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调速器,包括与电机相连接的可控硅Q1和控制所述可控硅Q1的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所述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包括单向移相控制电路、双向移相控制电路和开关变阻器VR1,所述开关变阻器VR1上设置有变阻器和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和变阻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变阻器与所述单向移相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切换单向移相控制电路与双向移相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调速器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的将开关组件与变阻器的电刷相配合,由变阻器上电刷的滑动来控制开关组件的通断,当电机本体开始运行时,通过调节变阻器上的电刷改变阻值大小从而改变导通角,以达到改变电机所获得的电压,控制转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调速器。
技术介绍
交直流两用电机由于生产工艺简单及免维护等优点,一直是电动工具及园林工具所首选的电机类型,由于此类型电机存在空载功耗大、效率底及低电压输出时误触发及无触发的问题,一般均使用相位调节控制导通角来控制电机转速,而目前的调速控制器当需要最大功率输出时必须使用带有银触点的开关进行短接可控硅,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能同时实现双向可控硅单向及双向相位控制的电机调速器。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电机调速器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与电机相连接的可控硅Ql和控制所述可控硅Ql的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所述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包括单向移相控制电路、双向移相控制电路和开关变阻器VR1,所述开关变阻器VRl上设置有变阻器和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和变阻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变阻器与所述单向移相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切换单向移相控制电路与双向移相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本技术提供的电机调速器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包括与所述可控硅Ql触发端相连接的双向触发二极管Q2、电阻R1、电阻R2、电容Cl、电容C2和二极管D1,所述电阻Rl与所述变阻器中的可变电阻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变阻器中的电刷相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二极管Q2相连接,所述电容Cl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Q2相连接,另外一端与公共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和二极管Dl并联后一端与所述开关组件相连接,另外一端与公共端相连接。当所述变阻器处于变阻滑动过程中,所述开关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Q2、电阻Rl、电阻R2、电容Cl、电容C2和二极管Dl构成单向移相控制电路;当所述变阻器处于终点时,所述开关组件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Q2、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l构成双向移相控制电路。所述开关变阻器VRl还并联一电位器VR2,所述电位器VR2与所述电阻Rl和电阻R2相连接。所述变阻器包括可变电阻、与所述可变电阻相连接的电刷,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电刷相配合。所述开关组件为导电体,所述电刷与所述导电体相接触,构成通断开关。所述电刷至少设置有三个触点,分别是作为公共接线的公共触点、与所述开关组件相连接的开关触点以及与所述可变电阻相连接的可变电阻触点。所述变阻器本体为直滑变阻器本体,所述可变电阻为条形结构,所述导电体为与所述可变电阻平行的条形结构,所述可变电阻与所述导电体之间设置有条形公共导电连接体,所述电刷的公共触点压靠在所述公共导电连接体上。所述变阻器本体为旋转变阻器本体,所述可变电阻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导电体为与所述可变电阻同圆心的圆弧形结构,在所述可变电阻的圆心处设置有公共导电连接体,所述电刷的公共触点位于所述可变电阻的圆心处,并与所述公共导电连接体相连接。所述可变电阻与所述公共导电连接体相连通,所述可变电阻的两端以及所述导电体上均设有接线引脚。 所述可变电阻、导电体以及公共导电连接体上均设有接线引脚。所述可变电阻由多个并列设置并相互连通的电阻件构成。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电机调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技术巧妙的将开关组件与变阻器的电刷相配合,使其成为一体式结构,由变阻器上电刷的滑动来控制开关组件的通断,结构简单、部件少、装配方便、产品成本低、通断灵敏;当电机本体开始运行时,通过调节变阻器上的电刷改变阻值大小从而改变导通角,以达到改变电机所获得的电压,控制转速;其次,通过电刷的滑动改变变阻器的接入阻值及开关组件的通断,实现直流大力矩启动及低功耗运行,及无触点全接通控制,使电机能在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下工作,且所述的控制回路和主回路结构简单,所用零部件较少,相互之间电路连接方便,生产成本低;再次,本技术的变阻器与开关组件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并且该连接方式适用于各种变阻器,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增加开关后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中变阻器本体为直滑变阻器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变阻器本体为旋转变阻器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可变电阻由多个并列设置并相互连通的电阻件构成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开关变阻器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按照本技术提供的电机调速器实施例,包括与电机相连接的可控硅Ql和控制所述可控硅Ql的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所述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包括单向移相控制电路、双向移相控制电路和开关变阻器VR1,所述开关变阻器VRl上设置有变阻器和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和变阻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变阻器与所述单向移相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切换单向移相控制电路与双向移相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本技术巧妙的将开关组件与变阻器的电刷2相配合,使其成为一体式结构,由变阻器上电刷2的滑动来控制开关组件的通断,当电机本体开始运行时,通过调节变阻器上的电刷2改变阻值大小从而改变导通角,以达到改变电机所获得的电压,控制转速,通过电刷2的滑动改变变阻器的接入阻值及开关组件的通断,实现直流大力矩启动及低功耗运行,及无触点全接通控制,使电机能在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下工作,且所述的控制回路和主回路结构简单,所用零部件较少,相互之间电路连接方便,生产成本低;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包括与所述可控硅Ql触发端相连接的双向触发二极管Q2、电阻R1、电阻R2、电容Cl、电容C2和二极管D1,所述电阻Rl与所述变阻器中的可变电阻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所述变阻器中的电刷2相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二极管Q2相连接,所述电容Cl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Q2相连接,另外一端与公共端相连接,所述电容C2和二极管Dl并联后一端与所述开关组件相连接,另外一端与公共端相连接。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当所述变阻器处于变阻滑动过程中,所述开关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Q2、电阻R1、电阻R2、电容Cl、电容C2和二极管Dl构成单向移相控制电路;当所述变阻器处于终点时,所述开关组件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所述双向触发二极管Q2、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l构成双向移相控制电路。参见图1,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开关变阻器VRl还并联一电位器VR2,所述电位器VR2与所述电阻Rl和电阻R2相连接。所述电位器VR2起到微调的作用,用于消除安装误差。参见图2,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可以优选的在电路中设置开关K,实现开关功能。参见图3至图6,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变阻器包括可变电阻I、与所述可变电阻I相连接的电刷2,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电刷2相配合。所述开关组件为导电体3,所述电刷2与所述导电体3相接触,构成通断开关。所述电刷2至少设置有三个触点,分别是作为公共接线的公共触点21、与所述开关组件相连接的开关触点22以及与所述可变电阻相连接的可变电阻触点23。本技术巧妙的将开关组件与变阻器的电刷2相配合,使其成为一体式结构,由变阻器上电刷2的滑动来控制开关组件的通断,结构简单、部件少、装配方便、产品成本低、通断灵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调速器,包括与电机相连接的可控硅Q1和控制所述可控硅Q1的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信号发生及触发电路包括单向移相控制电路、双向移相控制电路和开关变阻器VR1,所述开关变阻器VR1上设置有变阻器和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和变阻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变阻器与所述单向移相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切换单向移相控制电路与双向移相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春开,张先林,
申请(专利权)人:科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