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115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2个天线元件(A1、A2);2个供电线路(L1、L2);在天线元件(A1)的一端所设置的供电点(P1);以及在天线元件(A2)的一端所设置的供电点(P2)。供电线路(L1、L2)从供电点(P1、P2)起在第1方向上延伸。天线元件(A1)从供电点(P1)起在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延伸,天线元件(A2)从供电点(P2)起在与第2方向反向的第3方向上延伸。天线装置包括在与供电点(P1、P2)邻接的位置上具有与供电线路(L1、L2)的接地导体连接的一端并从与供电点(P1、P2)邻接的位置起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套筒元件(S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诸如便携式电话机等的移动体通信装置用的天线装置和包括它的无线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便携式电话机等的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的小型化和薄型化正在迅速发展。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不仅被用作现有技术的电话机,而且已被改装在进行电子邮件的接收发送或者进行由WffW(万维网)实现的网页的阅览等的数据终端机上。而且,处理信息也从现有的声音或者文字信息向照片或者运动图像发展而实现大容量化,从而要求通信质量的进一步提闻。 在这样的状况下,提出了在规定的频带中降低电磁耦合、从而能够进行高速无线通信的阵列天线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扼流的阵列天线装置,通过扼流效应,能够降低天线元件间的电磁耦合。另一方面,作为公知的技术,具有使偶极子天线(专利文献2)或者套筒天线(非专利文献I)成为端射天线阵配置或者垂射天线阵配置的阵列天线的构成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05-14532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17302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I :大岛他,“考虑了空间相关和阵列元件间耦合的MMO传输特性:基于辐射模式测量的阵列天线元件间耦合特性”,电子信息通信学会技术研究报告、ΑΡ-107、ρρ·7-12,2007.非专利文献2 BI anch, S. ; Romeu, J. ;Corbel la, I. ,“Exactrepresentationof antenna system diversity performance from input parameterdescription^Electronics Letters, Volume 39,Issue 9,pp. 705-707,May 2003.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近年来,便携式电话的数据传输的高速化的需要不断提高,研究了下一代便携式电话标准即3G_LTE(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技术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 Long Term Evolution)。在3G-LTE中,作为用于实现无线传输的高速化的新技术,决定采用使用多个天线元件对多个信道的无线信号利用空分多路复用来进行接收发送的MMO(多输入多输出)方式。在MMO方式中,通过在发送机侧和接收机侧分别使用多个天线元件,且在空间上对数据流进行多路复用,从而使传输速度的高速化成为可能。但是,在MMO方式中,由于在相同的频率下使多个天线元件同时动作,因此在小型的便携式电话机内使多个天线元件被邻近安装的状况下,天线元件间的电磁耦合会变得非常强。当天线元件间的电磁耦合变强时,天线元件的辐射效率会劣化。随之,接收电波会变弱而导致传输速度的降低。因此,在邻近配置多个天线元件的状态下,需要低耦合的阵列天线。此外,用于执行MIMO方式的通信的天线装置,为了实现空分多路复用,需要通过使指向性或者偏振波特性等不同,来同时执行相互呈低相关性的多个无线信号的接收发 送。而且,以搭载到小型的无线终端装置上为目的,而正不断要求天线元件的小型化。专利文献I的天线装置存在下述问题尽管能够实现利用扼流的电磁耦合的降低,但是,由于要排列多个天线元件,因而天线装置的设置面积增大。此外,尽管还具有使偶极子天线(专利文献2)或者套筒天线(非专利文献I)成为阵列构成的方法,但是,当使天线元件间距离变小时,天线元件间的电磁耦合会变强。因此存在为了确保较高的辐射效率而必需充分确保天线元件间的距离这样的问题。因此,如便携式电话机等小型的无线终端装置等那样,在设置面积被限制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天线装置是不合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是简单的构成且能够同时接收发送相互呈低相关性的多个无线信号的天线装置,并提供一种包括这样的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I方式的天线装置,包括第I及第2天线元件;各自具有信号线和接地导体的第I及第2供电线路;被设置在所述第I天线元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I供电线路的信号线连接的第I供电点;和被设置在所述第2天线元件的一端且与所述第2供电线路的信号线连接的第2供电点,所述第I及第2供电线路分别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点起在第I方向上延伸,所述第I天线元件从所述第I供电点起在与所述第I方向实质上垂直的第2方向上延伸,所述第2天线元件从所述第2供电点起在与所述第2方向实质上反向的第3方向上延伸,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在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点邻接的位置上分别具有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线路的接地导体连接的一端且分别从邻接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点的位置起在所述第I方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套筒元件。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是将所述第I及第2供电线路进行包围的一个筒状导体。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包括将所述第I供电线路进行包围的作为一个筒状导体的第I套筒元件;和将所述第2供电线路进行包围的作为一个筒状导体的第2套筒元件。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及第2套筒元件相互相接。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及第2套筒元件相互隔离。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是至少一个线状导体。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线路的接地导体相互相接。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线路相互隔离,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包括与所述第I供电线路连接的至少一个套筒元件;和与所述第2供电线路连接的至少一个套筒元件。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线路是在电介质基板上所形成的微波传输带线路,所述第I及第2天线元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被图案化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基板上。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线路,是在电介质基板上所形成的共面线路,所述第I及第2天线元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被图案化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基板上。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及第2天线元件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具有第I电长度,所述第I天线元件在从所述第I供电点起到与所述第I电长度不同的第2电长度的位置上包括第I陷波电路,所述第2天线元件在从所述第2供电点起到所述第2电长度的位置上包括第2陷波电路,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的每一个在从与所述第I及第2供电线路的接地导体连接的一端起到所述第2电长度的位置上包括第3陷波电路,所述第I、第2及第3陷波电路的每一个,在第I频率下实质上短路,在比所述第I频率更高的第2频率下实质上变成断开。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I及第2天线元件具有第I电长度,所述天线装置还包括具有与所述第I电长度不同的第2电长度的第3及第4天线元件,所述第3天线元件从所述第I供电点起在与所述第I方向实质上垂直的第4方向上延伸,所述第4天线元件从所述第2供电点起在与所述第4方向实质上反向的第5方向上延伸,所述至少一个套筒元件包括具有所述第I电长度的第I套筒元件;和具有所述第2电长度的第2套筒元件。本专利技术第2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专利技术第I方式的天线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是简单的构成,且降低天线元件间的电磁耦合,通过各个天线元件,能够同时接收发送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沼健一山本温坂田勉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