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577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0 11:02
以可拆卸方式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的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显影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支撑感光鼓的鼓框架;支撑显影辊的显影框架,显影框架相对于鼓框架可动,并能处在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的接触位置;用于接收第一外力的第一力接收部分和用于接收第二外力的第二力接收部分的力接收装置,第二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显影框架可动;通过第一力接收部分接收第一外力,第二力接收部分处在从操作位置缩回的待用位置,并能从待用位置移至操作位置,以使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移至分离位置;第二力接收部分从待用位置移至操作位置所经距离大于第一力接收部分在第一外力作用下所移动距离。还涉及采用此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其处理感光鼓)所组成的处理盒,特别是涉及其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能够设置成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的处理盒。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上述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处理盒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地用于使用电子照相成像方法的成像设备
中。处理盒系统是电子照相成像系统之一。它所使用的盒中,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即用于处理电子照相感光鼓的辊)一体地设置以使得它们能够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从而,处理盒系统的使用使得用户可以维护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而无需依赖于服务人员。这也是为什么处理盒系统已经开始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中广泛地使用的原因。处理盒的结构设置成使得通过施加预设量的压力而使其显影辊保持被压向其电子照相感光鼓,以便在成像时保持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在所谓的接触显影方法(即把显影辊设置成与感光鼓接触以显影感光鼓上的潜像的显影方法)中,显影辊的弹性层保持压靠在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上,从而在显影辊的外周表面和感光鼓的外周表面之间维持预设量的接触压力。因此,如果处理盒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较长时间地保持未被使用状态,则显影辊的弹性层有时会变形。这样,如果在处理盒已经保持未被使用状态较长时间之后首次使用成像设备,有可能潜像将被不均匀地显影。进一步地,在所谓的接触显影方法的情况下,显影辊在显影期间接触感光鼓。因此,显影剂有时从显影辊转印至感光鼓外周表面位置上(显影剂本不应该粘附在其上)。此外,感光鼓和显影辊不仅在显影期间彼此接触地旋转,而且在显影之外的其它过程期间也彼此接触地旋转。因此,所谓的接触显影方法加剧了感光鼓、显影辊和显影剂的劣化。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第2003-167499号中提出了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根据该专利申请,成像设备设有一机构用于作用在处理盒上,以在没有实际形成图像时使得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彼此分开(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所提出的成像设备的情况下,其主组件的结构设置成使得四个处理盒能够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在主组件中。每个盒由感光构件单元和显影单元组成。感光构件单元具有感光构件。所述显影单元支撑显影辊,并且连接至感光构件单元,使得其能够相对于感光构件单元旋转地移动。此外,成像设备的主组件设有分离片,而处理盒设有力接收部分。随着分离片移动,力接收部分接收来自分离片的力,导致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构件单元移动。结果,与感光鼓接触的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根据现有技术,力接收部分(即接收用于将显影辊和感光构件相互分开的力的部分)保持从显影单元的外轮廓突出。因此,在用户操作处理盒时或处理盒被单独运送时,所述力接收部分容易损坏。此外,当致力于减小其结构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显影辊能够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放置的处理盒的尺寸、以及致力于减小如上所述的此种处理盒能够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在其内的成像设备主组件的尺寸时,上述力接收部分的存在已经成为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能够设置成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并且该处理盒的尺寸显著小于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盒的尺寸;以及提供一种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盒(其能够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兼容的、且尺寸显著小于现有技术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显影辊能够设置成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并且与现有技术的处理盒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该处理盒的显影单元移动力接收部分在处理盒由用户操作或单独运输时不容易损坏。通过研读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作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所述设备的大体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也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所述设备的大体结构。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另一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所述设备中的处理盒是如何更换的。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一个处理盒及其附近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该图在垂直于感光鼓的轴线的平面上。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示意性剖视图,示出所述盒的结构元件的移动——该移动与将处理盒安装至设备主组件中的操作相关联。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侧视图(从其接收盒驱动力的那一侧观察),其中处理盒正在被安装至设备主组件中,该图示出所述盒的结构元件的移动——该移动与将处理盒安装至设备主组件中的操作相关联。图8也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示意性侧视图(从其接收盒驱动力的那一侧观察),其中处理盒正在被安装至设备主组件中,该图示出所述盒的结构元件的移动——该移动与将处理盒安装至设备主组件中的操作相关联。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图10 C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立体图一该图是从所述盒被驱动的那一侧观察而得到的;而图10 (b)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立体图,且该图是从与所述盒被驱动的那一侧相反的另一侧观察而得到的。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立体图一该图是从所述盒被驱动的那一侧观察而得到的。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示意图,示出所述盒的结构元件的移动。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示意图,示出所述盒的结构元件的移动——该移动与将处理盒安装至设备主组件的操作相关联。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盒托盘引导孔的示意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局部切除的立体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施压构件以及与施压构件的操作相关联的元件的示意图,示出施压构件的移动。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施力构件以及与第一施力构件的操作相关联的元件的示意图,示出第一施力构件的操作。图2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力接收装置的立体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示意图,其中处理盒的第二力接收构件刚刚在盒的第二施力构件的作用下移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下面将参考附图I 一 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此优选实施例中的处理盒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图I是电子照相成像设备100 (后文中将简称为设备主组件)的示意剖视图,其中已经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多个(四个)处理盒50y、50m、50c、50k (后文中可能简称为盒50)。所述多个(四个)盒50存储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显影剂),每个盒存储一种。图2是盒自身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和图4是此实施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用于示出任意一个或多个盒50如何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移除。(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大体结构)此实施例中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结构设置成用来执行下面的成像操作。参见图1,首先,各电子照相感光鼓(后文将简称为感光鼓)30y.30m.30c和30k的外周表面的均匀充电区域由激光束11进行扫描,所述激光束11由设备主组件100所具备的激光扫描器10发出,同时根据图形信号进行调制。结果,在各感光鼓30的外周表面上产生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显影辊42显影成可见图像;在感光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主组件的处理盒,包括: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于显影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辊;支撑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的鼓框架;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框架,所述显影框架相对于所述鼓框架是可动的,并且能够处在接触位置,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显影辊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接触;以及包括用于接收第一外力的第一力接收部分和用于接收第二外力的第二力接收部分的力接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相对于所述显影框架是可动的,其中,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接收所述第一外力而处在从操作位置缩回的待用位置,并且能够从所述待用位置移动至操作位置,用于使得所述显影框架从接触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从所述待用位置移动至所述操作位置所经过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在所述第一外力作用下所移动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鸟羽真二郎吉村明新谷进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