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077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润滑结构,它包括设于机座(7)内腔的储油槽(1)、定位座(8)、引油毡(3)及挡油衬圈(4),所述储油槽(1)位于轴(5)的一端且储油槽(1)内设置有贮油毡(9),所述定位座(8)位于轴(5)及轴承(6)的外围且定位座(8)面向轴(5)及轴承(6)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槽(2),所述引油毡(3)位于定位座(8)的外围,所述挡油衬圈(4)位于引油毡(3)的外围,所述贮油毡(9)、螺纹槽(2)、引油毡(3)顺次连通形成一个润滑油流通的循环通路。该电机的润滑结构能长久持续地向轴及轴承供油、使电机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的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机电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电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电机中需要用到润滑结构,以使其内部的轴和轴承之间实现顺利转动。现有技术中电机 的润滑结构如图I所示,主要包括设置在轴2' —端的浸有润滑油的羊毛毡I',通过羊毛毡P的储油功能实现向轴2'及轴承3'的持续供油,羊毛毡I'内的润滑油会通过渗透作用少量持续地向轴2'及轴承3'供油,从而使该电机实现顺利转动。但该电机的润滑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羊毛毡的储油功能有限,该电机使用没多长时间就会因为轴及轴承之间没有润滑油而不能实现良好转动,从而影响该电机的正常功能发挥,电机的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长久持续地向轴及轴承供油、使电机使用寿命长的电机的润滑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的润滑结构,它包括设于机座内腔的储油槽、定位座、引油毡及挡油衬圈。所述储油槽位于轴的一端且储油槽内设置有贮油毡。所述定位座位于轴及轴承的外围且定位座面向轴及轴承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槽。所述引油毡位于定位座的外围。所述挡油衬圈位于引油毡的外围。所述贮油毡、螺纹槽、引油毡顺次连通形成一个润滑油流通的循环通路,即贮油毡与螺纹槽的一端连通、螺纹槽的另一端与引油毡的一端连通、引油毡的另一端与贮油毡接触,从而润滑油可以在贮油毡、螺纹槽、引油毡之间形成一个流通的循环。所述引油毡为羊毛毡。羊毛毡的吸油和贮油功能好。所述贮油毡为羊毛毡。羊毛毡的吸油和贮油功能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电机的润滑结构包括储油槽、定位座、引油毡及挡油衬圈,储油槽内的贮油毡、定位座上的螺纹槽、引油毡顺次连通形成一个循环通路,储油槽内润滑油储量大,能实现长久持续地向电机的轴及轴承供油;螺纹槽的螺纹面向轴及轴承,故随着轴的转动,储油槽内的润滑油会顺利顺着螺纹槽的螺纹缝隙流向轴的另一端,从而使轴及轴承之间润滑作用良好、转动顺利;定位座外围的引油毡会将流向轴另一端的润滑油又往回吸,使又重新回到储油槽,从而使整个润滑结构的润滑油实现一个循环通路;而挡油衬圈位于引油毡的外围,以防止该电机的润滑结构向机座内漏油。所以本技术电机的润滑结构储油量大,润滑油可实现循环利用、油耗低,电机的轴及轴承之间能长久、持续、良好地实现转动,电机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I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电机的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本技术电机的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现有技术中1'羊毛租、'2'轴、;3'轴承;本技术1、储油槽;2、螺纹槽;3、引油毡;4、挡油衬圈;5、轴;6、轴承;7、机座;8、定位座;9、贮油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不局限于此。如图2所示,本技术电机的润滑结构包括设于机座7内腔的储油槽I、定位座8、引油毡3及挡油衬圈4。所述储油槽I位于轴5的一端且储油槽I内设置有贮油毡9,贮油毡9浸满了润滑油;所述储油槽I固定连接于机座7上,如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座8套接于轴5及轴承6的外围且定位座8面向轴5及轴承6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槽2。所述引油毡3位于定位座8的外围。所述挡油衬圈4位于引油毡3的外围,具体为挡油衬圈4压入于机座7内腔从而防止机座7内腔向机座其他地方漏油。所述贮油毡9、螺纹槽2、引油毡3顺次连通形成一个润滑油流通的循环通路。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而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ー种电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干包括设于机座(7)内腔的储油槽(I)、定位座(8)、引油毡(3)及挡油衬圈(4),所述储油槽(I)位于轴(5)的一端且储油槽(I)内设置有贮油毡(9),所述定位座(8)位于轴(5)及轴承(6)的外围且定位座(8)面向轴(5)及轴承(6)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槽(2),所述引油毡(3)位于定位座(8)的外围,所述挡油衬圈(4)位于引油毡(3)的外围,所述贮油毡(9)、螺纹槽(2)、引油毡(3)顺次连通形成一个润滑油流通的循环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油毡(3)为羊毛毡。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油毡(9)为羊毛毡。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的润滑结构,它包括设于机座(7)内腔的储油槽(1)、定位座(8)、引油毡(3)及挡油衬圈(4),所述储油槽(1)位于轴(5)的一端且储油槽(1)内设置有贮油毡(9),所述定位座(8)位于轴(5)及轴承(6)的外围且定位座(8)面向轴(5)及轴承(6)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槽(2),所述引油毡(3)位于定位座(8)的外围,所述挡油衬圈(4)位于引油毡(3)的外围,所述贮油毡(9)、螺纹槽(2)、引油毡(3)顺次连通形成一个润滑油流通的循环通路。该电机的润滑结构能长久持续地向轴及轴承供油、使电机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F16N11/00GK202769233SQ20122050787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张建洪, 袁新武, 纪重斌, 张晓飞 申请人:宁波狮球通风机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机座(7)内腔的储油槽(1)、定位座(8)、引油毡(3)及挡油衬圈(4),所述储油槽(1)位于轴(5)的一端且储油槽(1)内设置有贮油毡(9),所述定位座(8)位于轴(5)及轴承(6)的外围且定位座(8)面向轴(5)及轴承(6)的表面设置有螺纹槽(2),所述引油毡(3)位于定位座(8)的外围,所述挡油衬圈(4)位于引油毡(3)的外围,所述贮油毡(9)、螺纹槽(2)、引油毡(3)顺次连通形成一个润滑油流通的循环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洪袁新武纪重斌张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狮球通风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