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油装置,涉及印刷或盖章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印油盒、印油轮组、印章滚轮及注油管;所述印油轮组中的至少一个印油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印油盒中;所述印油轮组与所述印章滚轮过盈配合;所述注油管连接印油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盖章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印油装置的印油盒容量大,能够稳定、连续的盖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印刷或盖章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印油装置及盖章机。技术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金融系统、医院等单位自助回单设备被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有的盖章机由于印油盒及滚轮的设计问题,无法稳定、连续地打印回单,因此对于盖章机需要一个能够有大容量、运转可靠的印油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大容量、运转可靠的印油装置。(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油装置,包括印油盒、印油轮组、印章滚轮及注油管;所述印油轮组中的至少一个印油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印油盒中;所述印油轮组与所述印章滚轮过盈配合;所述注油管连接印油盒。其中,所述印油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印油轮,所述多个印油轮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多个印油轮之间相互过盈配合。其中,所述印油轮组包括两个印油轮第一印油轮和第二印油轮,所述第一印油轮和第二印油轮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印油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印油盒中,且与所述第二印油轮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印油轮与所述印章滚轮过盈配合。其中,还包括注油管导管,所述注油管导管连接所述注油管。其中,还包括吸油海绵和海绵压板,所述吸油海绵位于所述印油盒内,所述海绵压板可拆卸地固定在印油盒中吸油海绵对应区域的上方。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印油盒外壁的油量标识装置。其中,所述油量标识装置包括浮子和浮子插槽,所述浮子插槽位于印油盒外壁,且与印油盒形成连通器结构,所述浮子位于所述浮子插槽内。其中,所述油量标识装置为位于所述印油盒外壁且与所述印油盒内部相通的带有刻度标识的透明管。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盖章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印油装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印油装置的印油盒容量大,通过印油轮组和印章滚轮的过盈配合实现了稳定、连续的盖章。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印油装置第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安装有海绵压板);图2是图I中的印油装置第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安装海绵压板);图3是图2中的印油装置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印油装置的印油盒中油量正常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印油装置的印油盒中油量不够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印油装置,该印油装置安装在盖章机内。该印油装置包括印油盒I、印油轮组、印章滚轮6及注油管8。印油盒I作用是储存印油。由于盖章机对盖章数量要求较高,需要印油盒容量尽量要大,储存尽量多的印油。印油轮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印油轮,多个印油轮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多个印油轮之间相互过盈配合。至少一个印油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印油盒I中。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印油轮第一印油轮4和第二印油轮5。印章滚轮6—般为金属材料,印章内容刻制在圆周外形上,在旋转的同时,将印章盖在纸张上。第二印油轮5的材质柔软(例如海绵)。印章滚轮6在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由于印章滚轮6与第二印油轮5过盈配合,在印章滚轮6的带动下,第二印油轮5也高速旋转。第一印油轮4的材质为非金属(例如塑料),第一印油轮4与第二印油轮5也是过盈配合,高速旋转的第二印油轮5带动第一印油轮4旋转。第一印油轮4旋转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浸在印油盒内的印油内,印油通过第一印油轮4传递到第二印油轮5上,然后传递到印章滚轮6上。由于第一印油轮4旋转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浸在印油盒内,优选地,第一印油轮4的接近印油盒I底部,使得印油装置能够长时间运转。另外,印油轮组和印章滚轮6的过盈配合,使得印油装置能够可靠运转。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印油装置还包括吸油海绵2和海绵压板3。吸油海绵2安装在印油盒I内,海绵压板3可拆卸地固定在印油盒I中吸油海绵2对应区域的上方。海绵压板3用于压住吸油海绵2,吸油海绵2能够吸附一部分印油,并且在滚轮运转时,避免印油被高速运转的滚轮溅出印油盒1,使印油装置运行更稳定。进一步地,为了观察印油盒I中油量的多少,本实施例的印油装置还包括位于印油盒I的外壁上的油量标识装置。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油量标识装置包括浮子10和浮子插槽11。浮子插槽11位于印油盒I的外壁,且与印油盒I形成连通器结构,浮子10位于浮子插槽11内。印油盒I内的印油数量多少与浮子10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如图4和图5所示。图4是印油盒I内的印油数量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浮子10漂浮在印油液面上。将浮子10的侧面涂为醒目的颜色,就可以根据侧面露出的面积大小推测印油盒I内的印油大致数量。图5是印油盒I内的印油数量少于正常工作时的状态,浮子的位置就随着印油液面降低,直到最低位置,而此时,就无法看到浮子侧面的醒目颜色,操作人员就据此给盖章机加注印油。注油管8固定于印油盒I上,并伸出于盖章机。为方便注油,进一步地,还包括注油管导管9,当需要加注印油时,将注油管导管9插入注油管8,向印油盒I内加注印油。力口注的数量可以观察浮子的高度确定。本实施例中,油量标识装置还可以是位于印油盒I的外壁且与印油盒I内部相通的带有刻度标识的透明管,方便观察印油盒I内的油面高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印油装置的盖章机,印油装置位于盖章机的机壳内,注油管8伸出机壳。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油盒、印油轮组、印章滚轮及注油管; 所述印油轮组中的至少ー个印油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印油盒中;所述印油轮组与所述印章滚轮过盈配合; 所述注油管连接印油盒。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油轮组包括ー个或多个印油轮,所述多个印油轮的轴线相互平行,且多个印油轮之间相互过盈配合。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油轮组包括两个印油轮第一印油轮和第二印油轮,所述第一印油轮和第二印油轮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印油轮的至少ー部分位于所述印油盒中,且与所述第二印油轮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印油轮与所述印章滚轮过盈配合。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油管导管,所述注油管导管连接所述注油管。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油海绵和海绵压板,所述吸油海绵位于所述印油盒内,所述海绵压板可拆卸地固定在印油盒中吸油海绵对应区域的上方。6.如权利要求f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印油盒外壁的油量标识装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标识装置包括浮子和浮子插槽,所述浮子插槽位于印油盒外壁,且与印油盒形成连通器结构,所述浮子位于所述浮子插槽内。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标识装置为位于所述印油盒外壁且与所述印油盒内部相通的带有刻度标识的透明管。9.一种盖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广8中任一项所述印油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油装置,涉及印刷或盖章设备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油盒、印油轮组、印章滚轮及注油管;所述印油轮组中的至少一个印油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印油盒中;所述印油轮组与所述印章滚轮过盈配合;所述注油管连接印油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宁,郭燕君,韩振江,秦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兆维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兆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