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677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盒。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空腔部、左右侧壁部、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作为第一作业单元的辅助板及作为第二作业单元的写入单元。该感光体盒具有: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导向槽的槽口距离辅助板的距离比第二导向轴距离第一表面的距离小。另外,第二导向槽的槽口距离写入单元的距离比第一导向轴距离第二表面的距离小。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防止先插入的导向轴的误插入,还能够防止后插入的导向轴的误插入,确保感光体盒能够无误地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能够为操作者提供更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盒
技术介绍
图像形成装置是一种在日常办公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办公设备,包括例如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多功能一体机等。这类图像形成装置利用感光体盒形成图像,当感光体盒内的墨粉耗尽时,需要及时更换感光体盒以确保图像形成装置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在对图像形成装置的进行维修、保养时,往往也需要将感光体盒取出、插入。通常,感光体盒利用两根导向轴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插入。为了防止在感光体盒的插入过程中发生感光体盒的误插入等情况,目前常见的一种做法为在感光体盒上, 两根导向轴中先插入图像形成装置的导向轴形成得比后插入的导向轴粗;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先插入的导向轴对应的导向槽形成得(以下简称为“先插入的导向槽”)比与后插入的导向轴对应的导向槽(以下简称为“后插入的导向槽”)粗。即,后插入图像形成装置的导向轴、及与其对应的后插入的导向槽都相对较细,因而,能够防止感光体盒在插入过程中发生误插入。此外,还存在另一种防止感光体盒误插入的方法,具体为在先插入的导向轴的附近设置突起部,并使该突起部的直径比后插入的导向轴的直径大,由此,也能够避免感光体盒的误插入。然而,在上述两种方法中,只能防止感光体盒的所述先插入的导向轴不发生误差入,而无法有效地避免后插入的导向轴的误差入。其原因在于,在上述两种方法中,开设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与先插入的导向槽相应地比较粗,而后插入的导向轴相应地比较细,因而后插入的导向轴可能被插入到先插入的导向槽中,而形成误插入。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二次操作来修正,即将感光体盒取出后再重新插入。这样一来,插入操作变得复杂化,且操作效率低、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在插入感光体盒时,往往需要施加一定量的作用力将其推入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在插入过程中发生了误插入而没能及时发现并施加了作用力,则极易造成导向轴、甚至感光体盒的折断、损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盒,其能够切实有效地避免感光体盒的误插入,提高可操作性,提高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取出、插入感光体盒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感光体盒的空腔部;设于所述空腔部左右两侧的左右侧壁部;分别设于所述左右侧壁部并有向上的槽口的一对第一导向槽;同样分别设于所述左右侧壁部并有向上的槽口、单位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方的一对第二导向槽;第一作业单元,位于所述空腔部的后侧即所述第一导向槽侧;以及第二作业单元,位于所述空腔部的前侧即所述第二导向槽侧,所述感光体盒具有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口插入该导向槽内的第一导向轴;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口插入该导向槽内的第二导向轴;在该感光体盒的取出、插入过程中,朝向所述第一作业单元的第一表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作业单元的第二表面,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口距离所述第一作业单元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导向轴距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切实有效地避免感光体盒的误插入,一次操作即可完成例如感光体盒的更换等操作,提高了插入操作的可操作性,提高操作效率。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口距离所述第二作业单元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导向轴距离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小。 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相反的一侧,对插入过程中的所述感光体盒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位置进行限制;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相反的一侧,对插入过程中的所述感光体盒的所述第二表面的位置进行限制,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口距离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导向轴距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口距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导向轴距离所述第二表面的距离小。可选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辅助板和写入单元,所述空腔部位于所述辅助板和所述写入单元之间,所述辅助板作为所述第一作业单元,所述写入单元作为所述第二作业单元。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减少图像形成装置的设计限制,例如可以使两个导向槽形成为粗细相同,从而提高图像形成装置与感光体盒的配合精度,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生产性,并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质量。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任一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感光体盒,能够切实有效地避免感光体盒的误插入,无需二次操作即可顺利地完成感光体盒的插入操作,提高例如感光体盒的更换等操作的可操作性,并提高操作效率。可选地,所述感光体盒包括感光体,所述第一导向轴与所述感光体同轴。可选地,所述感光体盒中,在所述感光体盒的插入过程中、所述第二导向轴先插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向轴比所述第一导向轴细。可选地,所述感光体盒还具有显像单元、感光体单元、及连接该显像单元和感光体单元的面板,所述两个导向轴中与所述显像单元对应的导向轴设置在该面板上。根据上述感光体盒,能够提高感光体盒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配合精度,提高所形成的图像的质量。而且,还能够减少感光体盒的设计限制,例如可以使感光体盒的两个导向轴形成为粗细相同,由此提高感光体盒的生产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盒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感光体盒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感光体盒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感光体盒的插入状态的一示意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感光体盒的插入 状态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图像形成装置及应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盒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仅为举例说明,不应据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在下述实施方式中未明示的变型、技术适用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在感光体盒插入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下、在所述感光体盒的导向轴的轴向上呈对向的两侧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左右两侧”;将感光体盒的插入方向侧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前侧”,相应地该方向为“前方”;将感光体盒的取出方向侧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后侧”,相应地该方向为“后方”;将感光体盒的取出方向作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后上方”,由此可明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采用上述“左右两侧”、“前侧”、“后侧”、“前方”、“后方”、以及“上方”等用语只是为了便于清楚简洁地进行说明,因此,不应据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I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插有感光体盒200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立体图,为了能够清楚地显示容纳感光体盒200的空腔部,省略了本实施方式中辅助板160、作为第一作业单元的写入单元180,图3是对应于图2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感光体盒200的立体图,图5是对应于图4的感光体盒200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空腔部、左右侧壁部100c、100c、第一导向槽120、第二导向槽140、作为第一作业单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取出、插入感光体盒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感光体盒的空腔部;设于所述空腔部左右两侧的左右侧壁部;分别设于所述左右侧壁部并有向上的槽口的一对第一导向槽;同样分别设于所述左右侧壁部并有向上的槽口、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前方的一对第二导向槽;第一作业单元,位于所述空腔部的后侧即所述第一导向槽侧;以及第二作业单元,位于所述空腔部的前侧即所述第二导向槽侧,所述感光体盒具有: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口插入该导向槽内的第一导向轴;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口插入该导向槽内的第二导向轴;在该感光体盒的取出、插入过程中,朝向所述第一作业单元的第一表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作业单元的第二表面,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槽口距离所述第一作业单元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导向轴距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同钊都何军马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