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永康专利>正文

定向数字电视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8260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定向数字电视天线,包含:绝缘介电基板、在一表面的第一部分、另一表面的第二部分以及金属探针,该第一部分具有不同宽度的三个阻抗变换段,该第二部份的形状为工形,包含接地部、辐射部及阻抗匹配部,金属探针穿过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绝缘介电基板的通孔而形成回路,第一部分最上端的第三阻抗变换段及第二部份的辐射部及阻抗匹配部,分别被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纵向分割,藉由此设计达到良好定向效果,而提高了天线的增益以及展宽天线带宽,更减少了3dB波束横向宽度,而提高了隔离度,改善了现有数字电视天线的既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是用于接收与发射数字电视信号的定向数字电视天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结合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笔记型计算机等等,在这些可携式电子产品结合小 型化的数字电视天线已成为趋势。然而,对于一般家庭在室内数字电视信号的无线接收/发射的效果不佳,仍需要依赖传统的宽带线路。无线接收/发射的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一般所设计的数字电视天线虽然能达到小型化的效果,但为了行动通讯,都设计为全向天线,并没有特定方向的指向性,增益相对较低,并且与接收天线的互耦严重,而造成3dB波束宽度较大、而隔离度低的问题,因而对于一般家庭,数字电视讯号容易受到墙壁或其它对象阻挡,并无法有效地运用电磁波。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具有指向性,提高天线增益,减少与接收天线的互耦,并提高隔离度的定向数字电视天线,来改善一般家庭中接收/发射数字电视讯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向数字电视天线,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包含绝缘介电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以及贯穿该绝缘基板的第一通孔;第一部分,形成于第一表面的中央,具有第一阻抗变换段、第二阻抗变换段及第三阻抗变换段,该第一阻抗变换段、一第二阻抗变换段及一第三阻抗变换段分别具有第一宽度、第二宽度及第三宽度,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又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三宽度,在该第三阻抗变换段具有第一间隙以及第二通孔,该第一间隙从该第三阻抗变换段的一缘延伸至该第三阻抗变换段与该第二阻抗变换段的交接处,将该第三阻抗变换段对称地纵向分割为第三左阻抗变换段及第三右阻抗变换段,且该第二通孔形成在该第三左阻抗变换段及该第三右阻抗变换段的其中之一;第二部份,以该金属薄膜形成,形成于第二表面上,包含接地部、辐射部、阻抗匹配部以及第二间隙,该阻抗匹配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接地部及该幅射部,且该接地部、该辐射部以及该阻抗匹配部分别具有第四宽度、第五宽度以及第六宽度,该第四宽度等于该第五宽度,该第六宽度小于该第四宽度及该第五宽度,使该第二部份形成一工形,该第二间隙从该幅射部的一缘延伸至该阻抗匹配部与该接地部的交接处,将该幅射部对称地纵向分割为左辐射部及右幅射部,并将该阻抗匹配部纵向分割为左阻抗幅射部及右阻抗幅射部,该辐射部包含第三通孔,该第三通孔形成于该左辐射部或该右幅射部的其中之一;以及金属探针,穿过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三通孔,使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份电气连接,其中该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缘贴齐该第一侧,该接地部的下缘贴齐该第一侧,该第一阻抗变换段连接一同轴缆线的芯线,该接地部连接该同轴缆线的网状接地,该第一间隙与该第二间隙位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的相对位置,该第一阻抗变换段、该第二阻抗变换段及该第三阻抗变换段以该第一间隙为中心轴,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三通孔彼此对齐。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藉由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的图案设计,达到良好的定向辐射/接收场,而提高了天线的增益并具有展宽天线带宽的效果,更同时藉由良好的接地而减少了 3dB波束横向宽度,而提高了隔离度,而改善了现有数字电视信号天线的既有问题。 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的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的第一表面的上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的第二表面的上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与底座结合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的位置与辐射场的相对关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配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的分解图。如图I所示,该定向数字电视天线I包含绝缘介电基板10、第一部分30、第二部分50及一金属探针(未显示)。该绝缘介电基板10,为一矩形薄板,具有第一表面11及一第二表面13,以及贯穿该绝缘基板的一第一通孔15,该绝缘介电基板10具有横向的第一侧21及第二侧23,以及纵向的第三侧25及第四侧27。第一部分30,以一金属薄膜形成,形成于该第一表面11的中央,具有三层宽度不同的阻抗变换段及一第二通孔,与一同轴缆线(未显示)的芯线连接,该第二部份50,以该金属薄膜形成,形成于该第二表面13上,形成一工形图案,并具有一第三通孔,作为辐射及接地之用,该第一部分30及该第二部份50的细节将参照图2及图3详细描述。参考图2,本专利技术定向数字电视天线的第一表面的上视图。如图2所示,第一部分30形成于该第一表面11的中央,具有第一阻抗变换段31、第二阻抗变换段33、第三阻抗变换段35,该第二阻抗变换段33的两侧分别连接该第一阻抗变换段31及该第三阻抗变换段35,该第一阻抗变换段31、一第二阻抗变换段33及一第三阻抗变换段35分别具有一第一宽度A、第二宽度B及一第三宽度C,该第一宽度A小于该第二宽度B,又该第二宽度B小于该第三宽度C,即A < B < C,在该第三阻抗变换段35具有一第一间隙37以及一第二通孔39,该第一间隙37从该第三阻抗变换段35的一缘延伸至该第三阻抗变换段35与该第二阻抗变换段33的交接处,将该第三阻抗变换段35对称地纵向分割为一第三左阻抗变换段41及一第三右阻抗变换段43,且该第二通孔39形成在该第三左阻抗变换段41及该第三右阻抗变换段43的其中之一,其中该第一阻抗变换段31、该第二阻抗变换段33及该第一阻抗变换段35以该第一间隙37作为中心轴,该第一通孔39与该第一通孔15的位置对齐,该第一阻抗变换段31的下缘贴齐该第一侧2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阻抗变换段31为梯形及矩形结合的形状,但不限于此,该梯形连接一同轴缆线(未显示)的芯线,该梯型的短侧贴齐第一侧21,矩形的横向宽度与梯形长侧的横向宽度等于该第一宽度A,该第二阻抗变换段33及该第三阻抗变换段35为矩形,该第一阻抗变换段31、第二阻抗变换段33、第三阻抗变换段35的长度分别为第一长度E、第二长度F以及第三长度G,该第一间隙37具有一第一间隙宽度H,该第一间隙37的长度等同于该第三长度G,该第三左阻抗变换段41及该第三右阻抗变换段43的宽度为I,第三阻抗变换段35与该第二侧之间的距离为J。绝缘介电基板10的纵向长度在9. 8 10. 2cm的范围,该绝缘介电基板10的横向宽度在18. 9 19. 3cm的范围;第一宽度A在O. 4 O. 6cm的范围、第二宽度B在O. 5 O. 7cm的范围、第三宽度C在O. 6 O. 8cm的范围、第一长度E在O. 6 I. Ocm的范围、第二长度F在3. 2 3. 6cm的范围、第三长度在2. 6 3. Ocm的范围、第一间隙宽度H在O. 05 O. 15的范围、该第三左阻抗变换段41及第三右阻抗变换段43的横向宽度I在O. 3 O. 4cm的范围,该第三阻抗变换段35至该第二侧23的距离J在2. 8 3. 2的范围;该第一阻抗·变换段33的梯形短侧的横向宽度D在O. I O. 3cm的范围,而该梯形的纵向长度在O. 2 O.4cm的范围,第二阻抗变换段33的两端向第一阻抗变换段31内缩的横向宽度Wl及第三阻抗变换段35的两端向第二阻抗变换段33内缩的横向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向数字电视天线,用于接收或发射一数字电视信号,其特征在于,该定向数字电视天线包含:一绝缘介电基板,为一矩形薄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以及贯穿该绝缘基板的一第一通孔,该绝缘介电基板具有横向的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以及纵向的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一第一部分,以一金属薄膜形成,形成于该第一表面的中央,具有一第一阻抗变换段、一第二阻抗变换段及一第三阻抗变换段,该第二阻抗变换段的两侧分别连接该第一阻抗变换段及该第三阻抗变换段,该第一阻抗变换段、该第二阻抗变换段及该第三阻抗变换段分别具有一第一宽度、第二宽度及一第三宽度,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又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三宽度,在该第三阻抗变换段具有一第一间隙以及一第二通孔,该第一间隙从该第三阻抗变换段的一缘延伸至该第三阻抗变换段与该第二阻抗变换段的交接处,将该第三阻抗变换段对称地纵向分割为一第三左阻抗变换段及一第三右阻抗变换段,且该第二通孔形成在该第三左阻抗变换段及该第三右阻抗变换段的其中之一;一第二部份,以该金属薄膜形成,形成于该第二表面上,包含一接地部、一辐射部、一阻抗匹配部以及一第二间隙,该阻抗匹配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接地部及该幅射部,且该接地部、该辐射部以及该阻抗匹配部分别具有一第四宽度、一第五宽度以及一第六宽度,该第四宽度等于该第五宽度,该第六宽度小于该第四宽度及该第五宽度,使该第二部份形成一工形,该第二间隙从该幅射部的一缘延伸至该阻抗匹配部与该接地部的交接处,将该幅射部对称地纵向分割为一左辐射部及一右幅射部,并将该阻抗匹配部纵向分割为一左阻抗幅射部及一右阻抗幅射部,该辐射部包含一第三通孔,该第三通孔形成于该左辐射部或该右幅射部的其中之一;以及一金属探针,穿过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三通孔,使该第一部分及该第二部份电气连接,其中,该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缘贴齐该第一侧,该接地部的下缘贴齐该第一侧,该第一阻抗变换段连接一同轴缆线的芯线,该接地部连接该同轴缆 线的网状接地,该第一间隙与该第二间隙位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的相对位置,该第一阻抗变换段、该第二阻抗变换段及该第三阻抗变换段以该第一间隙为中心轴,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三通孔彼此对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吕永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