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以及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6540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6:37
一种光学膜以及一种发光装置。此光学膜包括基材、树脂层以及多个多孔性粒子。树脂层位于基材上。多孔性粒子分布于树脂层中,其中每一多孔性粒子包括粒子主体以及多个孔洞结构,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树脂层的折射率不相同,且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孔洞结构的空气折射率不同。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发光件以及光学膜。发光件具有出光面,且光学膜位于发光件的出光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膜以及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膜以及发光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扩散膜以及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括玻璃基板、铟锡氧化物电极、有机发光材料层以及金属电极。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中所使用的各膜层的材料折射率差异太大,因此容易在膜层之间的界面上因为折射率的差异而导致反射的产生。不论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型态是向上发光型(top emission)或向下发光型(bottom emission),上述反射的产生都会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整体出光效率低落。根据研究指出,在一般的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中,有将近70 % 80 %的光是因为界面反射而导致光损失,亦即有将近70 % 80 %的光是无法导出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外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膜以及发光装置,其可以提升发光装置的出光效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膜。此光学膜包括基材、树脂层以及多个多孔性粒子。树脂层位于基材上。多孔性粒子分布于树脂层中,其中每个多孔性粒子包括粒子主体以及多个孔洞结构,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树脂层的折射率不相同,且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孔洞结构的空气折射率不同。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发光件以及光学膜。发光件具有出光面。光学膜位于发光件的出光面上,其中光学膜包括树脂层以及分布于树脂层中的多个多孔性粒子,且每个多孔性粒子包括粒子主体以及多个孔洞结构,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树脂层的折射率不相同,且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孔洞结构的空气折射率不同。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光学膜具有多孔性粒子,其中多孔性粒子的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树脂层的折射率不相同,且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孔洞结构的空气折射率不同。因此除了树脂层与多孔性粒子的粒子主体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可使得光线产生散射之外,多孔性粒子本身的孔洞结构还可进一步造成光线散射的作用。因此,使用此光学膜的发光装置可以提高其整体出光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面示意图。图3至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多个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多孔性粒子的重量比例与光取出增益值的关系图。图8是粒子/树脂比例与发光装置的辉度值的关系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00 :光学膜101 :基材102:树脂层104:多孔性粒子 104a:粒子主体104b :孔洞200 :发光件200a:出光面300 :粘着层具体实施方式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光学膜100包括基材101、树脂层102以及多个多孔性粒子104。基材101主要是用来承载膜层,其可为透明有机基材、透明无机基材或其组合。上述的透明有机基材例如是有机聚酯薄膜或是聚酰亚胺薄膜。上述的透明无机基材例如是玻璃。上述的透明有机基材与透明无机基材的组合例如由透明有机基材与透明无机基材堆迭在一起所构成。另外,基材101的厚度为30 300 μ m。一般来说,基材101的厚度太厚会降低其透光度,基材101的厚度太薄会使其机械强度不足。树脂层102位于基材101上。树脂层102可包括热塑性树脂材料、光硬化性树脂材料或其组合。多孔性粒子104分布于树脂层102中。在此,多孔性粒子104包括粒子主体104a以及孔洞104b。粒子主体104a的材质包括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聚乙烯、硅树脂、碳酸钙、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或其组合。孔洞104b形成在粒子主体104a内部以及表面。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树脂层102的折射率与多孔性粒子104的粒子主体104a的折射率不相同。因此,在对树脂层102与多孔性粒子104的材料进行选择时,会考虑选择使用能够使树脂层102的折射率与多孔性粒子104的折射率不相同的材料。此外,多孔性粒子104与树脂层102之间的重量比例为1/99 99/1,优选为1/6 3/1,更优选为1/2 3/2。根据一实施例,位于树脂层102中的多孔性粒子104可以是相同材料的多孔性粒子104。根据另一实施例,位于树脂层102中的多孔性粒子104可包括不同材料的多孔性粒子 10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多孔性粒子104的粒径是介于O. 01 60微米之间。根据一实施例,位于树脂层102中的多孔性粒子104可以是粒径皆为相同或是相似的多孔性粒子。根据另一实施例,位于树脂层102中的多孔性粒子104包括不同粒径的多孔性粒子。再者,多孔性粒子104可为圆形粒子、不规则型粒子或其组合。根据一实施例,位于树脂层102中的多孔性粒子104可以是形状皆为相同或是相似的多孔性粒子。根据另一实施例,位于树脂层102中的多孔性粒子104包含不同形状的多孔性粒子。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在上述的光学膜100之中,树脂层102可进一步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例如是至少一种非离子型分散剂、至少一种界面活性剂或其组合。上述的非离子型分散剂例如是含氟脂肪族聚合酯(fluoroaliphatic polymeric esters)结构的分散齐U。此外,此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为O. 005¥七%至15wt%。在树脂层102中添加非离子型分散剂或界面活性剂可以增加多孔性粒子104在树脂层102中的分散性,从而使得多孔性粒子104能够均匀地分布于树脂层102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图I的实施例中,覆盖多孔性粒子104的树脂层102具有平坦的上表面。一般来说,当于制备树脂层102与多孔性粒子104的混合溶液时,若使用相对多量的树脂层102材料,则可使得将上述混合溶液于涂布在基材101之后,多孔性粒子104仍均匀地分散在溶液膜层中。而当进行固化程序(移除混合溶液中的溶剂)以形成固化的树脂层102之后,多孔性粒子104仍均匀地分散在树脂层102中,因此此时树脂层102具有平坦的上表面。 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制覆盖多孔性粒子104的树脂层102具有平坦的上表面。换言之,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覆盖多孔性粒子104的树脂层102具有不规则的上表面。若欲使光学膜100具有如图2所示的结构,则在制备树脂层102与多孔性粒子104的混合溶液时,可使用相对少量的树脂层102材料。当将所述混合溶液于涂布在基材101之后,多孔性粒子104会均匀地分布于基材101上,此时多孔性粒子104的表面覆盖有溶液薄层。接着,在进行固化程序(移除混合溶液中的溶剂)以形成固化的树脂层102之后,多孔性粒子104表面的溶液薄层亦同时固化而形成树脂层102的不规则的上表面。承上所述,在上述的光学膜100中,由于多孔性粒子104的粒子主体104a的折射率与树脂层102的折射率不相同,且多孔性粒子104的粒子主体104a的折射率与多孔性粒子104的孔洞104b中的空气折射率不同。因此当光线射入光学膜100时,除了树脂层102与多孔性粒子104的粒子主体104a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可使得光线产生散射之外,多孔性粒子104的孔洞104b中的空气折射率与粒子主体104a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异还可进一步造成光散射的作用。因此,通过所述光学膜100的光线的出光效率高,且通过所述光学膜100的光线的出光均匀度亦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膜,包括:基材;树脂层,该树脂层位于该基材上;多个多孔性粒子,其分布于该树脂层之中,其中每个多孔性粒子包括粒子主体以及多个孔洞结构,该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该树脂层的折射率不相同,且该粒子主体的折射率与该孔洞结构的空气折射率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佩琪高依琳陈品诚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