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加工零件加工用的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527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待加工零件加工用的旋转装置。该旋转装置包括:支撑部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柱;以及旋转部件,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柱上,其中,旋转部件的上端形成用于承载待加工零件的承载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旋转装置具有设置在支撑部件上的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的上端具有用于承载待加工零件的承载部。通过旋转部件360°旋转,可以高效、便利地实现了待加工零件的调头,避免了待加工零件如车轴等吊装时的磕碰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该旋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性能稳定且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工用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待加工零件加工用的旋转>J-U ρ α装直。技术背景 机车车轴的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将车轴进行180°旋转以便对车轴的两端进行加工,而目前车轴的旋转均采用天车来操作实现。机车车轴旋转时,需要将尼龙绳的一端挂在天车的吊钩上,另一端与分别套在机车车轴两端的轴颈上的另外两根尼龙绳连接,然后直接将机车车轴吊起。在将车轴吊起并放下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指挥天车师傅进行左、右、上或下的操作以实现机车车床的顶尖顶在被吊起的车轴的中心孔上,这样车轴具有中心孔的一端被车床的顶尖顶住,另一端用轴套套在轴颈上进行固定以便于加工。当加工完一端,还需要天车再次将车轴吊起,人工转动轴身180°来实现车轴的旋转。这样不仅费时、费力、影响工作进度,还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如果一旦天车师傅和指挥工人的交流出现偏差,或者天车师傅因疏忽操作不当,就会对车轴的轴端和轴身造成磕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待加工零件加工用的旋转装置,该待加工零件加工用的旋转装置可以方便、稳定地实现待加工零件的旋转掉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待加工零件加工用的旋转装置,包括支撑部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柱;以及旋转部件,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柱上,其中,旋转部件的上端形成用于承载待加工零件的承载部。进一步地,支撑柱与旋转部件之间设置有轴承。进一步地,支撑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柱顶部的支撑台;轴承为推力球轴承,推力球轴承设置在支撑台上;旋转部件支撑在推力球轴承上。进一步地,推力球轴承与支撑台和旋转部件均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支撑柱可升降地设置在底座上。进一步地,支撑柱具有螺杆段,底座上设有与螺杆段相配合的螺母。进一步地,螺母呈锥台形,且垂直于锥台形螺母的锥面上设有操作手柄。进一步地,旋转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支撑柱外的导套,导套固定设置在底座上,螺母可转动地支撑在导套内。进一步地,支撑柱的侧面上设有导向键槽,导套上设有与导向键槽配合的定位键。进一步地,底座为小车,小车包括作为运动部的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用于限制小车沿加工待加工零件的机床的导轨运动。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装置具有设置在支撑部件上的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的上端具有用于承载待加工零件的承载部。通过旋转部件360°旋转,可以高效、便利地实现了待加工零件的调头,避免了待加工零件如车轴等吊装时的磕碰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该旋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性能稳定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旋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支撑柱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为图4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和图2所示,待加工零件加工用的旋转装置包括支撑部件和旋转部件30,其中支撑部件包括底座11和设置在底座11上的支撑柱12,旋转部件30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柱12上,其中,旋转部件30的上端形成用于承载待加工零件的承载部31。本技术提供的旋转装置具有设置在支撑部件上的旋转部件30,该旋转部件30的上端具有用于承载待加工零件的承载部。在待加工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可通过旋转部件360°旋转,从而高效、便利地实现了待加工零件的调头,避免了待加工零件如车轴等吊装时的磕碰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该旋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性能稳定且使用寿命长。一般待加工零件为柱体,为了方便地支撑待加工零件,优选形成于旋转部件上端的承载部31为V型结构。从图I和图2可以看出,旋转部件分为上下两部分,下端为旋转平台,通过螺栓将旋转平台固定在支撑柱上。在旋转平台的两端具有凸出于旋转平台的两个凸起面,在每个凸起面上形成两个相对的支撑脚,这样旋转平台上具有四个支撑脚,两两相对形成开放的容纳腔,这样待加工零件置放于两个相对的支撑脚所形成的容纳腔内,保证了加工过程的安全性,从而在吊装车轴的时候达到缓冲减少轴身磕碰的作用。优选地,支撑柱12与旋转部件30之间设置有轴承。通过在支撑柱12与旋转部件30之间设置轴承,减少了旋转部件30旋转时的摩擦,尤其是在加工较重零件时,设置轴承可以轻松方便地实现旋转部件30在360°的范围内旋转,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I和图2所示,支撑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柱12顶部的支撑台13,一般支撑台13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方形,其横截面的面积要大于支撑柱的横截面面积。支撑台13与支撑柱12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也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轴承为推力球轴承20,推力球轴承20设置在支撑台13上;旋转部件30支撑在推力球轴承20上。优选地,如图2所示,推力球轴承20与支撑台13和旋转部件30均过盈配合。推力球轴承20设置在支撑台13的外周侧且与支撑台过盈配合,旋转部件30设置在推力球轴承20的外周侧,旋转部件30上具有与推力球轴承20相适配的结构,可使推力球轴承20与其过盈配合连接。这样转动待加工车轴旋转时可带动旋转部件转动进而带动推力球轴承20转动,在整个转动的过程中支撑柱12不发生转动。支撑柱12可固定或活动地设置在底座11上。为了方便地在待加工零件如机车车轴加工过程中调节高度,如图2所示,支撑柱12可升降地设置在底座11上。为了实现支撑柱12的可升降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例,支撑柱12具有螺杆段,底座11上设有与螺杆段相配合的螺母16。螺杆段上具有与螺母16相适配的螺纹,可通过调节螺母16进而实现支撑柱12的上升和下降。优选地,螺母16呈锥台形,且垂直于锥台形螺母16的锥面上设有操作手柄14。通过转动锥台形螺母16的操作手柄14带动支撑柱12上下 运动,进而实现调节旋转装置的高度。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I至图5所示,旋转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支撑柱12外的导套15,导套15固定设置在底座11上,螺母16可转动地支撑在导套15内。优选地,支撑柱12的侧面上设有导向键槽121,导套15上设有与导向键槽121配合的定位键122。图4示出了支撑柱12上的导向键槽121的结构,其中,支撑柱12可沿着导向键槽121升降,调节后用定位键122进行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例,底座11为小车,小车包括作为运动部的深沟球轴承40,其中深沟球轴承40用于限制小车沿加工待加工零件的机床的导轨运动。以两排共四个深沟球轴承限制其小车的位置位于两导轨之间,并且可以沿着导轨运动,其中,两排深沟球轴承40利用铰链固定在底座11上,以便于车轴的移动。本技术的操作过程大致如下(I)首先将旋转装置的小车置于机床导轨之上并使两排深沟球轴承40架于两导轨之间,转动旋转部件使其与机床主轴成一定角度,之后利用天车吊运车轴放于旋转部件的V型承载部上,转动车轴,使之与机床主轴平行。(2)根据机床主轴的高度,转动操作手柄14调节支撑柱12使其上下移动,使车轴到达所需高度。(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待加工零件加工用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包括底座(1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的支撑柱(12);以及旋转部件(30),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支撑柱(12)上,其中,所述旋转部件(30)的上端形成用于承载所述待加工零件的承载部(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登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