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用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837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用除尘装置,包括由集风罩、进风管、排风扇组成的抽风装置,所述集风罩上开有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上安装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内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还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有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垂直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分别将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的布屑、布条刮下,然后经过第一排废物通道、第二排废物通道排出纺织车间外,保证了纺织车间内的空气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用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车间内放置有大量的纺织机,当纺织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冗余布屑、布条,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除尘处理。现有出现了除尘装置,该装置利用风机将布屑等吸入风机的储尘袋内,但是布屑中有些尺寸比较大,容易将除尘装置堵塞住,无法正常工作,污浊的空气影响人们的心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纺织用除尘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纺织用除尘装置,包括由集风罩、进风管、排风扇组成的抽风装置,所述集风罩上开有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上安装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内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还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有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垂直接触。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纺织用除尘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分别由多个钢丝条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编织密度。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纺织用除尘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刃、第二刀片的刀刃均呈锯齿状。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纺织用除尘装置进一步包括还设置有与所述筒体连通的第一排废通道、第二排废通道。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通过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分别将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的布屑、布条刮下,然后经过第一排废通道、第二排废通道将刮下的布屑排出纺织车间外,保证了纺织车间内的空气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风罩,2、进风管,3、排风扇,4、集风口,5、过滤筒,6、筒体,7、第一过滤网,8、第二过滤网,9、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控制器,14、活塞杆,15、活塞杆,16、第一刀片,17、第二刀片,18、钢丝条,19、钢丝条,20、刀刃,21、刀刃,22、第一排废通道,23、第二排废通道。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I所示,一种纺织用除尘装置,包括由集风罩I、进风管2、排风扇3组成的抽风装置,所述集风罩I上开有与所述进风管2连通的集风口 4,所述集风口 4上安装有过滤筒5,所述过滤筒5包括筒体6、安装在筒体6内的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8,还设置有第 一气缸9、第二气缸10,所述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通过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与一控制器13连接,所述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14、第二气缸10的活塞杆15分别连接有第一刀片16、第二刀片17,所述第一刀片16、第二刀片17与所述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8垂直接触。本技术优选所述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8分别由多个钢丝条18、19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过滤网7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网8的编织密度,大尺寸的布条吸附在第一过滤网7上,小尺寸的布屑吸附在第二过滤网8上,进一步提高过滤效率,防止除尘装置的堵塞。为了便于将布屑、布条从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8上刮下来,所述第一刀片16的刀刃20、第二刀片17的刀刃21均呈锯齿状。本技术还设置有与所述筒体6连通的第一排废通道22、第二排废通道23,被挂下的布屑、布条沿筒体掉落至第一排废通道22、第二排废通道23,排出纺织车间外。本技术在使用时,控制器13分别控制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动作,活塞杆14、15分别带动第一刀片16、第二刀片17沿第一过滤网7、第二过滤网8刮下布屑、布条,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分别控制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进行循环动作,同时,刮下的布屑、布条经过第一排废通道22、第二排废通道23排出纺织车间外,保证了车间内的空气质量。以上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纺织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集风罩、进风管、排风扇组成的抽风装置,所述集风罩上开有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上安装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内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还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有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垂直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织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分别由多个钢丝条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过滤网的编织密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编织山/又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织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的刀刃、第二刀片的刀刃均呈锯齿状。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织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与所述筒体连通的第一排废通道、第二排废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用除尘装置,包括由集风罩、进风管、排风扇组成的抽风装置,所述集风罩上开有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上安装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内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还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有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垂直接触。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分别将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的布屑、布条刮下,然后经过第一排废物通道、第二排废物通道排出纺织车间外,保证了纺织车间内的空气质量。文档编号D01H11/00GK202766718SQ20122047222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专利技术者戴国荣 申请人:吴江市晓昱喷气织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织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集风罩、进风管、排风扇组成的抽风装置,所述集风罩上开有与所述进风管连通的集风口,所述集风口上安装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内的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还设置有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通过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与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分别连接有第一刀片、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垂直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晓昱喷气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