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离心式血泵,所述的血泵设有泵体和驱动装置,所述的泵体包括顶盖、底座、叶轮和外磁钢,所述的底座设有至少三层凸台,顶端的凸台设有凹槽,凹槽内安放滚珠,底座的底部中央设有插入孔;所述的叶轮设有叶片和环状连接,环状连接的内圈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于中央汇集,底部形成中央凹槽,中央凹槽与凸台凹槽内的滚珠配合构成单支点轴承;所述的外磁钢设于叶片内部;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轴和设有电机转子的驱动电机,传动轴套于电机转子上,并插入在插入孔中,传动轴的内部设有内磁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血泵的优点是:预充量少,可有效降低血栓和溶血的发生率,结构简单稳固,安装方便,成本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离心式血泵。
技术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早已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首位,约占46%的死亡率,美国统计资料显示每年心脏手术数量约为35万例。目前国内每年心内直视手术数量约为10万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 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心脏外科手术数量必将有一个不断增加的过程。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心脏手术以后有部分病人(O. 6-2%)因心功能受损严重,即使在药物支持下仍不能维持机体最低要求。这部分病人不得不采用辅助循环设备暂时支持心脏功能,维持生命,等待心功能恢复。其中部分患者还需要使用长期循环辅助设备替代心脏功能。此外,治疗慢性不可逆心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方法是心脏移植,但供体心脏的不足限制心脏移植疗法在临床的普遍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新疗法在可见的将来尚不能大范围开展。因此,心室辅助技术在很多时候也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血泵(又名心脏泵)是心脏辅助循环装置的核心,近年来,一直是发达国家辅助循环研究的重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最早的第一代血泵是仿照心脏研制的搏动泵,此类血泵采用气动或电动挤压泵腔,通过泵腔容积的改变搏出血液。第二代连续流叶轮血泵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此类血泵的叶片通过机械轴承安装在血泵转子上,转子带动叶片旋转从而推动血液沿螺旋线方向前向运动。第三代血泵以悬浮技术为特点,因此凡采用磁悬浮和/或液悬浮技术研发的血泵都称为第三代血泵。第三代血泵一般具有悬浮和驱动两个系统悬浮系统使叶轮悬浮,叶轮直接永磁化或在塑形的叶轮内嵌入永磁体。血泵的定子或泵壳内置入永磁或电磁线圈,通过磁化的叶轮与定子或泵壳之间轴向及径向磁场相互作用,使叶轮悬浮于泵壳中间;驱动系统驱动叶轮旋转。在定子或泵壳内置入另一组电磁线圈,通过电磁线圈电流的变化产生磁力推动磁化的叶轮旋转。第三代血泵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悬浮和驱动系统分离的外马达间接驱动叶轮阶段。血泵的悬浮技术较为简单,悬浮系统与驱动系统分离,血泵采用外马达驱动技术,叶轮是由一个独立的外马达来驱动;外马达通过机械轴承旋转连接磁化的外叶轮,外叶轮通过磁力驱动另一个悬浮的磁化内叶轮旋转;内叶轮是主要的驱动部分,它的旋转可推动血液流动。第二个阶段是悬浮和驱动系统分离的马达直接驱动叶轮阶段,采用血泵马达直接驱动叶轮悬浮技术。悬浮系统与驱动系统也是分离的,但马达取消了外叶轮,将悬浮叶轮直接作为马达的转子,马达直接通过磁力的变化驱动悬浮的叶轮转动来推动血液流动。泵仍需要另外一个独立的磁悬浮系统来悬浮血泵叶轮。第三阶段是悬浮与驱动系统融合阶段,即血泵的悬浮与驱动系统融合起来,血泵设计将悬浮与驱动系统的电磁线圈融合组成定子,用一个定子来兼做驱动与悬浮叶轮的功能,因此泵的设计更加简洁,其代表血泵为VentrAssist0第三代血泵多数设计成离心泵,少数为轴流泵,有代表性的第三代血泵有数种,例如(l)Berlin Heart Incor泵是由Berlin Heart公司研发的磁悬浮轴流泵,血泵由钛合金制成,泵体内惟一运动的叶轮设计成阿基米德螺旋,叶轮通过轴向及径向磁力悬浮于泵壳内,通过电磁场的变化,驱动悬浮的叶轮轴向旋转,从而推动血液向前流动;(2 )Heartffare泵泵的叶轮通过磁悬浮与液悬浮技术使泵叶悬浮,泵的总定子由2个相互独立的线圈组合而成,在运转时2个线圈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单独工作;(3) VentrAssist泵泵与血液接触的部位均有热解碳涂层,可减少血栓发生率,但该泵流入道较长,因此,植入后仍需在后腹直肌鞘或腹直肌后制作小囊袋放置泵体;(4)Novacor VAD泵具有特殊的流入系统,该泵的流入管道与泵体平行设计,外形成扁平形状。血栓是由血小板的聚集和沉积形成的,血泵中一般发于较少受血流冲刷的滞塞区和与血液接触面的低速区。溶血是指湍流运动或机械运动产生的高速或高压破坏了血液内的红细胞,致使血红蛋白分散到血浆中,主要由不规则的流动和湍流运动区内高剪切应力引起。溶血和血栓现象对病人的危害巨大,在临床应用中,心脏辅助循环装置引起的血栓和溶血会导致患者生理紊乱,进而引发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辅助循环支持的患者的影响更大。可见,减少心脏泵的血栓和溶血的发生·是辅助循环系统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代血泵相比于第一和第二代血泵,由于应用磁悬浮技术,叶轮悬浮于血泵体内,没有摩擦和挤压,溶血明显减少,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无轴承磨损问题,提高了血泵使用的耐久性,更适合于长期的循环辅助。而目前的第三代血泵的结构还较为复杂,与血液接触面大,容易产生血液的滞留区,引发血栓。此外,血泵属于一次性用品,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还应当尽量减少血泵的预充量;针对婴儿及新生儿患者,还应当具备低流量的优点。而目前关于结构更为简单、可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预充量小、低流量、成本低的血泵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离心式血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离心式血泵,设有泵体和驱动装置,所述的泵体包括顶盖、底座、叶轮和外磁钢,所述的底座设有至少三层凸台,顶端的凸台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安放滚珠,所述底座的底部中央设有插入孔;所述的叶轮设有叶片和环状连接,所述的环状连接的内圈设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于中央汇集,底部形成中央凹槽,所述的中央凹槽与凸台凹槽内的滚珠配合构成单支点轴承;所述的外磁钢设于叶片内部;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轴和设有电机转子的驱动电机,所述的传动轴套于电机转子上,并插入在底座的插入孔中,传动轴的内部设有内磁钢,所述的内磁钢与外磁钢正对安放;所述的外磁钢为长方体或圆柱体;所述的内磁钢为长方体或圆柱体;所述的底座设有三层凸台;所述的滚珠为球形或半球形;所述的滚珠由陶瓷制成;所述的叶片为直叶片或沿血液流动方向向后弯曲;所述的叶片的数量为四片或六片。本技术优点在于I、采用单支点轴承作为转动轴,该滚珠轴承与血液接触面积十分之小,减少了转动轴与血液的接触面,进而减少了血液滞留区,能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2、所述的外磁钢与血液流道处于同一腔体中,通过将外磁钢置于叶片内、将内磁钢置于传动轴内,解决了共同腔体的磁钢摆放问题,同时令本技术的血泵结构简单,具备低预充量的优点,适用于小儿先心病手术后心室辅助循环,同时也可在手术中体外循环使用;3、所述的滚珠是半球形,令单支点轴承结构更稳固;·4、所述的底座设有凸台,能够有效减少预充量;5、所述的底座设有插入孔,方便传动轴的安放;6、所述的叶轮的形状为前端沿血液流动方向向后弯曲,顺应血液流动方向,能有效减少对血液中红细胞的剪切力,减少溶血的发生几率;7、体积小,便于外科植入,同时可显著降低成本。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离心式血泵装配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离心式血泵泵体装配图。附图3是图2的俯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离心式血泵叶轮二等测轴视图。附图5是图4的仰视图。附图6是本技术的离心式血泵驱动装置二等测轴视图。附图7是本技术的离心式血泵另一种叶轮二等测轴视图。附图8是本技术的离心式血泵另一种驱动装置二等测轴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离心式血泵,设有泵体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包括顶盖、底座、叶轮和外磁钢,所述的底座设有至少三层凸台,顶端的凸台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安放滚珠,所述底座的底部中央设有插入孔;所述的叶轮设有叶片和环状连接,所述的环状连接的内圈设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于中央汇集形成中央凹槽,所述的中央凹槽与凸台凹槽内的滚珠配合构成单支点轴承;所述的外磁钢设于叶片内部;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传动轴和设有电机转子的驱动电机,所述的传动轴套于电机转子上,并插入在底座的插入孔中,传动轴的内部设有内磁钢,所述的内磁钢与外磁钢正对安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韩露,俞晓青,丁文祥,杨明,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