第二侧S2,其中S形热管122的吸热段1220夹设于散热鳍片120与导热基座126之间。导热基座126可由铜或其他导热材料制成。此夕卜,风扇128设置于散热鳍片120的第一侧SI。换言之,风扇128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复数个散热鳍片;以及一S形热管,固定于该复数个散热鳍片上,该S形热管具有一吸热段、一第一散热段以及一第二散热段,该第一散热段自该吸热段的一端朝一第一方向弯折成形,该第二散热段自该第一散热段的一端朝一第二方向弯折成形,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舜友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