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102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3:25
容纳有各种部件的模制壳体包括壳体主体(54)和附连于壳体主体上部的盖子(55),而壳体主体(54)包括形成断路器底部的底部壳体(56)和中间壳体(57),该中间壳体具有从底部壳体形成隔断的分隔壁,并附连于底部壳体的上部。电源侧端子板(3)和第二可动接触件(4)包含在底部壳体内,而第一可动接触件(5)、负载侧接触板(9)、接触件部(52)和消弧室包含在中间壳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诸如配线用断路器或漏电断路器的断路器,并更具体地涉及排斥型断路器,其中,触点由于由电磁排斥力引起的可动接触件的枢转而打开。
技术介绍
作为排斥型断路器,有双触点切换断路器(例如,专利文献I ),其中,两个可动触点同时打开。图6示出专利文献I的断路器。附图标记I是由模制树脂制成的壳体,附图标记2是由模制树脂制成的盖子,其中,电源侧端子板3、第二可动接触件4、第一可动接触件5、消弧室6、开关机构7、过电流跳闸装置8、负载侧端子板9等容纳于壳体I内。·第二可动接触件4经由第二可动接触件4的V形部附近的轴10由支承配件11可枢转地支承,并通过放置于轴10上的复位弹簧12向第一可动接触件5偏置。然后,第二可动接触件4的下端部经由引线13连接到电源侧端子板3。支承配件11借助螺钉14固定到壳体I。同样,电源侧端子板3借助螺钉15固定到壳体I。设置在第一可动接触件5和负载侧端子板9之间的过电流跳闸装置8包括双金属件16和电磁体(未示出),而该电磁体具有如下构造,S卩,线圈19卷绕在连结于磁轭17的铁芯18周围,而复位弹簧21设置在电枢20和磁轭17之间,电枢20与铁芯18相对,并可枢转地由磁轭17支承。双金属件16连结于L形配件22,且L形配件22借助螺钉25夹持到平坦导体24,该平坦导体经由引线23连接到第一可动接触件5。平坦导体24借助螺钉26固定到壳体1,而磁轭17借助螺钉27固定到壳体I。双金属件16的上端部和线圈19的一个端部经由引线28连接,而线圈19的另一端部连接到负载侧端子板9。还有,图6的断路器呈如下结构,其中,电源侧端子板3和支承第二可动接触件4的支承配件11通过一体地组装到共同的绝缘壳体33上来单元化,且将该单元装配到壳体I内,该壳体I从其底面侧装配有第一可动接触件5和开关机构7,并盖有底盖41。对于图6中所示的闭合状态下的断路器,电流从电源侧端子板3经由引线13、第二可动接触件4、第一可动接触件5、引线23、平坦导体24、L形配件22、双金属件16、引线28和线圈19流到负载侧端子板9。当断路器内的通电电流到达过载状况时,双金属件16变形,从而释放开关机构7的锁定件,且第一可动接触件5被打开。并且,当诸如短路电流之类的大电流流经断路器时,被吸引到铁芯18的电枢20释放开关机构7的锁定件,但当流经第二可动接触件4和第一可动接触件5的电流如附图中箭头所示地沿相反方向流动,则对于第二可动接触件4和第一可动接触件5,由于作用于第二可动接触件4和第一可动接触件5之间的电磁排斥力,在释放开关机构锁定件之前,第二可动接触件4沿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被驱动,而第一可动接触件5沿附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被驱动。由此,在两个接触件4和5之间产生电弧,从而增大电弧电压,此后,开关机构在来自过电流跳闸装置8的命令下操作,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实施限流和断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3,296,460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即使断路器的外部形式相同,部件的一部分根据断路容量和额定电流来变化。在此情况下,对于图6的断路器,为了满足市场交货时间,一定量的多种断路器中的每种断路器预先组装并库存,在这些断路器中,仅一部分零件不同。然而,这种至今已知的方法增加了无谓的库存,并阻碍了对成本的降低,存在可组装性和维持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对于图6的断路器,当第一可动接触件5和第二可动接触件4由于电磁排斥力打开时,曾增大的电流现在减小,由此,由于电磁排斥力减小,第二可动接触件4由于复位弹簧12的复位力而沿闭合方向运动。由此,存在由于第一可动接触件5和第二可动接触件4的打开距离减小而造成电弧长度缩短,且由于电弧电压下降造成限流性能变差。此外,由于在断路电流流过之后马上切断通电路径变得不可能,除非在第一可动接触件5和第二可动接触件4的触点之间确保有规定值或更大的触点间隙长度,所以在短路电流流过之后马上需要足够的触点间隙长度。因此,集中关注于对至今已知的示例的至今所述未解决的问题而设计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斥型断路器,该断路器能通过具有良好的可组装性和可维护性而实现成本减少,并且能增大限流性能和切断性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实现至今所述的目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如下模制壳体容纳有 第一可动接触件,在第一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上设置有第一可动触点;接触件部,该接触件部通过绝缘保持件可枢转地支承第一可动接触件;第二可动接触件,在第二可动接触件的前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可动触点,该第二可动触点与第一可动触点接触,并且第二可动接触件经由引线连接到电源侧端子板;开关机构,开关机构切换驱动第一可动接触件;负载侧端子板,负载侧端子板连接到第一可动接触件;过电流跳闸装置,过电流跳闸装置连接到负载侧端子板;以及消弧室,消弧室消灭在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弧;该模制壳体由壳体主体和放置于壳体主体的上部分上的盖子构成,其中,壳体主体由底部壳体和中间壳体构成,底部壳体形成断路器的底部,而中间壳体放置于底部壳体的上部上,且该中间壳体具有阻断中间壳体和底部壳体之间空间的分隔壁,电源侧端子板和第二可动接触件装配于底部壳体内,而第一可动接触件、负载侧端子板、过电流跳闸装置、保持件、接触件部和消弧室装配到中间壳体内。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当诸如短路电流之类的大电流流过,且第二可动接触件4由于在第一可动接触件5的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接触件的第二可动触点之间产生的电磁排斥力而沿打开方向枢转时,与闭锁件配合的第二可动接触件继续由闭锁机构的闭锁件保持在预定打开位置,该闭锁件由于电弧气体流而枢转,并且,由于第一可动触点和第二可动触点之间的电弧长度不缩短且电弧电压不降低,可以改善限流性能。还有,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如下该闭锁机构包括侧板,该侧板经由轴可枢转地支承接触弹簧以及闭锁件,该接触弹簧使第二可动接触件向第一可动接触件偏置;以及覆盖侧板的气体压力基部,其中,闭锁机构和经由引线连接到第二可动接触件的电源侧端子板形成单元,该单元、磁轭和磁轭盖装配到底部壳体内,磁轭从左侧和右侧包封第二可动接触件的第二可动触点,且磁轭的侧部沿第二可动接触件的打开运动方向竖直延伸,磁轭盖在内侧和外侧覆盖磁轭的左侧部和右侧部。根据这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由于闭锁机构、第二可动接触件和电源侧端子板在底部壳体内组成单元,所以可以减少底部壳体的各部件的库存量,由此实现良好的组装操作性。还有,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如下模制壁以连接中间壳体的外侧壁和间隔壁 的方式形成于中间壳体内,且由模制壁和盖子形成电源侧排气口。根据这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由于电源侧排气口由通过模制形成的中间壳体和盖子形成,所以减少部件数目,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且中间壳体的强度增大。还有,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如下盖子由放置于中间壳体的上部上的第一盖、放置于第一盖的上部上的第二盖和放置于第二盖的上部上的顶盖构成,在移除了第二盖和顶盖的情况下,开关机构从第一盖的上部被装入。根据这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可以实现开关机构的良好可组装性和可维护性。还有,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断路器如下过电流跳闸装置连接到装配到中间壳体内的负载侧端子板,并且在移除了第二盖和顶盖的情况下,固定螺钉插入筒状螺钉插入孔内,该螺钉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慎一郎浅川浩司佐藤朗史W·P·H·德希尔瓦山崎智雄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