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化飞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因地震、电气设备故障、装修改造等多种因素引发的高层危险事故时有发生。在较高或人员密度较大的楼层,一旦发生险情,建筑内部通道容易因烟雾或停电等导致人员疏散缓慢,甚至造成二次伤害。电梯等运输工具同样容易受到火灾的影响。使用本装置可以从大楼外部快速安全撤离,并避免烟雾等带来的伤害。现有技术使用摩擦阻力来减缓下降速度,这种方法对使用者的操作要求较高,同时不同材料间摩擦系数差异较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精确通过压力来控制摩擦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逃生装置,可以适应不同体重逃生,并且下降过程稳定。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的构思是逃生时,人员先将逃生绳系在身上下降,控制阀可预先调节对应不同下降速度,到达地面后另一人员使用另一救生绳下降,同时已经被拉出的救生绳自动收回。由于两个凸轮都是与中轴焊接的,无论两个卷线筒中哪一个转动均使两个液压缸往复运动的,由于整个液压回路是封闭的,当液压缸的活塞杆来回运动时液压油流动会受控制阀阻尼作用。凸轮内凹槽可将卷线筒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救生绳(1)、两个卷线筒(2)、两个棘轮(3)、两个凸轮(4)、两个滚子(5)、两个U型钢架(6)、油管(10)、两个液压缸(11)、控制阀(12)、中轴(14)和架体(15);所述架体(15)为长方体框架,所述中轴(14)固定插入架体(15)的两侧孔中,两个凸轮(4)相互对称安装在中轴(14)上,与中轴(14)过盈配合,不能相对转动;两个凸轮(4)相位相差180°;每个凸轮(4)平面内有一凹槽,所述滚子(5)固定在液压缸(11)活塞杆上,并在凸轮内凹槽中滑动,凹槽宽度比滚子(5)直径大0.5毫米;两段救生绳(1)分别缠绕在两个卷线筒(2)上,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汪常洋,司晓夏,鞠鲁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