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继波专利>正文

用于固定管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5425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管子的装置,包括机座、夹管装置、千斤顶、传力机构,第一连接部件及第二连接部件。其中,千斤顶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与传力机构连接;传力机构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夹管装置连接。所述千斤顶、所述传力机构及所述夹管装置分别与机座固定连接。通过千斤顶作用于传力机构的短力臂部分,依靠传力机构中支架与侧板的连接部位作为支点,进一步作用于传力机构的长力臂部分,进而作用于夹管装置夹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夹管方式中由于夹管力度不够而导致管子容易松动的问题,同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管子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在管道安装中,用于夹持管子的台钳是“龙门钳”,而该钳在夹持管子时,是通过手动不断旋转龙门钳上部的旋转轴,从而通过旋转轴将龙门钳内部的夹管装置不断下降,进而让夹管装置接触需要夹紧的管子,最终夹紧。这种传统的夹管方式,需要依靠人工作用于旋转轴的力度来对管子进行夹紧,缺陷主要体现在人工力度有限,因此对管子的夹紧力度也会有限,这样在工作过程中管子容易松动,同时通过不断旋转旋转轴来将夹管装置缓慢下降,在取出管子时还需不断反向旋转旋转轴来将夹管装置缓慢上升,这样耗时耗力,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台钳夹管力度不够而导致管子容易松动的问题的用于固定管子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管子的装置,包括机座、用于夹紧管子的夹管装置、千斤顶、用于连接所述夹管装置与所述千斤顶的传力机构,及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其中,所述千斤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传力机构连接;所述传力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夹管装置连接;所述千斤顶、所述传力机构及所述夹管装置分别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固定管子的装置,通过将千斤顶、传力机构、夹管装置固定在机座上,将千斤顶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与传力机构连接,将传力机构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夹管装置连接,同时采用杠杆原理的理论基础,通过所述千斤顶作用于所述传力机构的短力臂部分,依靠所述传力机构中支架与侧板的连接部位作为支点,进一步作用于所述传力机构的长力臂部分,进而作用于夹管装置夹紧管子,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的夹管方式中由于夹管力度不够而导致管子容易松动的问题,同时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的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二侧板3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一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三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四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四连接部件的结构主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四连接部件的结构侧视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五连接部件的结构主视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子固定装置中第五连接部件的结构侧视图。·其中,I-千斤顶,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三侧板,5-第四侧板,6-夹紧件,7-底座,8-机座,9-复位弹簧,10-螺栓,11-第一凸起部分,12-第二凸起部分2,13-第一紧固件,14-第二紧固件,15-第一螺柱,16-第二螺柱,17-第三螺柱,18-第四螺柱,19-第五螺柱,20-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2-第三连接管,23-第四连接管,24-第五连接管,25-第六连接管,26-螺杆,27-销轴,28-凹形槽,29-支架,30-管子。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固定管子的装置,包括机座8、用于夹紧管子30的夹管装置、千斤顶I、用于连接夹管装置与千斤顶I的传力机构、第一连接部件及第二连接部件。千斤顶I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与传力机构的一端连接。传力机构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夹管装置连接。千斤顶I、传力机构及夹管装置分别与机座8固定连接。其中,传力机构包括两块形状完全相同的梯形状第一侧板2、梯形状第二侧板3、用于支撑侧板的支架29及用于连接侧板与支架29的第三连接部件。传力机构的设计采用杠杆原理的理论基础,工作时,通过千斤顶I作用于传力机构的短力臂部分,依靠传力机构中支架29与侧板的连接部位作为支点,进一步作用于传力机构的长力臂部分,进而作用于夹管装置夹紧管子30。下面进一步详述传力机构各部件的位置连接关系参见图4,第一侧板2的两端为圆弧状,在第一侧板2较窄的一端开设有圆孔101 ;在第一侧板2较宽的一端开设有圆孔103 ;在圆孔101与圆孔103之间且靠近圆孔103的位置开设有圆孔102 ;其中,圆孔101、圆孔102、圆孔103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参见图5,第二侧板3的两端为圆弧状。在第二侧板3较窄的一端开设有圆孔201。在第二侧板3较宽的一端开设有圆孔203。在圆孔201与圆孔203之间靠近圆孔203的位置开设有圆孔202。其中,圆孔201、圆孔202、圆孔203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圆孔203与圆孔202之间部分加上圆孔103与圆孔102之间部分共同构成传力机构的短力臂部分。圆孔202与圆孔201之间部分加上圆孔102与圆孔101之间部分共同构成传力机构的长力臂部分。同时,圆孔101与圆孔201、圆孔102与圆孔202、圆孔103与圆孔203在侧板中相对位置一一对应,并且,用于支撑侧板的支架29上部开设有与圆孔102或圆孔202相适配的圆孔111,支架29底部与机座8固定连接。其中,用于连接侧板与支架29的第三连接部件包括第三螺柱17、第五螺母及第六螺母。第三螺柱17依次穿过圆孔102、圆孔111、圆孔202将第一侧板2、支架29及第二侧板3三者连接;第五螺母、第六螺母与第三螺柱17采用螺柱连接。接下来,参见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螺柱15、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螺栓10、凹型槽及第一连接管20。第一螺柱15依次穿过圆孔103、第一连接管20、圆孔203将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连接;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与第一螺柱15采用螺柱连接,第一连接管20可以以第一螺柱15为中心轴转动;同时,凹形槽28侧面开设有带内螺纹与螺栓10外螺纹相适配的空心圆柱孔121,凹形槽28底部与第一连接管20侧面固定连接。参见图7、8,第三侧板4、第四侧板5的结构形状相同,一端为矩形状,一端为圆弧状。两侧板中分别开设有形状、位置一一对应的圆孔301与圆孔401、圆孔302与圆孔402,其中圆孔302与圆孔402分别开设在第三侧板4、第四侧板5圆弧状一端,圆孔301与圆孔401分别开设在第三侧板4、第四侧板5靠近矩形状一端,同时参见图9所示的夹紧件6的 结构示意图,夹紧件6为一下表面开设有V字型口槽的固体块状物,其上表面分别与第三侧板4矩形状一端、第四侧板5矩形状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后夹紧件的上表面分别与第三侧板4、第四侧板5相互垂直,用于安放管子30的带有V字型锯齿口槽的底座与所述夹紧件匹配使用夹紧管子30,并且底座与机座8固定连接。以上第三侧板4、第四侧板5、夹紧件6及底座构成了本技术中用于夹紧管子30的夹管装置。其中,用于连接夹管装置与传力机构的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螺柱16、第三螺母、第四螺母及第二连接管21。第二螺柱16依次穿过圆孔3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固定管子的装置,包括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夹紧管子的夹管装置、千斤顶、用于连接所述夹管装置与所述千斤顶的传力机构,第一连接部件及第二连接部件;所述千斤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传力机构连接;所述传力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所述夹管装置连接;所述千斤顶、所述传力机构及所述夹管装置分别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继波
申请(专利权)人:熊继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