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容器浸渍处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0350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22:47
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渍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力电容器的真空罐、存储绝缘介质油的真空储油罐和用于浸放电力电容器的大油槽,一真空泵系统通过抽气管连接到真空罐;一导油管一端与所述真空储油罐底部连接,其另一端嵌入真空罐内并位于所述大油槽上方,从而将来自所述真空储油罐内绝缘介质油传输到大油槽内;一抽气注油管的上出口高于所述大油槽内液面,此抽气注油管下开口与电力电容器连接,在抽气注油管上靠近电力电容器位置开设有注油口;电力电容器外壁和大油槽外壁及槽内部液体介质中设置有超声波发生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绝缘介质油中溶入的气体、被缘介质油封入固体介质层间及介质与铝箔层间的局部少许低真空气体更容易被排挤出来并由绝缘介质油来填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容器,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容器真空浸溃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电力电容器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电力电容器真空脱气、干燥与浸溃处理都是将电力电容器半成品放在真空罐内采用双抽单注或群抽单注或群抽浸泡式的处理方法,产品浸溃质量与真空度、温度和时间有关尤其与真空度密切相关,但因受整个真空浸溃系统的空间较大、漏气点多密封性难以保证、所有材料在极高真空环境下均会析气、液体介质有饱和蒸汽压存在和真空设备本身极限真空度的限制,所以真空度的提高是有限的,现有设备可达真空度气体分压强为O. IPa,因此通过提高真空度改善产品性能已接近其极限; 另一方面电容器元件固体介质层间缝隙很小,一般只有O. 5 I. 5μπι,而同时液体介质有一定的粘度,如被液体介质封入固体介质层间及固体介质与铝箔层间的少许低真空气体(泡),此时就很难被排挤出来而由液体介质来填充,电力电容器真空浸溃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电容器元件固体介质层间及介质层与极板铝箔层间的空气完全排挤掉并由优质液体介质来填充,而如果固体介质层间及介质与铝箔层间有气泡存在那怕是极少数这样的气泡存在都将严重影响电力电容器的质量和寿命;再次,现有技术中申请人认为绝缘介质油与固体介质未充分浸润,从而制约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再次,电力电容器的绝缘介质油有一定的粘度,如被液体介质封入固体介质层及固体与铝箔层间的少许低真空气体(泡)此时就很难被排挤出来而由液体介质来填充,而如果固体介质层间及固体介质与铝箔层间有气泡存在那怕是极少数这样的气泡存在都将严重影响电力电容器的质量和寿命。再次,现有电力电容器真空浸溃处理过程约需要72h 96h时间一般较长、生产效率较低、能耗大和经济效益差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溃处理的装置,此装置有利于绝缘介质油中溶入的气体、被绝缘介质油封入固体介质层间及介质与铝箔层间的局部少许低真空气体(泡)更容易被排挤出来并由绝缘介质油来填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溃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力电容器的真空罐、存储绝缘介质油的真空储油罐和用于浸放电力电容器的大油槽,一真空泵系统通过抽气管连接到真空罐;一导油管一端与所述真空储油罐底部连接,其另一端嵌入真空罐内并位于所述大油槽上方,从而将来自所述真空储油罐内绝缘介质油传输到大油槽内;一抽气注油管的上出口高于所述大油槽内液面,此抽气注油管下开口与电力电容器连接,在抽气注油管上靠近电力电容器位置开设有注油口 ;所述电力电容器外壁设置有超声波发生部件。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位于大油槽内绝缘介质油中设置有第二超声波发生部件。2.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力电容器外壁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超声波发生部件或者四周均设置有第一超声波发生部件。3.上述方案中,所述大油槽外壁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三超声波发生部件或者四周均设置有第三超声波发生部件。4.上述方案中,一加热器层外附于所述真空罐外表面,加热器层另一表面覆盖有一隔尚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I、本技术用于电容器浸溃处理的装置,在向所述电力电容器壳体内缓慢注入绝缘介质油时,开启位于所述电力电容器外壁的超声波发生部件,在电力电容器内部形成·超声波,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比现有技术有利于绝缘介质油中溶入的气体,以及电容器元件固体介质层间及固体介质层与极板铝箔层间的空气更彻底排除。2、本技术用于电容器浸溃处理的装置,其大油槽外壁及槽内部液体介质中设置有超声波发生部件,所述步骤四和步骤五中,同时开启位于大油槽外壁及槽内部液体介质中的超声波发生部件,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排除电容器元件固体介质层间及固体介质层与极板铝箔层间的空气达到更彻底和完善。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用于电容器浸溃处理的装置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电力电容器;2、真空罐;3、绝缘介质油;4、真空储油罐;5、大油槽;6、真空泵系统;7、抽气管;8、抽气注油管;9、导油管;10、注油口 ;lla、第一超声波发生部件;llb、第二超声波发生部件;llc、第三超声波发生部件;12、加热器层;13、隔离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 :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溃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力电容器I的真空罐2、存储绝缘介质油3的真空储油罐4和用于浸放电力电容器I的大油槽5,一真空泵系统6通过抽气管7连接到真空罐;一导油管9 一端与所述真空储油罐4底部连接,其另一端嵌入真空罐2内并位于所述大油槽5上方,从而将来自所述真空储油罐4内绝缘介质油3传输到大油槽5内;一抽气注油管8的上出口高于所述大油槽5内液面,此抽气注油管8下开口与电力电容器I连接,在抽气注油管8上靠近电力电容器I位置开设有注油口 10 ;所述电力电容器I外壁设置有超声波发生部件11a。上述电力电容器I外壁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超声波发生部件Ila或者四周均设置有第一超声波发生部件11a。一加热器层12外附于所述真空罐2外表面,加热器层12另一表面覆盖有一隔离层13。实施例2 :—种用于电容器浸溃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力电容器I的真空罐2、存储绝缘介质油3的真空储油罐4和用于浸放电力电容器I的大油槽5,一真空泵系统6通过抽气管7连接到真空罐;一导油管9 一端与所述真空储油罐4底部连接,其另一端嵌入真空罐2内并位于所述大油槽5上方,从而将来自所述真空储油罐4内绝缘介质油3传输到大油槽5内;一抽气注油管8的上出口高于所述大油槽5内液面,此抽气注油管8下开口与电力电容器I连接,在抽气注油管8上靠近电力电容器I位置开设有注油口 10 ;所述电力电容器I外壁设置有超声波发生部件11a。上述位于大油槽5内绝缘介质油中设置有第二超声波发生部件lib。上述大油槽5外壁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三超声波发生部件Ilc或者四周均设置有第三超声波发生部件11c。一加热器层12外附于所述真空罐2外表面,加热器层12另一表面覆盖有一隔离层1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溃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电力电容器(I)的真空罐(2)、存储绝缘介质油(3)的真空储油罐(4)和用于浸放电力电容器(I)的大油槽(5),一真空泵系统(6)通过抽气管(7)连接到真空罐;一导油管(9)一端与所述真空储油罐(4)底部连接,其另一端嵌入真空罐(2)内并位于所述大油槽(5)上方,从而将来自所述真空储油罐(4)内绝缘介质油(3)传输到大油槽(5)内;一抽气注油管(8)的上出口高于所述大油槽(5)内液面,此抽气注油管(8)下开口与电力电容器(I)连接,在抽气注油管(8)上靠近电力电容器(I)位置开设有注油口( 10 );所述电力电容器(I)外壁设置有超声波发生部件(I la)。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大油槽(5)内绝缘介质油中设置有第二超声波发生部件(I lb)。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容器浸渍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电力电容器(1)的真空罐(2)、存储绝缘介质油(3)的真空储油罐(4)和用于浸放电力电容器(1)的大油槽(5),一真空泵系统(6)通过抽气管(7)连接到真空罐;一导油管(9)一端与所述真空储油罐(4)底部连接,其另一端嵌入真空罐(2)内并位于所述大油槽(5)上方,从而将来自所述真空储油罐(4)内绝缘介质油(3)传输到大油槽(5)内;一抽气注油管(8)的上出口高于所述大油槽(5)内液面,此抽气注油管(8)下开口与电力电容器(1)连接,在抽气注油管(8)上靠近电力电容器(1)位置开设有注油口(10);所述电力电容器(1)外壁设置有超声波发生部件(11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