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家成专利>正文

一种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839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左、右墙板上带一对主动链轮的主传动轴和布置于两墙板内、外侧附近的具有内、外提刀架对和内、外提刀组的内、外提刀组合架,左、右墙板均安装有一单个从动轴和单个从动链轮的从动轮轴组件,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链条传动,在所述从动轴的内、外端均安装有通过内、外拉杆组件与所述内、外提刀架对相连的内、外侧上座,所述内侧上座均与外侧上座具有180°角位差,在内提刀架对与外提刀架对的同向端角附近分设的滑动件均沿导柱反向运动,在各墙板上均固定有导柱。本装置具有传动路线短、惯性小、制造成本低、结构可靠等特点,适应中低速织造中轻型提花织物,因而性价比高,极具技术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花开口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属于提花开口织造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应用较广的提花开口装置很多,如采用偏心轮四连杆机构,链条双链轮 传动机构等,工作原理均相同。现以链条双链轮传动的提花开口装置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3所示,主传动轴8a经主动链轮7a、闭合链条6a带动第一梭口轮轴5a及第二梭口轮轴4a做相对圆周运动,继而带动两组拉杆上座组合3a做偏心回转运动,拉刀架板组合2a及拉刀Ia —起做上下往复运动。上述结构由于传动环节复杂,运动部件多,制造成本高昴,适宜用于高速、重载提花织造行业,而织造中型、轻型提花织物的用户则反映经济性差,相应地,生产这些织物的用户难以批量普及,因此,中低转速、中轻负载提花织造业的用户极需配置经济型的提花开口装置。另外,现有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在提花织物打样机方面,亦是难以普及配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中低转速织造而成的中型、轻型提花织物品种的市场需求出发,提供一种结构简洁可靠、制造成本低、性价比高的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左、右墙板上的主传动轴和布置于两墙板内、外侧附近的呈互为反向上下往复运动的内、外提刀组合架,内、外提刀组合架分别具有内、外提刀架对和内、外提刀组,主传动轴上装有一对主动链轮和闭合链条,左、右墙板均安装有一单个从动轴和单个从动链轮的从动轮轴组件,所述从动轴上安装的从动链轮通过闭合链条与相应的主动链轮传动联接,在所述从动轴外端均安装有通过外拉杆组件与所述外提刀架对相连的外侧上座,在从动轴内端均安装有通过内拉杆组件与所述内提刀架对相连的内侧上座,所述内侧上座均与所述外侧上座具有180°角位差,在内提刀架对与外提刀架对的同向端角附近分设的滑动件均沿导柱反向运动以构成导向机构,在各墙板上均固定有这样的导柱。上述内、外拉杆组件分别由一对内、外拉杆以及一对内、外下座连接组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上述内、外下座均居中铰接于上述内、外提刀架对上。内提刀组两端直接钢性固定于上述内提刀架对上,外提刀组两端亦直接钢性固定于上述外提刀架对上。本结构设计可以摒弃通过小拉杆才能将提刀组与提刀架对连接,因此,节省了双倍于提刀数量的小拉杆。为更进一步降低本技术的制造成本,上述主动链轮、链条、从动轴、从动链轮、内侧上座与外侧上座、内拉杆与外拉杆、内下座与外下座、内提刀架对与外提刀架对、滑动件、导柱均相同。如此,开模费用大大降低,由于整机中零、部件通用性强,不但为制造厂而且亦为用户降低了配件库存量,选择本装置的用户与制造厂达到了双赢的良好局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I、各墙板上安装的从动轴仅有一条(即单一从动轴),各主动链轮至相应的单一从动链轮的传动路线大为缩短,传动环节简化,传动效率高,而且上下座及连杆等传动连接部件、升降运动部件减少一半,惯性小,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设置导向机构引导内外提刀组合架互为反向垂直升降运动,结构可靠性高,因此,配置了本装置的提花机针对性地适应中低速织造中轻型提花织物,具有极高的经济性,采用本技术方案的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很好地克服了中、低转速织造中、轻型提花织物的性价比难题,然这正是提花机制造业一直渴望而梦寐以求的一桩大事,据此,极具技术推广价值;2、提花织造业用户可以灵活按轻中、重型织物品种需要搭配不同适应性的提花机(装备一定比例的本装置),这样可为用户节约可观的固定资产设备投入,并为中低强力纱线原材料需要配置中低车速提花机提供了最经济理想的提花机设备选型,而且装备了本装置的提花机在生产过程中还为操作工提高了设备看台率;3、本装置配置的提花机在东南亚、中东、中国部份地区的提花织造市场看好,投资回报率高;4、本装置配置的提花机可用于提花织物带样机,具有极佳的经济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图I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现有链式提花机局部立体图(右侧传动、连接关系完全与左侧对称等同设计)。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左、右墙板21、22上的主传动轴30和布置于两墙板内、外侧附近的呈互为反向上下往复运动的内、外提刀组合架1’、1,内、外提刀组合架I’、I分别具有内、外提刀架对11’、11和内、外提刀组12’、12,主传动轴30上装有一对主动链轮31、32和闭合链条33、34,左、右墙板21、22平行固定于机架G上,此为现有技术。本案的改进点在于左、右墙板21、22上均设置有一单个从动轮轴组件4、5,从动轮轴组件4、5均由单个从动轴40、50和单个从动链轮41、51组成,从动轴40上安装的从动链轮41通过闭合链条33与主动链轮31传动联接,从动轴50上安装的从动链轮51通过闭合链条34与主动链轮32传动联接。上述传动联接具体实施时,从动链轮41通过闭合链条33与主动链轮31内啮合传动联接;同样,从动链轮51通过闭合链条34与主动链轮32内啮合传动联接。左、右墙板21、22均安装有涨紧轮g,以方便调节闭合链条33、34的紧度,(图I中左墙板21上的涨紧轮不可见,为保持图面清洁,图2中未标出)。在从动轴40、50外端均安装有通过外拉杆组件60与所述外提刀架对11相连的一对外侧上座42,详细地,一对外拉杆组件60分别由一对外拉杆61以及一对外下座62连接组成,一对外拉杆61的上端连接一对外侧上座42,一对外下座62与外提刀架对11相连。进一步,一对外下座62均居中铰接于所述外提刀架对11上。同样,在从动轴40、50内端均安装有通过内拉杆组件70与所述内提刀架对11’相 连的一对内侧上座52,详细地,一对内拉杆组件70分别由一对内拉杆71以及一对内下座72连接组成,一对内拉杆71的上端连接一对内侧上座52,一对内下座72与内提刀架对11 ’相连。进一步,一对内下座72均居中铰接于所述内提刀架对11’上。所有拉杆两端均车制有调节螺纹。二个内侧上座52均与二个外侧上座42具有180°安装角位差(二个内侧上座52角位差均为0°,同样地,二个外侧上座42角位差亦均为0° )。作为本案改进的有机组成在内提刀架对11’与外提刀架对11的四个同向端角附近分设有四个滑动件92、四个滑动件91,四个滑动件92、四个滑动件91均沿四条导柱8反向运动以构成四套导向机构,四套导向机构引导内外提刀架对11’、11互为反向上下直线运动,在各墙板上均固定有这样的二个导柱8。具体实施时,导向机构可以采用导柱8与导套配合,当然还可以是导柱8与直线滑动轴承相配套的方式。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内提刀组12’两端直接钢性固定于所述内提刀架对11’上,外提刀组12两端亦直接钢性固定于所述外提刀架对11上,而无须借助于小拉杆才能分别将内、外提刀组12’、12与相应的内、外提刀架对11’、11连接。一对主动链轮31、32、二条链条33、34、二条从动轴40、50、二个从动链轮41、51、二个内侧上座52与二个外侧上座42、四条内拉杆71与四条外拉杆61、二个内下座72与二个外下座62、内提刀架对11’与外提刀架对11、四个滑动件9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式提花机开口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左、右墙板上的主传动轴和布置于两墙板内、外侧附近的呈互为反向上下往复运动的内、外提刀组合架,内、外提刀组合架分别具有内、外提刀架对和内、外提刀组,主传动轴上装有一对主动链轮和闭合链条,其特征在于:左、右墙板均安装有一单个从动轴和单个从动链轮的从动轮轴组件,所述从动轴上安装的从动链轮通过闭合链条与相应的主动链轮传动联接,在所述从动轴外端均安装有通过外拉杆组件与所述外提刀架对相连的外侧上座,在从动轴内端均安装有通过内拉杆组件与所述内提刀架对相连的内侧上座,所述内侧上座均与所述外侧上座具有180°角位差,在内提刀架对与外提刀架对的同向端角附近分设的滑动件均沿导柱反向运动以构成导向机构,在各墙板上均固定有这样的导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家成周凯
申请(专利权)人:郭家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