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易拔插头,含有插座体、插座盖、紧固螺栓和铜插片,插座盖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插座体上,插座体上设有电线连接端;在所述插座体的上端设有第一空腔,在第一空腔的下端设有第二、第三空腔,在第一空腔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第二传递杆,在第一空腔的两侧设有第一、第二按钮;在所述第二、第三空腔内设置第一、第二顶杆,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第一、第二传递杆呈“丁”字形结构,其底端连接在插座体上,其上端的一头顶在第一或第二顶杆的上端,另一头顶在第一或第二按钮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按钮和顶杆结构能将插头上的铜插片从插座中轻易地拔出,用单手即能拔出三眼插头,是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和安全的插头产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工用品
,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按钮和顶杆结构将插头在插座上向上顶起,从而比较容易地从插座中拔出的易拔插头。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计算机、办公电器和家用电器产品的增多,各个单位和家庭都会使用不少插头和插座。而且,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少插头和插座使用的都是三眼插头和插座。在实际使用中有些插头与插座是相对固定的接插在一起的,而有些插头与插座出于需要则须经 常地插拔。目前使用的三眼插头接插的是比较紧的,要实现单手拔出还是相当困难的,有时用双手拔出(需要用一只手按住插座,用另一只手拔出插头)也还要用较大的力气。这样,作为经常需要插拔的三眼插头在使用上就会不甚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三眼插头能单手拔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易拔插头,通过插头上的按钮和顶杆结构能将插头在插座上向上顶起,从而能用单手将三眼插头方便地从插座中拔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拔插头,含有插座体、插座盖、紧固螺栓、中间铜插片、左侧铜插片、右侧铜插片,所述插座盖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插座体上,所述插座体上设有电线连接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体的上端(与插座盖之间)设有第一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下端设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传递杆和第二传递杆,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按钮头延伸至第一空腔壁外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传递杆和第二传递杆呈“丁”字形结构,“丁”字形结构的底端连接在第一空腔下端一侧的插座体上,“丁”字形结构上端的一头顶在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的上端,“丁”字形结构上端的另一头顶在第一按钮或第二按钮的内侧。进一步,在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上端设有限位结构,在所述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的内侧端面设有限位结构。本技术一种易拔插头的积极效果是利用插头上的按钮和顶杆结构能将插头上的铜插片从插座中轻易地垂直拔出,无需再用一只手按住插座,用另一只手拔出插头,用单手即能拔出三眼插头;是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也更安全的插头产品;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和推广。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一种易拔插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I、插座体;2、插座盖;3、紧固螺栓;4、第一空腔;501、中间铜插片;502、左侧铜插片;503、右侧铜插片;601、第二空腔;602、第三空腔;701、第一顶杆;702、第二顶杆;801、第一弹簧;802、第二弹簧;901、第一传递杆;902、第二传递杆;1001、第一按钮;1002、第二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一种易拔插头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需要指出,本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案。参见附图I。一种易拔插头,含有插座体I、插座盖2、紧固螺栓3、中间铜插片501、·左侧铜插片502、右侧铜插片503,所述插座盖2通过紧固螺栓3连接在插座体I上,所述插座体I上设有电线连接端。上述结构件可采用现有技术制造和组装。本技术在实施中要注意的是在所述插座体I的上端,即在插座体I上端与插座盖2下端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空腔4,再在所述第一空腔4的下端两侧,既在中间铜插片501与左侧铜插片502、中间铜插片501与右侧铜插片503之间的位置设置两个竖直的小空腔一第二空腔601和第三空腔602 (图中未示);在所述第一空腔4下端的两侧角上设置第一传递杆901和第二传递杆902 (图中未示);再在所述第一空腔4的两侧(插座体I的壁上)各设置一个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置按钮头延伸至第一空腔4外的第一按钮1001和第二按钮1002。所述第一按钮1001和第二按钮1002可采用绝缘塑料制造,其内侧端面应有一定的面积。然后,在所述第二空腔601内设置第一顶杆701,在所述第一顶杆701上套接第一弹簧801 ;在所述第三空腔602内设置第二顶杆702 (图中未示),在所述第二顶杆702上套接第二弹簧802(图中未示)。应选用规格大小和弹力合适的第一弹簧801和第二弹簧802,以保证它们能放置在第二空腔601和第三空腔602内并能保证第一传递杆901和第二传递杆902的复位能力。可将所述的第一传递杆901和第二传递杆902做成“丁”字形结构,将“丁”字形结构的底端活动连接在第一空腔4下端一角的插座体I上,这样,“丁”字形结构上端的一头就会顶在第一顶杆701或第二顶杆702的上端,“丁”字形结构上端的另一头就会顶在第一按钮1001或第二按钮1002的内侧端面。为保证“丁”字形结构上端的连接效果,可在所述第一顶杆701和第二顶杆702上端的端面上设置限位结构,在所述第一按钮1001和第二按钮1002的内侧端面上设置限位结构。本技术一种易拔插头的工作过程为当三眼插头插在插座中时,第一顶杆701和第二顶杆702的下端是直接顶住插座的。当需要从插座中拔出三眼插头时,可用手指向内按压插头体I两边的第一按钮1001和第二按钮1002,手指按压的力通过第一传递杆901和第二传递杆902将第一顶杆701和第二顶杆702向下顶出,这样,中间铜插片501、左侧铜插片502和右侧铜插片503就被从插座中垂直顶起,它们与插座中导电铜片的插接关系被松开,彼此不再相互连接,于是,三眼插头就能用单手方便地从插座中取出。当使用者的手指松开第一按钮1001和第二按钮1002时,在第一弹簧801和第二弹簧802的作用下,第一传递杆901和第二传递杆902会迅速复位,收缩在第二空腔601和第三空腔602内,三眼插头 可正常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易拔插头,含有插座体、插座盖、紧固螺栓、中间铜插片、左侧铜插片、右侧铜插片,所述插座盖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插座体上,所述插座体上设有电线连接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体的上端设有第一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下端设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传递杆和第二传递杆,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按钮头延伸至第一空腔壁外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传递杆和第二传递杆呈“丁”字形结构,“丁”字形结构的底端连接在第一空腔下端一侧的插座体上,“丁”字形结构上端的一头顶在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的上端,“丁”字形结构上端的另一头顶在第一按钮或第二按钮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易拔插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上端设有限位结构,在所述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的内侧端面设有限位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易拔插头,含有插座体、插座盖、紧固螺栓和铜插片,插座盖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插座体上,插座体上设有电线连接端;在所述插座体的上端设有第一空腔,在第一空腔的下端设有第二、第三空腔,在第一空腔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第二传递杆,在第一空腔的两侧设有第一、第二按钮;在所述第二、第三空腔内设置第一、第二顶杆,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弹簧;所述第一、第二传递杆呈“丁”字形结构,其底端连接在插座体上,其上端的一头顶在第一或第二顶杆的上端,另一头顶在第一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拔插头,含有插座体、插座盖、紧固螺栓、中间铜插片、左侧铜插片、右侧铜插片,所述插座盖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插座体上,所述插座体上设有电线连接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座体的上端设有第一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下端设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下端的两侧设有第一传递杆和第二传递杆,在所述第一空腔的两侧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按钮头延伸至第一空腔壁外的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第一顶杆,所述第一顶杆上套接有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第二顶杆,所述第二顶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传递杆和第二传递杆呈“丁”字形结构,“丁”字形结构的底端连接在第一空腔下端一侧的插座体上,“丁”字形结构上端的一头顶在第一顶杆或第二顶杆的上端,“丁”字形结构上端的另一头顶在第一按钮或第二按钮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良,蒋雷,方孟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