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设置有机座,机座上设置有旋动装置,旋动装置具有转盘,转盘上设置有用以承载工件的承载件,而机座表面于转盘四周依序设置有上料区、工作区与下料区,且机座于上料区与下料区处设置有移动装置以及承载装置,移动装置设置有横跨于机座上料区及下料区上方的横梁,横梁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组与第二滑轨组,第一滑轨组连接有用以夹取下料区承载件上所承载工件的第一夹取装置,而第二滑轨组连接有用以夹取工件置放于上料区承载件的第二夹取装置,而承载装置设置有第三滑轨组,第三滑轨组上设置有用以承载工件的承载座,且第三滑轨组带动承载座于移动装置的横梁下方纵向来回移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尤指使用于自动化生产设备中上料动作与下料动作的取放料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加速生产设备的生产速度,因此众多的生产设备皆改为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也就是将各工作站设置于同一机台上,让工件依序经过各工作站完成加工,但由于目前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在上下取放工件时,是利用一轨道上所设置的夹爪装置,将完成加工的工件由设备上夹出置放后,再将待加工的工件由夹爪装置夹入设备进行加工,此种做作法必须等待夹爪装置完成一次下料与上料的动作后,生产设备才可对工件进行加工,让生产速度大幅降低,因此,及即有相关业者利用两夹爪装置设置于一轨道上,一夹爪装置为预先夹取代待加工的工件,而于另一夹爪装置夹取完成加工的工件后,先移动夹爪装置将待加工工件夹入设备后,再将完成加工的工件移出设备,此种作法虽加快了设备中工件的置换速度,但夹爪装置在同一轨m,还是需要做多段的来回移动才能完成一次下料与上料的动作,无法有效地将上料以及下料动作以最快方式完成。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不同的夹取装置来同时进行生产设备中的上料动作以及下料动作,让生产设备的上下料动作不会产生停滞,有效的增加生产速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该生产设备设置有机座,机座上设置有旋动装置,旋动装置具有转盘,转盘上设置有用以承载工件的承载件,而机座表面于转盘四周依序设置有上料区、工作区与下料区,转盘转动带动各承载件依序经过上料区、工作区与下料区,且机座于上料区与下料区处设置有移动装置以及承载装置,其中该移动装置设置有横跨于机座上料区及下料区上方的横梁,横梁两端连接有立柱,立柱下端固定于机座,横梁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组与第二滑轨组,第一滑轨组连接有用以夹取下料区承载件上所承载工件的第一夹取装置,而第二滑轨组连接有用以夹取工件置放于上料区承载件的第二夹取装置,且第一滑轨组与第二滑轨组会分别带动第一夹取装置与第二夹取装置横向来回移动;该承载装置设置有第三滑轨组,第三滑轨组上设置有用以承载工件的承载座,且第三滑轨组带动承载座于移动装置的横梁下方纵向来回移动。所述的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其中,该第一滑轨组设置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连接有第一定位座,且第一滑轨组于横梁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连接有第一传动带,而第一定位座连接于第一传动带,且第一夹取装置连接于第一定位座。所述的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其中,该第一夹取装置设置有连接于第一定位座的第一轴向传动器,第一轴向传动器下方连接有第一夹取传动器,第一夹取传动器下方连接有第一夹爪组。所述的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其中,第二滑轨组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连接有第二定位座,且第二滑轨组于横梁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连接有第二传动带,而第二定位座连接于第二传动带,且第二夹取装置连接于第二定位座。所述的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其中,该第二夹取装置设置有连接于第二定位座的第二轴向传动器,第二轴向传动器下方连接有第二夹取传动器,第二夹取传动器下方连接有第二夹爪组。所述的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其中,该承载装置的第三滑轨组设置有第三滑轨,第三滑轨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座,且第三滑轨组于机座上设置有第三驱动器,第三驱动器连接有传动杆,而第三定位座连接于传动杆,且承载座连接于第三定位座。所述的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其中,该承载装置的承载座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以·承载工件的承载盘。所述的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其中,该旋动装置于转盘靠近下料区一侧,设置有用以将承载件所承载工件抬离承载件的移料装置,移料装置于机台上设置有第三轴向传动器,第三轴向传动器连接有第三夹取传动器,第三夹取传动器连接有第三夹爪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上料动作与下料动作分开在旋动装置的转盘上不同位置,并利用移动装置带动第一夹取装置与第二夹取装置分开进行上料动作与下料动作,并利用承载装置的承载盘来供应未加工的工件以及容置加工后的工件,进而可让生产设备的上下料动作不会产生停滞,有效的增加生产速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构件的立体外观图(一);图3为本技术局部构件的立体外观图(二);图4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三);图7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四);图8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五)。附图标记说明1、机座;11、上料区;12、工作区;13、下料区;2、旋动装置;21、转盘;22、承载件;23、移料装置;231、第三轴向传动器;232、第三夹取传动器;233、第三夹爪组;3、移动装置;31、横梁;32、立柱;33、第一滑轨组;331、第一滑轨;332、第一定位座;333、第一驱动器;334、第一传动带;34、第二滑轨组;341、第二滑轨;342、第二定位座;343、第二驱动器;344、第二传动带;4、第一夹取装置;41、第一轴向传动器;42、第一夹取传动器;43、第一夹爪组;5、第二夹取装置;51、第二轴向传动器;52、第二夹取传动器;53、第二夹爪组;6、承载装置;61、第三滑轨组;611、第三滑轨;612、第三定位座;613、第三驱动器;614、传动杆;62、承载座;63、承载盘;8、工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生产设备设置有机座I、旋动装置2、移动装置3、第一夹取装置4、第二夹取装置5以及承载装置6,其中该旋动装置2设置于机座I表面,且旋动装置2具有转盘21,转盘21上设置有用以承载工件8的承载件22,而机座I表面于转盘21四周依序设置有上料区11、多个工作区12与下料区13,转盘21转动带动各承载件22依序经过上料区11、各工作区12与下料区13 ;而旋动装置2于转盘21靠近下料区13 —侧,设置有用以将承载件22所承载工件8抬离承载件22的移料装置23,移料装置23于机台I上设置有第三轴向传动器231,第三轴向传动器231连接有第三夹取传动器232,第三轴向传动器231用以带动第三夹取传动器232轴向来回移动,而第三夹取传动器232连接有第三夹爪组233,第三夹取传动器232用以带动第三夹爪组233开启或闭合。 该移动装置3设置有横跨于机座I上料区11及下料区13上方的横梁31,横梁31两端连接有立柱32,立柱32下端固定于机座I表面,横梁31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组33与第二滑轨组34,第一滑轨组33设置有第一滑轨331,第一滑轨331连接有第一定位座332,且第一滑轨组33于横梁3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器333,第一驱动器333连接有第一传动带334,而第一定位座332连接于第一传动带334,使第一驱动器333可驱动第一传动带334带动第一定位座332于第一滑轨331上横向来回移动;而第二滑轨组34设置有第二滑轨341,第二滑轨341连接有第二定位座342,且第二滑轨组34于横梁3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器343,第二驱动器343连接有第二传动带344,而第二定位座342连接于第二传动带344,使第二驱动器343可驱动第二传动带344带动第二定位座342于第二滑轨341上横向来回移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设备的取放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生产设备设置有机座,机座上设置有旋动装置,旋动装置具有转盘,转盘上设置有用以承载工件的承载件,而机座表面于转盘四周依序设置有上料区、工作区与下料区,转盘转动带动各承载件依序经过上料区、工作区与下料区,且机座于上料区与下料区处设置有移动装置以及承载装置,其中:该移动装置设置有横跨于机座上料区及下料区上方的横梁,横梁两端连接有立柱,立柱下端固定于机座,横梁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组与第二滑轨组,第一滑轨组连接有用以夹取下料区承载件上所承载工件的第一夹取装置,而第二滑轨组连接有用以夹取工件置放于上料区承载件的第二夹取装置,且第一滑轨组与第二滑轨组会分别带动第一夹取装置与第二夹取装置横向来回移动;该承载装置设置有第三滑轨组,第三滑轨组上设置有用以承载工件的承载座,且第三滑轨组带动承载座于移动装置的横梁下方纵向来回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黄铮,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台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