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达祥专利>正文

堤岸牵拉定点转动式池塘底部排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1709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5:13
堤岸牵拉定点转动式池塘底部排污装置,属于对虾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由集污圆槽、转动排污部件、地下排污道、止水部、牵引装置五部份组成。所述集污圆槽由集污圈、圈身、固定桩、转孔板组成。所述集污圈的底面设为中间低四周高,斜率设为3%-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人员在堤岸上对置于池塘中心部的排污装置,通过来回拉动牵拉绳,使排污装置定点转动,即可把经增氧机旋转到集污圆槽内的污物较彻底快速地排出池塘外,不但安全,省时省力,而且止水和排水便利,操作人员在提岸上就能完成止水和排水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材广泛,所用材料均来源于日常生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对虾养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堤岸牵拉定点转动式池塘底部排污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奸养殖过程中,有着“养奸先养水,养水先改底”的论述。在一定的意义上底部的洁净程度关系着对虾养殖的成败与否,尤其是以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中,单位产量越来越高,亩产由300kg增至500kg。目前在小规模养殖中亩产量已突破3000kg,在这种产量的养殖模式下,均以排除底部污物与加大水体交换量来实现高产目的。一般情况下,对虾高产池塘亩产在750kg以上,在这些池塘中每天需投喂大量的对虾饲料,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粪便;蜕壳期还会产生大量的壳;还有水中各种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如果这些物质不能及时排出池塘外,腐烂变质,势必影响池塘底部环境的洁净程度,败坏水质滋生病原菌,造成对虾疾病的发生。在排除池塘底部污物的方式上,通常在池塘的中心部最低位点设置集污盘及排污孔。第一种排污装置是池塘中心定点多管排污,堤岸封堵止水。这种排污方式不足之处是①排污直管整管管身打孔lcm C I. 5cm),工作量大;②向上的孔造成排水大,③排污直管管身孔多,末端的小孔吸力不足;④两条排污直管末端距离大,排污直管间的污物不易排出,⑤固定孔(C IcmI. 5cm)易被堵塞。第二种排污方式是池塘中心定点插管式排污。在养殖过程中,在排污孔中插进一条插管防止池水外流,排污时拨出插管。这种排污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有①通常在离排水孔I米外的污物难以排出池外;②每次排污时及排完污后,必须划小浮排(或小船)进到池塘中间把插管拨出来才能排污及封孔止水。对于日排污3次以上的池塘来说,工作量大,耗时多排完污需封管止水时,小浮排在水面摆动与漂移,及插管下端受水流影响,较难把插管对准排污孔;④需要较多的池水才能把污物较彻底排出池塘外;⑤排污时由于水流急,漩流伤害虾或随水排出较多的虾。⑥划小浮排到池塘中心进行排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堤岸牵拉定点转动式池塘底部排污装置。本装置在于操作人员在堤岸上,对置于池塘中心部的排污装置,通过来回拉动牵拉绳,使排污装置定点转动,即可把经增氧机旋转到集污圆槽内的污物较彻底快速地排出池塘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堤岸牵拉定点转动式池塘底部排污装置,由集污圆槽、转动排污部件、地下排污道、止水部、牵引装置五部份组成;所述集污圆槽由集污圈、圈身、固定桩、转孔板组成,所述集污圈的底面设为中间低四周高,斜率设为3% -5% ;圈身上设有凸出的圈檐,凸出的圈檐阻止排污直管被拉起,圈檐上设有2个固定桩,集污圈中心设有转孔板,所述转孔板中间设一个孔,孔径比转头箱旋转部直径大Icm至2cm ;转孔板的孔对着地下排污道,在倒制集污圈时水平安装,以能流干水为宜。所述转动排污部件包括转头箱和排污直管,转头箱设在集污圆槽中间的转孔板上面,所述转头箱由4块侧板和一块顶板组成,转头箱1/3的下部形成孔方外圆的旋转部,2/3上部为孔方外方结构,旋转部插入转孔板中,便于转动;所述转头箱的每块侧板上设有排污直管孔,排污直管插入排污直管孔内,所述排污直管之间相互垂直且尾端设有堵头,所述排污直管上垂直开设排污嘴线,排污嘴线朝向地面。所述堵头粘合在排污直管上,在粘连处水平位置对位设置小孔2个,小孔连线与排污嘴线垂直,通过pvc胶丝线把4条排污直管等距离拉紧。优选方案是,所述转动排污部件的排污直管上垂直开设宽3mm 5mm排污嘴线4条 5条,每条排污嘴线间相距10cm。所述地下排污道为水泥管道或PVC管道,一端连转孔板,一端连止水部。所述止水部由90度弯头、插管两部份组成,止水部设在池塘堤岸外侧,与地下排污道连接;所述弯头一端口与地下排污道连接,另一端口朝上。所述插管采用PVC管材,止水时是将插管插进弯头;排水时,将插管从弯头拔出即可。 所述牵引装置由定滑轮、牵拉绳、浮球组成,所述定滑轮用绳系在圈檐上的固定桩上。所述牵拉绳一端穿过定滑轮,紧系在排污直管尾上;另一端同样穿过另一个定滑轮,系在相邻的排污直管尾端;牵拉绳中间系在堤岸上;牵拉绳两端绳段不能有结节,不能有结节绳段长度与园槽直径长度相当;定滑轮连线的任意一边,牵拉绳不能出现交叉现象,防止牵拉绳缠绕不能顺畅拉动转动排污部件;所述浮球为泡沫塑料球,系在牵拉绳中间位置,防止牵拉绳落入水中便于打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人员在堤岸上对置于池塘中心部的排污装置,通过来回拉动牵拉绳,使排污装置定点转动,即可把经增氧机旋转到集污圆槽内的污物较彻底快速地排出池塘外,不但安全,省时省力,而且止水和排水便利,操作人员在提岸上就能完成止水和排水操作,本技术取材广泛,所用材料均来源于日常生活。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排污直管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实施例如图I、图2、图3所示,一种堤岸牵拉定点转动式池塘底部排污装置,包括集污圆槽、转动排污部件、地下排污道、止水部、牵引装置五部份组成。所述集污圆槽由集污圈(4)、圈身(2)、固定桩(12)、转孔板组成。所述集污圈⑷的底面设为中间低四周高,斜率设为3%-5%;圈身(2)上设有凸出的圈檐(I),圈檐阻止排污直管被拉起,圈檐(I)上设有2个固定桩(12),2个固定桩之间的连线通过集污圈(4)圆心且与止水管(9)位置垂直;集污圈(4)中心设有转孔板;所述转孔板中间设一个孔,孔径大小比转头箱旋转部直径大Icm至2cm ;转孔板的孔对着地下排污道⑶,在倒制集污圈时水平安装,以能流干水为宜。所述转动排污部件包括转头箱(6)和排污直管(5)。转头箱(6)设在集污圆槽中间的转孔板上面,所述转头箱¢)由4块侧板和一块顶板组成,转头箱¢)的1/3的下部形成孔方外圆的旋转部,2/3上部为孔方外方结构,旋转部插入转孔板中,便于转动;所述转头箱(6)的每块侧板上设有排污直管孔(7),排污直管(5)插入排污直管孔(7)内,四根排污直管(5)之间相互垂直,排污直管尾端设有堵头(3),所述排污直管(5)上垂直开设宽3mm 5mm排污嘴线(13) 4条 5条,每条排污嘴线(13)间相距10cm,安装时排污嘴线(13)朝向地面。所述堵头(3)粘合在排污直管(5)上,在粘连处水平位置对位打小孔2个,小孔之间通过pvc胶丝线(11)连接,pvc胶丝线(11)与排污嘴线(13)垂直,通过pvc胶丝线(11)把4条排污直管(5)等距离拉紧。所述地下排污道(8)为水泥管道或PVC管道,一端连转孔板,一端连止水部(9)。所述止水部(9)由90度弯头、插管两部份组成,止水部(9)设在池塘堤岸(10)外侧,与地下排污道⑶连接。所述弯头采用PVC材质,安装时一端口与地下排污道的水泥管或PVC管连接,另一端口朝上。所述插管采用PVC管材,止水时是将插管插进弯头,排水时将插管从弯头拔出即可。所述牵引装置由定滑轮、牵拉绳、浮球组成,所述定滑轮用绳系在圈檐上的固定桩(12)上。所述牵拉绳一端穿过定滑轮,紧系在排污直管(5)尾 上;另一端同样穿过另一个定滑轮,系在相邻的排污直管尾端;牵拉绳中间系在堤岸上;牵拉绳两端绳段不能有结节,不能有结节绳段长度与园槽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堤岸牵拉定点转动式池塘底部排污装置,由集污圆槽、转动排污部件、地下排污道、止水部、牵引装置五部份组成;特征是所述集污圆槽由集污圈、圈身、固定桩、转孔板组成;所述集污圈的底面设为中间低四周高,斜率设为3%?5%;圈身上设有凸出的圈檐,圈檐上设有2个固定桩,集污圈中心设有转孔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达祥黄进强陈晓汉赵永贞廖振平阮志德
申请(专利权)人:谢达祥黄进强陈晓汉赵永贞廖振平阮志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